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泰斗马三立先生在其作品《起名字的艺术》中以实例(实力)告诉我们,起名字是门儿学问。
小说家,尤其是武侠小说作家更得精于此道。
怎么呢?
嗐,你琢磨呀,在纯文学作品中,给主角起名叫徐福贵,既合时代又上口儿,读者也容易记住,这不就挺好嘛。可换作武侠小说,主角若也起这名,叫什么徐福贵、王半城,那……那还不早让人劫喽啊,兴许这会儿他们穿的裤子都已到了香帅手里,还满屋找寻呢——「如果楚留香要在今天晚上偷光你的裤子,那么明天早上你大概就再也找不到一寸可以穿在你腿上的绸缎丝棉皮毛布料了。」
在入题前,先说一个人,一位名人,一位与古龙先生颇有关系的名人,及其二人间的故事。
林清玄先生,自称「林十二少」,别误会,与十二金钱镖没什么关系,更不是十二连环坞的总瓢把子,其在家中排行十二,因以为号焉。
林先生自幼便与武侠小说结缘,据其自述,打一落生,其非但不哭,反倒先笑,按排辈,到他这辈正是「清」字,林父觉得奇怪,为之拟名作林清怪。遂报户口,登记者云:「何不名奇?」林觉亦可——看过《大宅门》的人对这段应该很熟悉,所以主角叫白景琦嘛。旁一人道:「余近日看武侠小说,其中有一清玄道长,武艺高超,谓奇怪何如清玄乎?」林以为然,乃定之。
说了这许多,与古龙先生及其作品又有什么关系呢?这就要从一则极著名的故事说起了。
话说林清玄先生长大后做了编辑,与古大侠斗酒论交,亦常邀稿。林道因古龙有部作品临尾难决,尝代其作结,将群侠聚于少林,地下满布炸药,一举俱歼,「从此武林归于平静」。相关传闻又道,其后古龙先生写了位清玄道长,无恶不作,死状甚惨,林太息曰:「千万不要得罪作家!」
观者或问,所言确否?逐条论之:首先,古龙先生现存诸作中无清玄道长其人(信息化时代查关键字即知);再者两则故事皆以清玄道长为底,有一底两用之嫌;第三,与其所谓埋炸药情节相类者,惟《情人箭》(又名《怒剑狂花》、《怒剑》)耳,而此作写于1963年,其时林生方满十岁(林十七岁始发表作品),况二者类而不同,情事各异。
那林、古二人相识于何时呢?1978年(也有说1977年)林先后于《中国时报》、《时报周刊》、《工商时报》等报任职,至1985年(其卅二岁)辞职,古龙先生于同年逝世。就当任职那年即与古相识,其间古龙先生创作的作品有《圆月·弯刀》(又名《刀神》)、《碧血洗银枪》、《大地飞鹰》、《七星龙王》、《离别钩》、《英雄无泪》、《新月传奇》、《飞刀,又见飞刀》、《剑神一笑》(又名《陆小凤与西门吹雪》)、《风铃中的刀声》、《午夜兰花》、《赌局》、《狼牙》、《追杀》、《海神》、《猎鹰》、《群狐》、《银雕》等。而此中在《中国时报》及《时代周刊》连载过的只有《碧血洗银枪》、《新月传奇》、《剑神一笑》、《午夜兰花》、《猎鹰》、《群狐》、《银雕》等七部作品。
巧的是,前面提到的《情人箭》恰当其间重载。准确的说,是1979年于《大华晚报》连载修订版。此前,在修订《大旗英雄传》(又名《铁血大旗》)时,古龙先生在序言(《一个作家的成长与转变》)中道:「那时候我什么都能写,也什么都敢写。尤其是在写“大旗”、“情人”、“浣花”、“绝代”的时候。那些小说虽然没有十分完整的故事,也缺乏缜密的逻辑与思想,虽然荒诞,却多少有一点味……所以我才想到要把那些故事改写,把一些枝芜、荒乱、不必要的情节和文字删掉,把其中的趣味保留,用我现在稍稍比较精确一点的文字和思想再改写一遍…… 所以我一直想把这几部书保留,作为我改写的尝试。这几部书之中当然也有一些值得保留的价值。」你猜怎么着?这回他可没食言,还真做到了,真的将这几部作品都修订了一番。
既是修订,就更不可能由他人作结了。即便1979年林代劳替《大华晚报》编辑向古催稿,也不存在收不了尾的问题。又不是大改,故事早已写成,况修订后的便是现今通行本。
另外,林曾道:「古龙年轻时在黑社会混过,身上有大大小小很多刀疤,因而他非常重义气……古龙爱酒,但他一点都不吝啬,朋友来了,把好酒拿出来请朋友喝……那时我有个笔名叫林大悲,实际上是林大杯,也是古龙替我取的。」先说前者,就现存照片看,古龙先生露在衣服外的皮肤上未见有甚疤痕。丁情先生曾答道,古龙从未混过黑道,通身刀疤者亦非古龙,而是小黄龙,即丁情先生也。古之于丁亦师亦友,丁在古府住过一段时间,对古龙先生了解得自然也更清楚些。再者说,古大侠那可是空手接白刃的人,如浑身刀疤,在「吟松阁事件」前臂膊上会了无疤痕?
至于后者,由「大悲」与「大杯」之同音,想起古龙小说中的两名角色。其一是《飞刀,又见飞刀》的主角李坏,这名字便起自谐音。每当古龙先生问「谁来跟我干杯」时,总是有一个人会说:「我。」那人就是丁情先生。丁在樽前作剧时,常将古龙先生及其女友逗得大笑,对他说:「你坏死了。」你坏、你坏、你坏,说得多了,写到书里就成了「李坏」。另一位角色,情形相似,也姓李,就是《圆月·弯刀》古龙先生所写部分秦可情的化名李可笑,秦可情显然也是用的《红楼梦》中秦可卿的谐音。
谐音起名法只是文字游戏类起名方式的一种,另一种则是将同时代名人的姓名改换一个字,重新组合,如「大武侠时代」系列中的胡金袖、白先贵、曲金发及令狐远等。胡金袖当改自导演胡金铨之名,白先贵许改自作家白先勇之名,曲金发或改自诗人李金发,而令狐远则由古大侠好友高庸先生之名组合而成。高庸者,原名王泽远,初以令狐玄为笔名写武侠小说,曾为《护花铃》(又名《诸神岛》)作结,与古大侠交谊甚笃。据胡正群先生《古龙之前无新派》文中写道:
「就在这一年,他携带一位「东洋美女」搬进了台北市牯岭街的「三福公寓」,过着神仙美眷般的生活。这段日子,是古龙一生最快乐、创作力最旺盛的时期。
为了静静品尝、享受这在美好的生活,古龙屏绝了那些交游,但有三个人是仅有的例外:一个是「新派」武侠名家高庸,一个是曾多次为各武侠名家捉刀、号称「天下第一枪手」的于东楼,还有一个便是正以科幻小说享誉香港的倪匡。」
足见其二人关系之亲近。说到这,「高庸」其名又是怎么起的呢?据其自承,偶阅金庸《射雕英雄传》为之倾倒,遂改笔名作「高庸」。
金庸先生者,本名查良镛,为武侠小说之大家,也是古大侠所敬重的好友。得友如此,能不写乎?若说《情人箭》中的神捕金鹰有些牵强,那《欢乐英雄》中写到的丐帮查帮主可就再明显不过了,详见第四十三章「龙王庙」:
「乞丐大多属于丐帮,也就是俗称的穷家帮,他们用的短杖,通常叫作打狗棒。这名字据说是昔日一位姓查的帮主起的,但真的来源究竟出自何处,谁也没有认真去考据过。」
同是古大侠好友,林先生未被写成清玄道长,但似其所说的假某人物之名以「报复」某人,这类事在古龙小说中却是有的。代笔作品在古龙小说总量中虽占比不大,列在一起却也不少。于其代笔作品中,后经古大侠修订、重写过的有三部,先是由上官鼎三兄弟续的《剑毒梅香》,古龙先生后来又重写了后续故事,即《神君别传》;再是由倪匡先生代笔过的《绝代双骄》,古大侠删却倪匡先生代笔部分,又作修订;最后则是将司马紫烟代笔续完的《圆月·弯刀》部分故事在「大武侠时代」系列中推翻。倪匡先生是古大侠的知交好友,其代笔部分与古大侠铺垫的故事发展线关系不大,删之他既不会介意,亦无甚干系。而另两位代笔者却非古大侠熟友(乃受报刊杂志方所托请缨代笔),可见其对那两部作品的「喜爱」程度。
「报复」云乎哉?有否发现,《剑毒梅香》后在古龙小说中复姓上官者多为反派,又多是世家,譬如上官金虹、上官飞、上官小仙还有上官飞燕,这当然是开玩笑,至少上官刃就不是反派,上官雪儿也算不得多「坏」。毕竟《剑毒梅香》续的也不是太差。到了「大武侠时代」系列可就是玩儿真的了。
《圆月·弯刀》一书,司马紫烟由第十一章后半段始接手代笔。之前古大侠所写部分,圆月是圆月,弯刀是弯刀;到了司马紫烟手里「圆月弯刀」便成了刀名,在故事上通篇废话,结构上前后矛盾,其笔下的人物冠冕堂皇,男尊女卑,不知所谓(另文详述,于此不多赘言),差的何止一点,直可谓一无可取。在「大武侠时代」系列中,古大侠再续魔刀,按原意再叙时将刀名改回「小楼一夜听春雨」,又写了「杀人的紫烟」,有分教:紫烟升起,人命休矣。啧啧啧,真是要命的紫烟啊!
不是黄烟,亦非青烟,偏写紫烟,又续魔刀,何其凑巧。或问,《名剑风流》、《凤舞九天》(原名《隐形的人》)等也续的极差,这几笔账怎未见「清算」呢?因为乔奇、薛兴国二位先生是古大侠的朋友嘛——有人说:世间唯一无刺的玫瑰,就是朋友。
除上述谐音、易字、拿朋友开涮及「公报私仇」外,还有些名字取自诗句。如柳余恨,取自「多情自古空余恨」;萧秋雨,取自「秋风秋雨愁煞人」;小楼、春雨,取自「小楼一夜听春雨」;白玉京,取自「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明月心,取自「明月本无心,行人自回首。」;云飞扬,取自「大风起兮云飞扬」等。
也有的是直接引用,大致分三种:
一是引用或提及前辈作家作品中的人物。如《护花铃》(1962)第十七章「断肠时节」中写道:
「接着往下看去,只见一长串灵位,上面写的是:
「瘟煞魔君朱五绝之位」。
「千毒人魔西门豹之位」。
「孤星裴珏之位」。
「戮情公子徐元平之位」。」
朱五绝引自司马翎之《剑气千幻录》(1959);西门豹引自诸葛青云之《一剑光寒十四州》(1960);徐元平引自卧龙生《玉钗盟》(1960);裴钰则引自古大侠己作《孤星传》(1960)。
在同一章后半段中又写道:
「白发老人突地展颜一笑,道:「你能住在止水室中,当真可喜可贺,你可知道止水室以前的主人,便是神雕大侠……」」
神雕大侠引自金庸先生之《神雕侠侣》(1959),「止水室」则是古大侠自创,却也并非无迹可寻,以连载版为例,第十八回「宫砂犹在」中写道:
「小龙女本来心如止水,她自婴儿之时即在古墓之中长大,师父与孙婆婆从来不跟她说外界之事……」
第三十四回「一阳书指」中写道:
「她在二十岁前在古墓中居住,当真是心如止水,不起半点漪澜……」
第六十九回「日夜跟踪」中写道:
「小龙女自幼便练摒除七情六欲的扎根基功夫,八九岁时已练得心如止水……」
另一部作品《天涯·明月·刀》第二十五章「最后一战」中写道:
「据说这位青莲居士不但是诗仙,也是剑仙,九华的剑法,就是他一脉相传,直到千百年后,江湖中又出现位奇侠李慕白,也是九华派的嫡系。」
李慕白引自王度庐之「鹤铁五部曲」系列。
此类提名也算是对前辈作家的致敬。
二是直接选取现实中名人的名字、名号写入小说。如《绣花大盗》中的公孙大娘,取自唐朝同名舞人;「大武侠时代」系列中的程小青,取自同名侦探小说作家;林云,取自同名妖僧,《猎鹰》第十一章「魔刀出鞘」中有段描述林云道:
「一个故作「大师」状,到处招摇,以成名或者有钱的女人为对象行骗的神棍,有谁会看得起?」
简直就是现实写照。从对人物的描述及下场,可看出古大侠的喜恶。
闻说古大侠很喜欢《钓台题壁》那句「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后在其作品《残金缺玉》中写了位终南大侠,便叫郁达夫。试看第七章「金玉劫」中的描述:
「孙清羽眼望着他们的车马消失在北国的沙尘里,这马车外表上看去和任何别的马车都一样,但是车中坐的,却是名满天下的人物——无论是飞英神剑或是终南郁达夫,这两个名字的任何其一,便足以名倾天下。」
名号方面,张善子、张大千昆仲共创「大风堂画派」,号「大风堂堂主」,其弟子则被称作「大风堂门人」。大千居士与古大侠亦是好友,尝题「龙」字赠古。古大侠在《白玉老虎》中便写了大风堂,相关描述,且以第二章「三更前后」中的一段为例:
「江湖中几乎没有不知道大风堂的人。
大风堂并不是一个普通的帮派,他们的组织庞大而严密,势力遍布各地。
他们所订的宗旨却只有四个字:
「扶弱锄强。」
所以他们不仅令人畏惧,也同样受人尊敬。」
至于厌恶的,除妖僧林云外,还有《多情剑客无情剑》中的秦孝仪,取自同名的老蒋家臣,在古大侠笔下其虽名头不小,却言行不一,老练恶毒。如第七章「误伤故人子」中有段对话道:
「李寻欢目光闪动,皱着眉一笑,道:「原来是「铁胆震八方」秦大侠,这就难怪这孩子敢随意杀人了,有秦大侠撑腰,还有什么人杀不得!」
秦孝仪冷笑道:「在下杀的人,只怕还不及李兄一半吧。」
李寻欢道:「秦大侠倒也不必太谦虚,只不过,在下若杀了人,便是冷酷毒辣,阁下杀了人,便是替天行道了!」
他微微一笑,接着道:「今日这孩子若杀了在下,日后传说出去,必然不会说他是为了要抢大夫而杀人的,必定要说他和秦大侠又为江湖除了一害,是么?」
秦孝仪纵然老练沉稳,此刻脸上也不觉有些发红。」
此外,尚有以既有形象为己用,而略易其名者。「小李飞刀」系列之吕凤先,其部分形象便取自《三国演义》之吕奉先,如其自负好胜、沉迷美色。
林诗音亦属此类,在《铁胆大侠魂》中所述其与李寻欢幼年之事,虽明显仿自《红楼梦》,而其主要形象及事迹却非源自林黛玉,她绝非绵里针。初见林诗音这名字,最先联想到的是谁?林徽因嘛。林徽因女士最为人熟知的身份是什么?诗人嘛。二者相似之处还有一点,就是都没有与咸认为最登对的人在一起;不同之处在于林徽因女士爱对了人,过得很幸福,而林诗音则很不幸爱错了人。林徽因女士才貌出众,理想宏远,这点上林仙儿的部分设定或有参考。
「小李飞刀成绝响,人间不见楚留香。」——这是乔奇先生为古大侠写的挽联。既谈了「小李飞刀」系列,岂可不说《楚留香》的故事。
《楚留香》的故事有受到007系列电影的启发。据有「古龙的妈」之称的牛嫂说,当年看电影后,牛哥劝古大侠也写个007式的武侠人物,可一新耳目,乃欣然应允,其时牛哥有部小说叫《紫飘香》,古认为「香」字甚好,于是在武侠世界里就有了楚留香。
在小说里,楚留香最好的朋友叫胡铁花。于现实中,胡适先生的尊翁胡传先生字铁花。这要本主儿见了八成觉得不适。难怪胡适先生早在1959年12月8日,对新闻专科学校的学生们演讲时就说:「我们中国文学的唯一的缺点,就是没有翻译的最好的侦探小说。现在有许多报纸都刊武侠小说,许多人也都看武侠小说,其实武侠小说实在是最下流的。」适之先生真是有先见之明啊!八年后的楚留香系列就走的侠探路子。
三是沿用前辈作家作品中的名字、名号再创作。与第一种的区别在于,第一种只是提及,与情节无涉,不以之发展故事;而第三种则是取其名及身份再创作,与原出处之故事全无关系。如《蝙蝠传奇》之武维扬,取自郑证因《鹰爪王》的同名人物,同是凤尾帮帮主,却非彼天南逸叟。另有《萧十一郎》中写到的「天山七剑」,取自梁羽生先生作品《七剑下天山》中的名号,却非同人。
古大侠在《从绝代双骄到江湖人一点感想》一文中写道:
「修订后的「绝代双骄」,只希望能将一些不必要,不成熟,不满意的删去。
刚写的「江湖人」,只希望能写一点必要,成熟,满意的东西。
最近常常有人喜欢将我的旧酒装在新瓶里,「旧稿新登」,也常常有人把我的东西「新包装」,完全用我的写作方式,写一点我自己也写不出来的东西。
追杀、十三杀手、相思夫人,我看了我很佩服,也很高兴。
我相信他们都是年青人。
我喜欢年青人。
他们将来的成就,一定比我高,高三万六千八十五倍。
——只要他们能记住一句话。
写作最大的目的,是创作。
从蜕变中求创作。」
《绝代双骄》于1977年修订完成,「江湖人」系列之《三少爷的剑》于1976年写就,《追杀》于1971年载毕,《十三杀手》、《相思夫人》皆于1974年发表,《血鹦鹉》则于1975年开笔,后由黄鹰捉刀完结。
所谓的「温迷」常就一点驳所谓的「古迷」,说:「你们总爱说温模仿古出道,而在连载版《追杀》中铁手最初就叫常笑,后来古在《血鹦鹉》中也写了常笑,也同样是四大名捕之一,可见古也仿过温哩。」
这实在没什么可争辩的。
在1971年《武侠春秋》连载版《追杀》中,铁手最初确是叫常笑。换言之,「四大名捕」之常笑最初确是温瑞安先生先写的。「追击」篇有段写道:
「他是他最敬佩的人四名最得力助手之一,常笑、无情、冷血、追命──他是冷血。」
既如此,那不就证实此角色是古取之于温吗?
取之于温不错,然取者非古,却是黄鹰。何也?《血鹦鹉》其作,黄鹰由第五章中段始代笔,而常笑此角于第七章「毒剑常笑」才出场。
结合黄鹰之惯习,这事儿很明了。鹰飞九霄,终随龙尾。在其笔下用古龙小说中角色名字的例子多得很哩。
说的这么热闹,那「古龙」这笔名当初又是何由起的呢?
有说因爱慕古凤,也有说为雏凤,总之情之所起,一往而深。只说对了一半儿,人家叫古稚凤。古大侠的同窗朱邦復先生于其自传《智慧之旅》中写道:
「班上有位女同学,名叫古稚凤。她长得清秀脱俗,曲线玲珑,更难得的是有一股神圣不可侵犯的气质。在我们小和尚群中,她有如殿上的神祇,又宛似沙漠中的绿洲。自然而然地,她不仅令同学们倾倒,更吸引了许多高年级的狂蜂浪蝶,时常来班上骚扰。
曾有一位老师把古稚凤的名字误念为「古鸦凤」,从此大家就叫她「乌鸦」。后来成名的武侠小说家「古龙」,当时就读卅五班。他也是我们常见的「鸦客」之一,他对「古稚凤」迷恋之深,可以由其笔名「古龙」略知端倪。」
可见,古大侠的故事本身就是一个传奇。
可见,小说人物的名字是多不易起。
可见,马三立先生诚不我欺。
可见,可鉴。
二〇二一、八、二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