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战”主战场地形图
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在今湖北宜都至宜昌之间。如上图所示
夷陵之战发生的原因: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大意失荆州,被孙权偷袭荆州,兵败后被杀。刘备于公元221年称帝后,为了给关羽报仇,率军伐吴,攻打孙权,引发了历史上著名的“夷陵之战”。
夷陵之战事件经过:公元223年正月,刘备的先头部队到达了夷陵,二月刘备到达了猇亭,这个时候陆逊的军队也到了猇亭。在两军对峙时,陆逊的部下纷纷提出来,马上迎击刘备,陆逊说,不行,我们不要动,为什么呢?陆逊说了这样一段话,他说:“备举军东下,锐气始盛,且乘高守险,难可卒攻,攻之纵下,犹难尽克,若有不利,损我大势“。这话的意思是说刘备顺江东下来势汹汹,士气是最旺盛的时候,何况他凭借着长江天险和周围的崇山峻岭这样一个地势,我们去攻打他不是一下子就能攻下来的,就算我们能够打胜战,也不能够大获全胜,相反,如果我们出师不利。就坏了整个大局,所以我们现在应该按兵不动,拖他一段时间,他一定会疲劳,到那个时候我们再想办法攻打他。
这时陆逊的将领们都不服气,说陆逊就是这个书生胆小,没打过仗,各怀憎恨。但是也没办法,只好接受命运了。这个时候陆逊,就下命令撤退,大步撤退,把几百米的崇山峻岭都让给刘备,刘备也就往前推进了,推进了以后。扎下营寨,一看陆逊不敢出来打仗,就命令下面一个将领在平地上再建营寨。这个时候吴军将领就说,刘备在山里面的时候说打不得,现在刘备到平地上总可以打他一下吧。 陆逊说不能打,这其中必定有诈,果然由于吴军不出来应战,刘备沉不住气了,8000名蜀军从山谷里面杀出来,这下子吴军将领才开始服了。纷纷说陆逊果然料事如神。
七百里火烧连营
这样情况僵持到当年的闰六月,陆逊决定攻击刘备,这时吴军将领们又不理解,说打刘备就应该在他刚来的时候打,那时候他匆匆忙忙,还没有站稳脚跟。现在我们已经僵持这么长时间了,那刘备已经占了那么多的地方都扎下营寨,这个时候恐怕是打不得了。陆逊说:不对,我开始的时候为什么不打?因为刘备这个家伙狡猾狡猾的,而且他见多识广,作战经验非常丰富,他来的时候是气势凶猛且想法多,这个时候我们去打他,确定打不下来。而现在好几个月过去了,我看刘备自己想不出什么主意,他手下这些将士都已经疲劳不堪了。况且天气也变得越来越热,士气就越来越消沉了。现在这个时候是进攻的最好时候。
陆逊沉得气地说,我们先派兵去攻打他一个营寨试试水,结果打败了。这时陆逊部将们又说:你看,你看,我们说不能打吧,白白送死。陆逊说,没有白白送死,我已经知道怎么对付他了,他的破绽就在那七百里营寨,因为当时刘备把战线拉得很长,一路点过去几十座军营,而且把水军全部也搬到了岸上,水陆分离不能齐头并进。陆逊当时就说:有办法了,你们所有的战士每人手上拿一把茅草去打,先攻营寨,进去以后就放火。陆逊手下的战士就按这个办法去进攻,一进攻就得手了。人人杀敌,个个放火火烧连营,一口气连拔刘备40座营寨。
刘备猝不及防,根本没有还手之力,只好掉头就跑,逃到马鞍山。到马鞍山以后,陆逊又命令部队向前推进,把马鞍山团团围住。这个时候刘备只好带着几个随从连夜逃出马鞍山,逃回巫县,后来又逃到了永安县躲进白帝城。此时的刘备仰天长叹,我真没有想到会被陆逊这小子给打败。
夷陵之战中陆逊取胜的原因:善于正确分析军情,大胆后退诱敌,集中兵力,后发制人,击其疲惫,巧用火攻,终于以五万吴军一举击败气势汹汹的蜀军,创造了由防御转入反攻的成功战例,体现了高超的指挥艺术和军事才能,表明他不愧为一位杰出的军事统帅。
新版《三国演义》中陆逊的扮演者
夷陵之战中刘备失败的原因:以怒兴师,恃强冒进,犯了兵家之大忌。在具体作战指导上,他又不察地利,将军队带入难以展开的二、三百公里的崎岖山道之中;同时在吴军的顽强抵御面前,又不知道及时改变作战部署,而采取了错误的无重点处处结营的办法,终于陷入被动,导致悲惨的失败,自食“覆军杀将”的恶果,令人不胜感慨。
新版《三国演义》中刘备的扮演者
夷陵之战中胜败重要的转折点:“火烧连营”。陆逊采用火攻击败气势汹汹的蜀军,刘备全军覆没,逃回白帝城,气愤交加,最终病死在白帝城。
夷陵之战的影响:刘备在夷陵之败让新建的蜀汉政权受到沉重的打击,不仅损失大量士兵与物资,还有多名将领阵亡。而隔年君主刘备的死亡更让这个建立在他名望之上的国家摇摇欲坠,国内叛乱四起。丞相诸葛亮花了约5年的时间才能重建军队与弥平这些叛乱,并让国力提升到可以对外出兵的地步。
夷陵之战在三国时的意义:在这场战役之后近四十年的时间内,魏、蜀、吴三国互相之间的疆域基本保持不变,吴蜀重修于好的联盟再也没有发生动摇,三国局势出现稳定的对峙,夷陵之战也因此被认为是前后三国的分界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