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忠臣卞壸:三代皇帝倚重 父子三人战死
文/马学民
“崔谅、史曜、陈淮可补吏部郎,诏书可尔。此三人皆众论所称,谅尤质止,少华可以敦教。虽大化未可仓卒,风尚所劝为益者多,臣以为宜先用谅,谨随事以闻。晋侍仲卞壸书。”
去过陕西省西安碑林的人只要留心都能看到这幅现存于西安碑林的一行书壁碑,他是东晋初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累事三朝,两度为尚书令的卞壸唯一现存书法真迹,《淳化阁法帖》卷三有其草书一帖,六行,五十六字。此碑可为无价之宝。
卞壸不仅是一位书法大家,更是一位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卞壸宗祠位于菏泽市开发区丹阳街道办事处刘庙社区卞庄村,为菏泽市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院内立有《晋代碑记》一处,《三贤故里》一处,清代山东抚提部院常务处、花涓三品卫在任、候补道、特授曹州府知府毓贤,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张花园社区人张星吉等纂额撰文的碑记一处。
德莫大于忠孝,而事莫大于杀身。盖身者父母之遗体,不可以不爱焉,惟于君父之难,则死之。此所以为忠与孝也。于此,犹爱其身,则非为巨子之道也。晋卞壸之没王事也,其子眕、盱皆死焉。壶死于其职宜矣。
眕独不爱其生哉?诚以父既殒没,而已不可以自全也,故必捐生以赴之。夫岂知白刃之足畏哉?诚孝之激使然也。于是,父死于前,子死于后。父为君以杀身,既无愧于为臣。子为父而殒命,复不愧于为子,忠孝之道兼全具美。宜其显膺宠赠,以垂誉于无穷也。
此身本自赖君亲,临难如何可爱身?
纵使糜驱锋刃下,高风犹得重彝伦。
父将一死报君恩,二子临戎忍自存?
慷慨相随同日尽,千秋忠孝表清门。
以上是明成祖写的东晋尚书令卞壸诗并序。
卞壸(kǔn)(281年-328年),字望之,济阴冤句(今山东菏泽开发区丹阳街道办事处刘庙社区卞庄)人。东晋初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累事三朝,两度为尚书令。以礼法自居,意图纠正当世,并不畏强权。后在苏峻之乱期间率兵奋力抵抗苏峻,最终战死。后追赠侍中、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贞”。
卞壸出身官宦之家,祖父卞统曾任琅邪内史,父亲卞粹兄弟六人,“并登宰府”,世称“卞氏六龙”。卞壸成年时已有名誉,得司兖二州和齐王司马冏辟命,但卞壸都不应命。后父亲卞粹被长沙王司马乂所杀,卞壸回乡。怀帝永嘉年间,卞壸出任著作郎,并承袭父亲成阳公的爵位。后来征东将军周馥请卞壸为从事中郎,但不应命。及后于永嘉五年(311年)发生永嘉之乱,都城洛阳被前赵所攻破,晋怀帝被掳,卞壸于是投靠时任徐州刺史的妻兄裴盾。裴盾于是让卞壸代理广陵相。
建武二年(公元318年),司马睿在建邺建立基地,召卞壸为从事中郎,委以官员选拔之责,深受宠信。后出任东中郎将司马绍(即后来的晋明帝)的长史。后因继母死而离职服丧。及后当成为晋王世子的司马绍的老师。东晋建立后,任太子中庶子,后转散骑常侍,侍讲东宫。后又先后担任太子詹事、御史中丞等职。卞壸前后居师佐之位,尽匡辅之节,颇为王公大臣敬畏。
太宁元年(323年),明帝即位,升为吏部尚书。次年(324年),王敦意图夺位而再次起兵,但因病重而交由兄长王含等人领军,卞壸加中军将军防备王敦军。及后叛乱平定,卞壸因功封建兴县公,不久迁任领军将军。
太宁三年(325年),明帝病重,卞壸与司徒王导、车骑将军郗鉴、丹杨尹温峤、护军将军庾亮及领军将军陆晔一同遗诏辅助太子,任顾命大臣,并任右将军,加给事中、尚书令。成帝登位后,他与庾亮共掌机要。
卞壸为人刚正不阿,不畏权贵,维护朝廷纲纪不遗余力。在成帝即位举行登基大典那天,元老重臣王导竟以病缺席。卞壸在朝廷上严肃地说:“王公社稷之臣邪!大行在殡,嗣皇未立,宁是人臣辞疾之时!”王导听说后连忙带病赶来。皇太后临朝,卞壸与庚亮值班宫中,共参机要。朝廷下令召南阳乐漠为郡中丞,颍川庾怡为廷尉评。但二人都强调父命,拒不赴任。卞壸当即奏禀太后,其中提到:“如此则先圣之言废,王教之训塞,君臣之道散,上下之化替矣。乐广(谟之父)以平夷称,庾珉(怡之父)以忠笃显,受宠圣世,身非已有,况及后世而可专哉!”由于卞壸的奏章很有说服力,因而朝议一致赞成。乐谟、庾怡不得已,只好走马上任。此后,凡朝廷有命,不得以私害公,不得以任何借口推延,遂形成了一条永久性的制度。当时,王导与庚亮不和,庚亮掌权,王导就称疾不上朝。一次王导不上朝,却私下为车骑将军郗鉴送行。卞壸得知,毫不顾忌王导的权势和情面,上奏导“亏法从私,无大臣之节”;御史中丞钟雅玩忽职守,不按王典办事,二人应该一块免官。虽然皇帝将奏章压下,未予处理,但已引起朝野震肃。
卞壸兢兢业业勤于吏事,以匡风正俗为已任,不肯随波逐流。有人说他:“卿恒无闲泰,常如含瓦石,不亦劳乎?”他说:“诸君以道德恢宏、风流相尚,执鄙吝者非壸而谁!”由此可见他为国事任劳任怨的博大胸怀。当时贵族子弟多以放浪形骸、清淡不倦的王澄、谢鲲等人为旷达,壸却认为这些人“悖礼伤教,罪莫斯甚,中朝倾覆,实由于此。”此言大有见地,可谓入木三分。
卞壸后来面部受伤,多次要求辞职。咸和二年(327年)改拜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同时庾亮认为苏峻屯兵历阳,最终都会生祸乱,言:“大将苏峻,素有狼子野心,将来一定会作乱,如果现在不削弱其权力,多年后必不可治,这是汉晁错劝景帝早削七国兵权的原因。”建议朝廷召苏峻任大司马,以收笼络之效,并借机释其兵权。朝廷诸官皆无异议。卞壸固争以为不可,对庾亮说苏峻现拥有重兵,且离京邑较近,这样做将必定激发苏峻提前叛乱,危及朝廷,应慢慢削其兵权。可庾亮不听卞壸所言,最终决定要实行。卞壸知道这次此举必定失败,更向时任平南将军的温峤表示担心。司马任台亦劝卞壸准备良马作不时之需,但卞壸笑看回答说:“真到那时,要马何用?”不久庾亮正式征召苏峻,苏峻于是联合祖约以讨庾亮为名起兵。卞壸便复任尚书令、右将军、领右卫将军。次年,苏峻进军到东陵口,卞壸再被任命为都督大桁东诸军事、假节,加领军将军、给事中。卞壸后率领郭默和赵胤等在西陵与苏峻军大战,为苏峻破城而入。卞壸于是撤退,并归遇符节谢罪。及后苏峻攻青溪,卞壸又与诸军抵抗,但仍战败,更被苏峻火烧宫寺。在战斗中, 卞壸背疮未合,但胸怀报国之心,身先士卒,英勇杀敌,终因不支,壮烈殉国,时年四十八岁。其二子卞眕、卞盱,见父殉国,相随杀入敌军,亦力战而死。咸和四年(329年),苏峻之乱平定,经朝议追赠侍中、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等荣衔,谥号“忠贞”,祀以太牢。赠子眕散骑侍郎,盱奉军都尉。时人赞道:“父死于君,子死于父,忠孝之道,萃于一门。”明成祖朱棣也赋诗称赞:“父将一死报君恩,二子临戎忍自存。慨慷相随同日尽,千古忠孝表清门。”
他抨击“好色”风气
卞壸祖上是当官的,祖父卞统曾任琅琊内史,相当于市级干部。父亲卞粹兄弟六人,都在中央做过官,世称“卞氏六龙”。“八王之乱”时,卞壸可能觉察到危机,婉拒了几个王的任命,隐居在家。
司马睿到江南后,任他为从事中郎,这个官职是选拔官员的,可见司马睿对他的信任。
在风流名士盛行的两晋,他并不合群:名士谈老庄,崇虚无,狂放不羁,生活奢华;他尊儒家,办实事,为官廉洁,一生简朴。
阮孚就嘲笑他:你整天地忙工作,嘴里经常咬着石头瓦片,不是太辛苦了吗?
卞壸答:你们都是以风流潇洒自居,这种在你们眼中卑下的事,我卞壸不做,谁来做?
当时社会上弥漫着肆意放浪的气息,荒淫的潮流冲破了男女大防的堤坝,“好色”成了一种时尚。
石崇曾经把沉香屑撒在床上,让一个个小妾、歌女在床上走,足迹比较轻的,赏赐珍珠;足迹重的,就命令她们少吃,强迫减肥。凡是达到他要求的,才带出来给客人们表演。
“偷窥”成了乐趣。狂放之士到朋友家里不打招呼,直接闯到老婆、小妾闺房里,和她们紧挨着,评点身材和脸蛋,或者坐在一起喝酒。有时,害羞的女人不好意思,吓得到处躲,男人们像玩捉迷藏的游戏一样,把家里都找个遍,然后拖出来,几个男人围着观看。
贵族们各自带着小妾舞女参加聚会,喝花酒听淫曲。喝多了都脱光衣服,当众交欢,互相欣赏。
卞壸公开批评:这些行为都违背礼教,违背道德。西晋之所以灭亡,就是这个原因。
他主张刹一刹这种社会风气,王导和庚亮都拒绝。对这种“俗不可耐”的人,主流社会敬而远之,当他是个怪物。
反对庾亮征苏峻入朝
司马绍为太子时,他就担任过秘书,两人私交相当好。司马绍即位后,升他为吏部尚书。明帝病重时,卞壸与司马羕、王导、郗鉴、温峤、庾亮等都是顾命大臣。
他为人刚正不阿,不畏权贵。成帝即位举行登基大典那天,王导心情很差,因为明帝把司马羕排在第一位,就请了病假。
卞壸在朝中指责说:王公是社稷之臣吗?皇帝的灵柩还停在朝堂上,太子还没有继位,现在是人臣以病推托的时候吗?
王导赶紧坐车来参加典礼。
庾亮征召苏峻时,对卞壸说:苏峻素有狼子野心,就好像西汉的吴楚七国,迟早要反。再过一段时间,他的势力更强大了。所以当年晁错劝汉景帝要削藩啊。
但卞壸同样反对,说:苏峻手握重兵,离建康又近。你这样做,一定激怒他,会提前叛乱,你应当再考虑考虑,慢慢削他兵权。
庾亮不听。
随着苏峻军迫近建康,有人劝他准备良马,已防万一。卞壸回答说:如果真到了那个时候,要马又有什么用呢?
他和两个儿子都战死
苏峻到达城东覆舟山时,中央军拼死抵抗,但被流民军打得大败,死伤千人。苏峻军又趁风放火,顿时浓烟冲天,朝廷的衙门官府都烧成了一片瓦砾。
卞壸急在心里,再次冲入叛军中,还是无法击退敌人进攻。他的背上刚长了疮,还没有愈合。为了激励士气,他死战不退,力杀数人。最终力气不支,被乱军杀死。时年48岁。
他的两个儿子卞眕、卞盱,见父亲战死,悲痛之极,也跟着冲入敌军,全部战死。
事后,卞壸的夫人裴氏抱着父子三人的尸体失声痛哭,说:父亲是忠臣,儿子是孝子,我还有什么可抱怨的呢?
苏峻之乱平定后,经朝议,追赠卞壸侍中、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等荣誉,谥号“忠贞”。
卞壸死后,葬于冶城,现在的朝天宫西边。到了413年,晋安帝时,有盗墓者挖开了卞壸的墓,打开棺木,准备偷走陪葬品,一看卞壸的面色如同还活着,还长出了指甲,延展到背部。
盗墓者吓得逃跑,但墓遭到毁坏。晋安帝派人重修了卞壸墓。
朝天宫有他的墓碑
此后,历代帝王都多次重修,还建了忠贞亭,修卞公祠。到了宋代,“忠贞亭”改名为“忠孝亭”,意思就是父为忠臣、子为孝子。
卞公墓具体地址在哪里,已经无从得知,大致就在朝天宫附近。如今只剩下墓碑。
在朝天宫西边广场的入口处,有一个文物标志碑“卞壸墓碣”(墓碣即墓碑),上面写着“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下面落款的时间为1982年。 反面注明,这里有块墓碑,是宋代建康知府叶清臣刻制的,写了碑文。
这只是一个标识牌,真正的碑在哪里呢?
再往北走,就会发现一座亭子,里面有块墓碑,上面的字已经模样不清,依稀写着“有晋父子忠孝卞公之墓”,这是清代道光年间、两江总督陶澍立的卞壸墓碑。
在朝天宫内的一个花坛里,还有一块“卞壸墓碣”,这才是真正宋代叶清臣制的碑。由于它实在太珍贵,平日并不对游客开放。
如今的朝天宫一带曾有卞公祠。传说到了明代,朱元璋觉得朝天宫旁边有墓、祠不吉利,想全部迁走。晚上做了个梦,一个白衣女人指着他骂:难道你就容不了忠孝之人的七尺坟墓?
传说这个女人就是卞壸的夫人。朱元璋听大臣讲述卞壸的故事后就不再迁移。朱棣感于卞壸父子的“忠孝”,就在祠堂附近特意凿了一口“忠孝井”。
朝天宫西侧的广场就是原来的卞公祠,广场上有个小亭子,亭子里有座井,就是“忠孝井”。已经荒废,用铁丝网覆盖保护起来了。
附件:
重修卞忠贞公父子祠碑记
东晋迄今千三百有余年,人之啧啧于卞忠贞公父子者,虽妇人、孺子未尝不欷歔流涕而不能已,于以叹节我之,感人深忠孝之流泽远也。况谊属桑梓者也。
祠创建于前明万历年间,郡人户部主政何公应瑞纪其事,迨国朝康熙中,州守杨公文乾重修祠宇。道光中郡守王公廷睿踵而修之,迄今50余年矣,庙貌漫漶,门垣顷汜,同治十三年,其裔孙克和、鸿 等族人醵金重修神祠二门。郡守赵公新额之曰:“世笃忠贞至光绪十三年垣墙照壁次第缮治,工既竣,适余读礼家居倩,记其事。”
呜呼,忠贞公之芳烈,邑垂载之详矣。兹不具论,独思其成仁取义视死如归,非浩然之气养于中者,有素不能然也,旷观历代史册全 保 子,臣不可屈指计所谓大节,无愧者有几人哉?广夏细旃之,上雍容讽詠,人人自谓:熊罴不二心之臣,一旦逆贼犯阙,大驾蒙尘,而向所谓:熊罴不二心之臣者,乃奔走骇汗栗声嘶,俯伏草间以求旦夕活平居之,自命者何如?而大节凌夷一至于是也。两晋士大夫以放远为高,王谢风流举 趋之若鹜,而执鄙吝者,独卞忠贞公一人,当其遇事切直辞色不少,假彼挥尘尾,尚清谈之辈,未尝不目而非笑之也。而青溪栅之役,孤军无援,犹复古哉,手刃十数人,捐躯以报天子,而公二子亦奋膺大呼,喋血骂贼,以从公于地下。
呜呼,一门之内忠两全,真史册中不可多见者。与迄今 石头访遗迹未尝不涙瀌而, 陵发为指而皆为烈也,吾曹为公汤沐乡风俗多质而少,文草莽之大,往往重,然诺好义轻生而士之通仕者,又皆以 道相慕悦,故立朝多蹇直,不为时辈喜,盖执鄙容之风,旷千余年如一日也,吾人读圣贤书,梦朝廷知遇,一命之荣皆得以自效,幸而海宇晏同,富殚竭赤城为民为国报答涓埃。非循循供职而已,一有不幸为臣死忠,为子死孝,必克完大节,而此心始安,而此身乃可,立于天地之间,古人云: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如卞忠贞公父子者殆无愧邑。与诗曰:“高山仰止,景行景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山东抚提部院常务处、花涓三品卫在任、候补道、特授曹州府知府毓贤
钦加同知卫、特授曹州府教授芦乐焕
菏泽县儒学正堂 李佑戌
赐进士出身、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张星兴吉
辛茂科举人、诰授中宪大夫、名军机章经、工部主事曹垣纂额
大清光绪十九年八月上浣
作者简介:
马学民,大学学历,曾任中共菏泽市开发区工委机关报《今日开发区报》总编,山东省散文学会、菏泽市作家协会、菏泽市民俗学会、菏泽市儒学研究会会员。2012年主持编写《丹阳志》,著有《春华秋实》《菏泽开发区史话》,主修10卷本《开濮曹徐马氏族谱》,参与编写《曹州国考名士集传》《曹州文坛集传》《曹州知名将士集传》《菏泽开发区社区概览》《百村记忆》《菏泽市开发区志》等十多部。作品入选《胶东散文十二家·马学民卷》。2021年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青未了副刊签约作家”、首届“青未了散文奖”获得者。
壹点号青未了菏泽创作基地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