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说"三宝太监下西洋",这个三宝太监指的就是大名鼎鼎的郑和,他原姓马,名和,小名三宝,云南昆阳人,洪武四年(1371年)出生,洪武十四年(1381)年,明朝发动了平云南之战,年仅11岁的马和成为了俘虏,小小年纪的他被阉割成了太监。
后来,马和首先被带到南京,然后被送到北平的雁王府。燕王朱棣慧眼识才,敏他看马和聪明,所以让他陪在自己身边。马和总是能很出色的完成各种事情。慢慢的,马和成了朱棣最赏识的亲信:"内侍中无出其右"。
1398年,,朱元璋去世,其孙子朱允炆继位为建文皇帝。朱允炆成皇帝后不久,他开始实行削减附庸的政策,但燕王朱棣很不高兴,于是打着"清君侧"的旗帜下发动了靖难之战,四年后,朱棣大获全胜后进入南京市,建文皇帝朱允炆失踪于火中,而朱棣则如愿以偿地当上了皇帝,是为明成祖。
在靖南战役中,马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明成祖赞扬他的功绩。在南京御书中,"郑"一字赐给马和郑的姓。这样,马和就成了郑和。很少有人知道郑和不是他的真名。同时,郑和被提升为内官监太监,正式升至四品,仅次于司礼监,历史上被称为"三宝太监"。
朱棣虽然当上皇帝了,但毕竟皇位是从侄子手中夺来的,得位不正,加上侄子朱允炆下落不明,朱棣担心他有一天会东山再起、卷土再来,于是便下令在全国各地寻找他的下落,"活要见人,死要见尸"!但在国内并没有找到建文帝,于是朱棣便决定扩大搜寻范围,让自己最信任的亲信——郑和借着下西洋的名头到国外找建文帝。
就这样,郑和七次下西洋,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一次壮举,一共拜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东非、红海。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和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
永乐三年(1405年),朱棣让郑和率领200多艘海船和两万七千多人浩浩荡荡地下西洋,船队中有一种"宝船",最大的宝船长四十四丈四尺,宽十八丈,载重量八百吨,可以容纳上千人,这样庞大的船队下西洋怎能不耀大明王朝之国威?
然而偏偏有人作死,当郑和船队到达爪哇(今印度尼亚爪哇岛)时,正巧遇上岛上的两派势力内战,两边的领导者分别是东王和西王,当时西王方战胜了东王方,在东王的地盘上斩尽杀绝,正在搜寻东王残余力量时,郑和船队的一些船员上岸了,西王的人此时已经杀红了眼,竟然误杀了170多名上岸的船员。
永乐三年(1405年),朱棣要求郑和率领200多艘海船和27,000多人进入地下了西洋。舰队中有一艘"宝船",最大的船长是四十四英尺四英尺,宽十八英尺,载重量800吨,可容纳数千人。如此庞大的舰队怎能不炫耀明朝的力量?
但是,有些人就是喜欢作。当郑和舰队抵达爪哇(现在的印度爪哇岛)时,他们碰巧遇到了该岛上两支部队之间的内战。双方的领导人是东国王和西国王。在寻找东方国王的残余力量的同时,他们克服了东方国王的一方并杀死了东方国王的领土上的平民。一些郑和舰队的船员上岸了,西方国王的人民杀红了眼睛,所以郑和的人被意外杀害。超过170名船员上岸。
郑和得知后勃然大怒,自己船队一共有27800多人,如今这些小国吃了熊心豹子胆竟然敢杀大明王朝的人,立刻调兵攻打爪哇岛。爪哇的西王得知自己手下杀了明朝的人后吓得魂飞魄散,他立刻派人和郑和解释自己是误杀明朝船员的,否则就算借自己几个胆也不敢冒犯大明王朝的国威呀!为了平息郑和的怒火,把杀明朝船员的那些手下全都给斩杀了。这还不算完,他修书一封派使者到明朝都城向明成祖朱棣请罪,西王清楚地知道大明王朝要想灭了自己简直比捏死一个臭虫都容易。
明成祖大人不记小人过,但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明成祖要求爪哇国家赔偿大明6万金。一年后,西王派他的使节前往明朝,向他提供了1万2金。
因为爪哇太小,实际上没有那么多黄金,当使者不安时,朱棣说,他早就知道小爪哇不会得到那么多金,这只是给你的一个教训,让你知道大名国威是不可侵犯的!朱棣的恩典和征服完全征服了爪哇,从那时起爪哇向明朝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