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之于香港电影史究竟有多重要,已经无需赘言。不少名留影史的武侠片都在这一年诞生。其中一部,就有于仁泰执导,张国荣和林青霞主演的《白发魔女传》。
本片虽是改编自武侠小说名家梁羽生的同名著作,但由于受到了当时“徐克、王晶改编风潮”之影响,因此拿它与原著小说对比,还是能够发现明显的差异。比方说像铁珊瑚、岳鸣珂等一系列重要人物,就在这个电影版中被拿掉,最后缩略为以卓一航与练霓裳之间的感情故事为主线,以九大门派与魔教的争斗作为副线。
起初,导演于仁泰本对拍摄像《白发魔女传》这样的古装武侠片并不感兴趣,后来终被“执着”的高志森所说服,使他从刚开始的抗拒态度到渐渐地沉醉到了故事当中。为此两人还亲自飞往澳大利亚去找当时已经隐退的梁羽生去买版权,并告知了后者他们想要借用这一故事进行“再创新”的想法。据说当时梁羽生说了这样一句话:不管你们怎么改,但一定要拍出一部好电影。
既然《白发魔女传》的开拍已经是板上钉钉,那么又找谁来扮演卓一航和练霓裳呢?
由于本片是黄百鸣的“东方影业”出品,而当时张国荣本就是东方的签约演员,因此顺理成章地成为了男主角。事实证明,“卓一航”舍他其谁?张国荣在戏里把该角色在面对不同事物的不同心态演绎得极其准确不说,还帮助导演一同构思如何创作好这一人物,最终让卓一航显得更为立体饱满。而此前林青霞在银幕上曾塑造过不少“坚毅和英气”的武侠人物,于仁泰认为让她来出演练霓裳再适合不过。
影片的故事始于国运危殆,内忧外患的明朝末期。为了对抗魔教,武当派联合各大门派向魔教发起进攻,不料却被武艺高强的“狼女”练霓裳(林青霞饰)所击退。
然而武当派弟子卓一航(张国荣饰)却对练霓裳产生了爱意,后来更是不顾一切帮其脱险,两人间遂订下了海誓盟约。不过在武林争斗面前,他们的爱情注定是个悲剧:武当派众人的惨死,使卓一航对练霓裳误会重重,虽然他最后奋力将魔教教主姬无双(吴镇宇/吕少玲)杀死,却无法挽回两人天各一方的唏嘘收场。
尽管影片相较小说改动较大,但无可否认的是,于仁泰等人将这个已被影视作品多次演绎的武侠故事赋予了新的生命力。这个“新”,“新”的自然有道理,它体现在将男女主角的爱情故事以及江湖恩怨融入到了大的历史背景当中,不论是贯穿明末到清初的时间线,对这段时期重要战争的呈现,无不拉升了影片的视野和格局,这也让卓一航和练霓裳的悲剧背后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隐喻。
相信很多朋友和笔者有一样的感受,那就是不管影片重看多少次,仍会为其中瑰丽繁复的影像风格所叹服。这完全得益于幕后制作团队的强大:其武术指导郭追,剪接师胡大为,都是当时各领域举足轻重的人物。
此外,整部影片在服装、美工、灯光、摄影上都动了一番大心思,绝对代表着当时香港武侠片制作的最高水准。
日本设计师和田惠美为本片设计的服装精致且充满质感,而摄影师鲍德熹则在摄影机镜头前加上了蓝色滤镜,为全片营造出了一种幽冷而又绚烂,充满神秘色彩的氛围,再加上美术指导马磐超大胆地将剧中的建筑打造成哥特式风格,在这几者完美的契合之下,一个亦真亦假,如梦如幻的武侠世界便由此诞生。
而该片更一举夺得了第十三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美术指导、最佳服装造型设计和最佳摄影三项大奖。
很多人评价本片的“特技效果”勉勉强强,但事实上它并没有用什么特效,其中很多奇幻场面全依赖剪辑手法,光影效果的变化来完成。比方说出现落日余晖的镜头,便采用了“贴画加光照”这样的土法特技,而练霓裳变身白发魔女一段,则是胡大为“无痕剪接术”的产物。而何绿华的影子在卓一航眼中的“变形特效”,也并没有经过电脑处理。
放到今天,这些镜头轻轻松松便能实现出来,但放在当时,挖空心思的电影人们用“笨办法”也同样可以营造出魔幻效果,这就不能让人不服了。窃以为,这种“笨办法”自有它的妙处——将其称为港片光影艺术的大成作,恐怕并不为过。
有趣的是,本片的摄影师鲍德熹以及紫阳真人的扮演者,即其父亲鲍方,一家子都与“”白发魔女传”有着难分难解的缘分。
这可追溯到1980版的《白发魔女传》,其中饰演练霓裳和卓一航的正是鲍起静和方平两口子。而13年后,鲍家父子两又在新版(当然今天来看已是老版)之中齐齐上阵,实在太巧。
至于93版《白发魔女传》为何有上下集之分,笔者看过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该片由于时长关系被剪成两部分开上映,第二种说法是后来的《白发魔女2》完全是贪图外快的赶工之作。其详细情况,还望知情人相告。但可以确定的是,两部曲上映的相隔周期为三个月,虽然其当年的票房排名情况均并不算可观(一个位列第14名,一个位列第30名),但每部票房还是都过了千万(港币)。更为重要的是,哥哥的去世,无疑为这版《白发魔女》蒙上了些许传奇色彩,再加上它诞生于香港电影黄金年代(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后来的电影版改编差强人意),所以如今人们说起“白发魔女”,必会提及9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