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人不像大哥鲁迅那样受世人顶礼膜拜,也不像二哥周作人那样毁誉参半,他的一生更加踏实深长、低调内敛,在光辉和盛名之外默默奉献。相比于两位名声远扬的哥哥,周建人的文学成就不多,早期在教育、著译、倡导妇女解放和呼吁抗战等社会活动中都有重要贡献,晚期从事政治工作,官至副国级,政治贡献卓越,一生经历丰富精彩。
周建人生于1888年11月12日,祖籍绍兴都昌,是周家最小的儿子、鲁迅与周作人的弟弟。周家家境富裕,生活环境优渥,两个哥哥成绩优异,先后前往日本留学深造。父亲离世时,周建人尚且年少,也有离家游学、博闻强识的想法,但因心疼母亲独自在家无人照拂,周建人便留在了母亲身边。然而他并没有就此沦为平庸之辈,而选择了自学之路。
周建人自学功课后,一边到绍兴僧立小学教书一边采集研究生物,17岁时写出了《会稽山采物集》,21岁开始参加大哥鲁迅在国内组织的社团,并到当地的小学、女校任教。1919年,周建人随哥哥们迁居北京,推行妇女解放思想、传播科学知识。两年后出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开始在杂志上发表翻译或自作文章。1923年,瞿秋白邀请他到上海大学任教,随后他开始了在暨南大学、安徽大学等学园的教育生涯。
革命时期,周建人协助鲁迅和革命人士做了大量营救、转移工作。抗日战争时期,他积极拥护中国共产党,批判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呼吁各界加入救国行列。解放战争时期,周建人游走于呼唤和平、止息内战的文学团体前沿,组织并带头发起数万人在南京举行游行活动,给国民政府施压。1948年,一家人被接到西柏坡,受到总理接见。
建国后,周建作为促进会代表参加政治协商会议。随后多年,他相继出任过中央出版总署副署长、教育部副部长、浙江省省长人大常务委员、人大常务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常委和副主席、民进中央主席等重要职位,在政治上贡献卓著。1984年7月29日,于北京去世,享年96岁。去世前,周建人交代家属:丧事从简,不设灵、不举办告别仪式、尸体供医学解剖后火化海葬,国家正在发展之际,不要浪费国家的钱。
那么这位“封侯拜相”,贡献卓著的周家三弟的子女如今生活如何呢?周建人一生娶过了两个妻子,生了七个子女。
与日裔夫人羽太芳子的四个子女
周建人的第一位妻子是羽太芳子,二哥周作人的妻妹。1912年,15的羽太芳子因为姐姐生产从日本赶来照顾,留宿周家,与周建人情投意合,日久情深,最终在二哥和二嫂撮合下喜结连理。1921年,周建人受邀去了上海,在工作过程中参加了救国活动,最后选择留在上海。羽太芳子则带着孩子们留在北京与姐姐一起生活。没想到后来一家人天各一方,亲缘割裂。
大儿子周冲
1915年,羽太芳子生下一个儿子,取名周冲,但这个孩子未能长大,只活了一年就夭折了。
女儿周鞠子
1917年,羽太芳子为周建人生下一个女儿,取名鞠子,也叫马埋。周鞠子随母亲在北京长大,在北京上学、结婚,后与丈夫到唐山生活。1976年7月28日唐山发生大地震,周鞠子在灾难中丧生,儿女近况不祥。
二儿子周沛
1919年,羽太芳子生下第二个儿子,取名周沛,也叫周丰二。周沛随母亲在周作人身边长大,在校学习经济学,毕业后到北京95中学教授数学,因长辈们的恩怨与周建人闹翻,一生没有往来,1992年病逝。周沛妻子名为刘丽琼,两人一生未生育,过继了周丽琼妹妹的女儿,取名周玲。周玲的丈夫是梁启超的孙子梁任堪,现状不祥。
三儿子周丰三
1922年,羽太芳子生下第三个儿子,取名丰三。丰三入学辅仁大学后,于1941年开枪自尽。当时周建人与羽太芳子脱离关系,声明不会认儿子。据推测,丰三因此受到巨大打击,遂自尽而亡。
与学生王蕴如的三个女儿
1921年,周建人开始在上海开展工作,工作渐渐稳定。多次邀留在北京与二哥周作人一家生活在一起的羽太芳子前往上海团聚,但羽太芳子坚持留在北京,两人感情日渐淡薄。之后,周建人与曾经的学生王蕴如发展出感情,1925年两人正式同居。周建人在上海的生活颠沛流离,王蕴如与北京安享富裕生活的羽太芳子不同,陪周建人吃了很多苦。两人先后生下三个女儿,女儿们受革命浪潮洗礼,不甘避世享乐,或积极投身革命,或从事科研、教育,都成了国家发展的精英骨干。
大女儿周晔
1926年,王蕴如生下大女儿,取名周晔。周晔入学杭州之江大学读英文系,受学园进步思潮影响,在校期间周晔就加入了地下党,上海圣约翰大学期间也积极推动地下活动。解放前,周晔北上加入新四军,成了一名女战士。解放后,周晔与父母一起回京,瞿秋白夫人杨志华时任总工会妇女部部长,周晔做了她的秘书。
1958年,周晔转到《工人日报》做记者。之后与丈夫一起前往上海,在上海译文出版社工作。十年文革过后,周晔担任了该出版社社长,多年间写了《鲁迅故家的败落》、《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等。1984年,周晔因肺癌去世。她的三个儿子一个在上海人民出版社做校对;一个在北京铁路公司工作,患病后病退在家,一个过继给了三妹。
二女儿周瑾
1927年,王蕴如生下第二个女儿,取名周瑾。周瑾入学中山医学院,早早参加革命事业,做了许多地下工作。1948年周瑾与父亲一起去了革命根据地,回到北京后参军,在解放军卫生部门工作。1954年,周瑾被送往苏联深造,主攻化学制药,回国后入职中科院药物研究所,后升任为研究所党委书记,专注医药研发。
周瑾的丈夫是她在上海医科大学的同学金经得,出任过空军总院内科主任、空军总部门诊主任等职位。周瑾晚年患上红斑狼疮,2001年病逝。她的一双儿女都去了美国,儿子是一名大学教师,女儿是一名眼科医生。
三女儿周蕖
1932年,王蕴如生下第三个女儿,取名周蕖。1948年周建人加入共产党时,16岁的周蕖随他一起去了西柏坡,解放后于北京考入清华大学经济系。当时国内排遣留学生前往苏联学习先进知识,周蕖通过出版总署的安排出国留学,在苏联相继学习了印刷专业和幼儿教育专业。
回国后,周蕖在北京师范大学执教,前期负责幼儿教育及研究,后转向比较教育研究。在教育行业深耕41年,现已退休颐养天年。他的丈夫顾明远是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院长兼研究生院院长。两人育有一个女儿,现已移居荷兰,还有一个从二姐家过继的儿子,近况不祥。
虽然当年长辈们的恩怨纠缠承袭给了子女,酿成了一世不相往来的淡薄亲情,但他们早已在命运安排下,排着队打上了一个共同的印记——周建人,相信那些人们不能原谅的终将被时间原谅。光阴如电,民国时期辉煌的大师时代在历史中闪耀过一刹那,那些改写历史的人们已经离我们而去,值得庆幸的是他们的精神和思想留了下来。后辈们继承了他们的优良品质,或奋起勃发,成为撑起业界的人才;或默默坚守自己的岗位,继续过着平凡而不平庸的生活。
文/史海观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