导语:芈月亲眼目睹自己母亲向氏自尽而亡后,当即崩溃。芈月还未来得及做出下一步反应,已经被莒姬派来的向寿打晕在地,匆匆带回宫中。如果不这样,就很难保护芈月周全,一旦被芈槐或楚威后发现,不但芈月性命难保,就连莒姬和芈戎也在劫难逃。
芈月昏睡了一天一夜,莒姬焦虑不已,然而,莒姬做梦也没想到,芈月醒来后竟然与她彻底决裂,并说出一番令她寒彻心扉的话来。险些断了母女情分。
要不是后来“少女初潮”给芈月带来了死亡的恐惧,恐怕她们母女俩很难和解了。
1、芈月与莒姬心生嫌隙,苦大仇深
芈月醒来时,正看见莒姬焦急的神情。见她醒来,莒姬忙伸手拉住她,柔声问道:“好孩子,你醒了?”
芈月却甩开她的手,厉声叫道:叫道:“你别叫我孩子,我不是你的孩子,我的母亲刚刚死了,死了!为什么。为什么你当日不肯去寻她?她为了你入宫,她为了你放弃自己的人生,她任由你将她献与父王,不是为了她自己争宠,而只是为了你生儿育女,助你固宠,让你得了人生的倚仗。
可是你是怎么待她的,她因你而结怨那恶妇,她因那恶妇的报复受尽苦难,可你呢。你不闻不问,任由她活在那般地狱之中……你知道她身上有多少伤么,受过多少毒打虐待吗,你自然是不知道的,甚至是不在乎的……”
莒姬被芈月呛得难以回言,心如刀绞,只感觉胸口一股咸腥的液体往上撞,竟一口鲜血喷将出来,莒姬病倒了。
然而,芈月却并未心软,她与莒姬的关系不断恶化,时常相对无言。每次面对莒姬,都如同面对杀母仇人一般。
这样的冷战持续了好久,莒姬已经心灰意冷,因为她知道解释不通,芈月也不会相信她的解释。或许,她们的母女情分就此彻底了断了,也只是名义上的母女而已。莒姬每每想到此,不由泪如雨下,自己的心血终究是白费了。
或许,这就是自己欠向氏妹妹的债,应该由芈月来讨还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即便是亲母女,也总有护不住的时候,更何况是自己的媵女?楚威后的算计,谁能逃得过?自己以嫔妃之身,怎么与楚威后相抗衡?
更何况,楚威后强加给向氏的罪名是:向氏在为先王守孝期间勾引楚王芈槐。自己当时不在跟前,如何为她去辩解?她甚至根本不知道向氏那日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竟突然失踪了。她不敢去问责楚威后,否则,很可能连自己也牵连进去,如果自己被处死了,芈戎和芈月怎么办?
自己的这番苦心,向氏能理解、能体会,可芈月不能。芈月毕竟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她根本无法了解大人的苦衷。虽然明知道她是孩子,但她的那一句句质问却如刀子一般句句诛心。莒姬的心在滴血,小孩子的话,正因为真实无忌,才格外伤人啊!
莒姬以为:或许她与芈月的母女情分,到此为止了,此生恐怕再也没有转圜的机会。不料,后来却发生了这戏剧性的一幕。
2、芈月月经初潮,感觉大难临头
芈月与莒姬已经冷战了好久。
直到有一天,芈月清晨醒过来的时候,感觉自己身下一片潮湿,她伸手往自己的身下一摸,发现自己的手中竟是一片血红。
她的手在颤抖,自己要死了?她可能要血尽而亡了!她不想死,她两个弟弟还未长成,她的生母犹含冤九泉,还有她舍不下的莒姬母亲,一想到莒姬,她一个激灵,便想到了一事。
她就要死了,可她不能这样带着和莒姬母亲的隔阂去死,不能带着她给莒姬母亲的伤害去死,不能让母女两个带着这样的遗憾去死。还有,她的弟弟们,芈戎与魏冉怎么活下去?她临死前唯一能托付的人,便是莒姬母亲。
想到这儿,她再也按捺不住,起身找了一件黑色的袍子,借它遮住这身上的血痕。她飞快地穿好衣服,飞也似地朝着莒姬的离宫方向奔去。
这大概就是人常说的:“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当时的芈月真的以为自己快要死了,猛然意识到自己对莒姬母亲的伤害有多深。
她开始反省开始心疼。她明明知道自己生母的死与莒姬无关,可还是说了那么多伤害莒姬的话,因为她心底的仇恨和愤怒无处发泄,而莒姬是她最亲近的人,她要冲她发泄,要让她一起来分担、体验自己的痛苦与愤怒。
她也知道这样做的后果是伤害了另一位亲人的心,可不知道为什么,当时的自己就是抑制不住愤怒与冲动。
如今自己要死了,她要把心底最真实的感情袒露给母亲莒姬,她不能带着恨意死去,更不能让莒姬为此伤心余生。
所以,芈月飞一般地跑进离宫,扑进莒姬怀里,哭道:“母亲,对不起,我错了,母亲!那些伤害你的话,不是我的真心话!现在我要死了,我不能带着遗憾离开,我要让母亲知道我的真心话。”
莒姬顿时心软了,道:“哪有母亲会记恨自己孩子的?你怎么了,为何一大早就说死啊活的?”芈月道:“我流血了,一直在流。可能马上就要死了。”
莒姬先是一怔,继而明白了什么,她伸手向芈月的下身一摸,转而笑道:“傻孩子,你不是要死了,是长大了,吓母亲一跳。”母女俩的心结就此打开、冰释前嫌。
或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硬硬的“壳”,喜欢把自己最柔软的心,藏在壳里,害怕被窥探、害怕被伤害。于是深深地掩藏起来,只有感觉自己快要死了,才会不顾一切的将自己的“心壳”打碎,把自己最真实柔软的一面,展示在自己最爱的亲人面前。芈月就是一个例子。她感觉:此刻再不打碎自己“伤人的硬壳”,以后恐怕就没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