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雍正王朝》中,李卫曾经面临过一次严峻的考验,一旦没有经受住考验,迎接他的将是灭顶之灾。
而这次考验,就发生在坎儿被毒死之后,李卫回京述职之际,那么有一个问题相信大家都在思考。那就是李卫跟坎儿是发小,一起长大的好朋友,他会相信年纪轻轻的坎儿死于疾病吗?
如果不相信,他知道真相吗,为什么不去调查?
雍正王朝:坎儿被毒杀,李卫其实已经猜到,为什么装作没事一样?
一、
坎儿被毒杀之后,邬思道突感不妙,急忙去探望,却为时已晚,悲痛不已的邬思道长呼一声:
“杀高福者,邬思道也!”
很多人也认为,派坎儿去送信给老八胤禩,完全是邬思道瞒着老四胤禛做的事,他心中也知道这件事做完以后的后果。也有人认为,邬思道派坎儿去送信,实际上是奉了老四胤禛的命令,等于是借邬思道之手杀掉了坎儿。
但是很多人也想不通,老四胤禛为什么一定要杀坎儿,留着他不行吗?
答案是不行!
坎儿至少犯了四个错误:
一个对爱情不专一的男人,往往忠诚度也大打折扣,别看他表现得像是很爱小翠,实际上他就是靠下半身思考的男人,一个妓女就把他搞定了。雍亲王府虽说规矩多,但是像坎儿这种高级家奴,弄几盘菜喝点小酒并不是不可以。可惜明明老四胤禛有令,让他们这几天避避风头,坎儿却仍然招摇过市去买醉,最终被下套,供出了百官行述之事,这就是不忠!
其次,发现犯了错,不去找老四胤禛,而去求助邬思道,瞒着主子在下面做事,老四胤禛会饶他?饶了他这次,那么下一次他再跟邬思道密谋什么事情,不通过老四胤禛,咋办?
再次,杀掉坎儿,也是警告邬思道,不要瞒着主子做事,这是最基本的一条准则。不管你做的这件事是有利还是有害,你以为是在救坎儿,实际上是在害他,那么以后你们这些在府邸做事的人都掂量着点!
当然,杀掉坎儿,也是为了避免节外生枝,有了背叛的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这对于规矩多的老四胤禛来讲,是绝对不能容忍的。
二、
可以说坎儿的死,是他咎由自取,那么对于他的好朋友李卫来讲,他又是怎么想的呢?
李卫跟坎儿同样都去过万永当铺,老四胤禛交代他俩藏一下,必然不可能只给坎儿讲,实际上在李卫跟翠儿鬼混的时候,他就哭着跟小翠说了:
“翠儿,我要走了……就为了万永当铺卖假当的事,四爷怕人家认出我,因此要撵我走!”
所以,对于李卫和坎儿来讲,谁能离开京城,谁就是安全的,所以李卫才灵机一动搞了鬼混这一出。即使没有坎儿醉酒这回事,老四胤禛也会找另一个理由,要么赶他走,要么让他永远开不了口。
不要觉得老四胤禛做不出这种事情,想想他即位后的第二天,邬思道临走时嘱咐老十三胤祥的话吧!府邸里做秘密事情的人恐怕要……别说坎儿这种小叫花子出身了,即位当晚邬思道都差点被干掉,幸亏提出了半隐方案。还有那个府邸管家太监高毋庸,也是派人杀坎儿的人,雍正帝即位后,大家还见到过他吗?
所以,老四胤禛这个人表面上笑呵呵,其实那是笑里藏刀,杀人毫不手软!
但是我们看剧情,不管是杀儿子弘时,还是杀年羹尧,或者诺敏、张廷璐,他都有过表态。那么作为府邸的高级奴才坎儿,他好像从始至终都没有表过任何的态啊?
其实不对,在坎儿送信之前,老四胤禛去见了府邸的大和尚,有了一番对话。老四胤禛说着闭上眼,眼前又是大河,又是大山的,其实就是表明江山近在眼前,要不要拿?
大和尚也聪明,知道他此举是何意,也给了一个回答:
“有江山便不该有我,有国便不能有家。”
正是这句话,江山近在眼前,还会吝惜一个小小的坎儿吗?后来这个大和尚也没有再出场过,难道也应了这句话?
三、
坎儿就这样被毒死了,这个消息传到李卫耳朵里时,则变成了坎儿是生病医治无效死亡。
李卫其实是怀疑的,结合之前他跟翠儿讲的话,说的老四胤禛要赶自己走,那么他也会思考,坎儿是不是被赶走了?而且他这次被派往年羹尧身边为了什么?
还不是监视年羹尧啊,那么作为李卫来讲,自然也会考虑,四爷又会派谁来监视自己呢?
正是有着这种担忧,他再次回京的时候,是小心再小心,谨慎再谨慎,宁可远远就下轿步行到雍亲王府,离老远就喊着“主子”,也不敢露出一丝不敬:
“做粮道了,小气得连轿钱都舍不得啦?”
从后面李卫做官的表现来看,他还真不是小气到这个程度,完全是做给老四胤禛看的:
先是步行见主子,老远就喊“主子”,放低身态,把成就归于主子的教诲,这一点比年羹尧进京要强的多;其次,对主子没有秘密而言,直接回答,并不是一直走路,只是走了一小段而已,这一点比坎儿要强的多;再次,不仅仅自己对主子没有秘密而言,忠诚无比,自己的儿子也起名叫李忠四爷。
这段见面的表现,老四胤禛还是比较满意的,但是他并不确定李卫对待坎儿的死是什么态度,所以还得增加一项试探:
“你们先去看看福晋,过后李卫到枫晚亭,邬先生那等我。”
其实四福晋那里也有几项考验,不过很容易就过去了,之所以让李卫到枫晚亭,就是因为会路过坎儿的房子。
四、
李卫果然在坎儿的老房子那里沉思难过,回想着曾经的欢乐,连邬思道走到身后都没察觉:
“人已经没了,你就别伤心了。”
随后,俩人开始在林间小路步行,这时候的李卫是把顶戴托在手里,不停地捡落在顶戴上的树叶。这个动作也表明了,他还是很在乎自己的帽子的,帽子就代表地位,体现出他的心情:
“多少人读书十年寒窗求之不得这官帽,狗儿,你要好自为之。”
邬思道并没有给李卫说话的机会,直接就点出了他的心思,告诫他别犯傻,为了坎儿不值得。
最后李卫想通了,也放下了,下了很大的决心:
“邬先生,您说的意思我明白!做人跟做官一个理儿,就是不能忘本!”
邬思道高兴地说了一句:
“孺子可教也!”
这就是对李卫的终极考验,但凡他表现出一丝对坎儿的死不满,他也就离死不远了。
就像《大明王朝1566》中杨金水说的那样:
“有些事不上秤没四两重,上了秤一千斤都打不住!”
杨金水对李玄也讲过,有些事,不知道便是你的福!对于李卫来讲,同样的道理,有些事不要搞那么明白,一旦搞明白了,一千斤都打不住啊,什么叫难得糊涂?
这之后的李卫,再也没有提过一次坎儿,也表现了足够的忠诚,但这种忠诚是真情还是假意?每个人的理解不同,但是面对年羹尧被处死的时候,翠儿建议他上书保一下,结果李卫怼一句:
“妇人之见!”
我想李卫能走到最后,最重要的并不是忠诚,而是恐惧!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创作品,不喜勿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