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内容版权归表态网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张澍生(豪哥)
人称豪哥。在外面混,得一“豪”字足矣。
█ 书法和万年历,是中西文明的碰撞,奇妙的巧合令人惊悚。万年历,是perpetual,就是永远。如果我来翻译perpetual calendar,不叫万年历,就取一个“永”字。博大精深的书法,源出永字,含八法,点→横→竖→撇→捺→勾→挑→折,恰好暗合万年历的八个要素:时、分、秒、日、月、闰年、星期、月相。虽然市面上的万年历有多于或少于八种显示的,但我心目中完美的万年历就如永字八法,毋须再多,也不能再省,No more no less最是难求。隽,泛指美味,引申为意味深长,也可以通俊。“隽”“永”——就是耐人寻味的万年历。一个“永”字,比二月底那神奇一跳更加传神。
我不谙书法,对永字的解读到此为止,但万年历我还想多说几句。每个人爱表的历程可能不一样,但都会遇到一个从喜欢到不能自拔的陷阱。我是二十年前某月某日的一个晚上,亲手把玩了一只表,无法想象可以计算万年历法的机械腕表,仅在36mm之微,而只能四则运算的计算器却比巴掌还大。那个春风沉醉的晚上,中毒匪浅,突然顿悟方寸腕表的无边浩瀚。从此节衣缩食,苦海无涯。后来发现,也有表友同样是因为万年历而走上不归路的。
我对万年历有多爱?先讲一个故事,多年前的一次钟表讲座,我正宣扬万年历的神奇,突然有人问我藏了几只万年历?这一直指隐私的诘问令我猝不及防,勉强说大概有7只吧,台下一阵哗然,想必是惊叹台上嘉宾也就区区几只而已。但演讲结束我上洗手间,流水潺潺之间却无意听到,那片哗然原来是觉得我太多了……是吗?其实,我在7的后面刻意隐瞒了一个0。
鍾大师生前有言,没有一块三问表不能算收藏,这个标准有点吓人。如果是表态网,换成万年历比较接地气,可以团结更多读者。不想跳进破财深渊的表迷,我建议将万年历设为最后一道防线,遇到一只钟意的就考虑金盆洗手了,也不枉在表圈走一回。就像练书法,尽管没成气候,但亲手临过永字,对书法的认知又岂是键盘客可比。
百达翡丽2438/1
而对于有些闲钱想在钟表收藏拾级而上的玩家,万年历只是一块敲门砖。无论拥有多少藏表,缺了万年历,就体会不到古人智慧的缜密和机械逻辑的神奇,即使被人戴上收藏家的帽子,那顶皇冠恐怕也是纸糊的。真正的复杂表,从万年历肇始。谁想混入书法家协会,都躲不过一个永字。
爱彼皇家橡树万年历中国限量版
记得老A说过,计时表比万年历难,我有所保留,只能说各有其难吧。计时表难在机芯的稳定性,要经得起指头反复按压的无情力;而万年历的动作逻辑要比计时复杂精巧得多,其难度在于机芯要适应八要素的排布变化。市场上绝大部分的万年历,都是迁就标准机芯来安排窗口和指针,难度还不如面目一新的三历表,所以还有降价的空间。但如果让艺术家来设计表盘,就会令制表师胆颤心惊。因为表盘设计可以天马行空,但用机芯实现必须遵循严格的机械逻辑,未必都能制造出来。建筑大师的神来之笔,交给结构工程师却出不了施工图,这种情况并不罕见。我自己设计了一款万年历,自鸣得意,几位大师看过都说耗不起3年时间,当然,主要还是我出不起价钱,所以不了了之。而计时表,双盘或三盘的显示方式已经固定,并已达到审美巅峰,使得传统单按或双按的排布几乎没有改进的余地。喜欢收集计时表的朋友,单论盘面变化,手头有那么几只,已经有到了头的感觉。
百达翡丽Ref.725万年历怀表
万年历之难,从怀表世界也可窥一豹,那个年代没有任何电子计时工具,就功能而言,万年历和计时都是刚需,但万年历却非常稀少,甚至比三问都少得多,一只三问加计时的怀表,现时还不如一只纯万年历值钱。
除了年代久远的怀表,我们还可以走近瑞士的独立制表人协会AHCI,综观大师们的开山之作,三针表居多,计时表有之,陀飞轮有之,世界时有之,某些特别的单一功能有之,独缺万年历。即使会员们成名多年后的作品,也难觅万年历。我在自己那70只万年历里使劲扒拉,也只翻出一只Vianney Halter的Antiqua,俗称外星人。身怀绝技的大师们,也视万年历如畏途,足见万年历之难。
Vianney Halter的Antiqua万年历,俗称外星人
再看国产表,2008年我在天津海鸥收了一只红金万年历,之后全中国踏破铁鞋,至今毫无所获。泱泱世界钟表产能第一大国,一只万年历竟成沧海遗珠,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国产表一直扬言冲出世界,与其图谋弯道超车,不如老老实实先做出万年历。永字都没练好,离书法家何止十万八千里?
海鸥万年历
最近我重新浏览《名表论坛》,留意鍾大师多次提到,判定品牌高下的重要标准,就看有没有自产机芯。不过,后来Swatch集团惜售机芯,钟表产业风声鹤唳,各家表厂被迫自己捣鼓机芯。可惜鍾大师没有看到今日表坛,所谓自产机芯已如雨后春笋,蔚为壮观。但是,一个品牌有没有自产的万年历机芯,到今天依然是一块试金石。纵观世界表坛,真正有能力量产原创万年历机芯的品牌,我屈指算来,握不下两个拳头。不信大家数数,会写永字的厂家真的凤毛麟角。
说到万年历,顺带提一下年历。很多人疑惑,为什么相对简单的年历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才被“发明”出来?如果是腕表,我同意。但古董钟则不然。澳门钟表博物馆藏有一座落地钟,可以显示年历,产于约1740年。至于年历怀表,我就真的没有见过。
澳门钟表博物馆的年历落地钟
精于算计的人,一直高调喜欢年历表,觉得省钱比二月底多调一手更重要,每年只是妥协一天。但我觉得二月底零时那惊魂一跳,胜似除夕,迷倒众生,不能妥协。为这震慑的快感,不单在二月,我是一年四季都爱万年历。因为万年历是可调的,对于爱表的男人,那一跳等于那一射,到不能射的那一天,还可以随时操纵那一跳,几十佳丽排队轮候,万年历是越老越爱的神器。
IWC万国大飞万年历“小王子”版
但有人不会调校万年历,受人教唆把万年历放在旋转表柜里一直跟着地球转。我郑重提醒,各式旋转表柜的广告充满谎言,稍有机械常识的人都知道,永不休止地行走是对爱表的摧残而绝不是保养,表友们千万不要上当。万年历停了就自己调回来,如果不懂调,也不配拥有这只万年历。由于设计不同,调校方式也各异,倘若有人可以妙手回春各式万年历,此君也算是专家了。因为可调,万年历一聚,也并非一定要在二月底,只要大家把万年历往前或往后调整一致,随时都可以约一顿晚饭,把酒等待那神奇的一跳(通常是几跳),更有穿越的感觉。
亨利慕时的perpetual 1
关于万年历,还可以写很多很多,先打住吧,最后来些干货:
1. 我最欣赏的万年历,是严守永字八法的典范,多用窗口少用指针,更显隽美。格拉苏蒂的Senator;帕玛强尼的Toric;朗格的Langematik;IWC的Big Pilot;PP的5159或5496,经典排布的5140或5740不推荐吗?因为少了秒针却多了24小时显示。
2. 也有一类主动舍弃月相,以求简洁貌似单历表,虽隽而不永,却有更多巧思和制作难度。所以我也喜欢亨利慕时的perpetual 1,我写过长文《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 但我已飞过》;还有宝玑的直线万年历、沛纳海的Ferrari。
宝玑Classique 7715 直线式万年历
综合以上两点,我最五体投地的是格拉苏蒂的Senator,以前一个小圆点(闰年)的版本,还有朗格的Lange 1(假如没有陀飞轮),化万年历于无形,永字八法盘面干净,王羲之的大手笔。
格拉苏蒂Senator万年历
朗格Lange 1万年历
3. 万年历最后一个没有攻克的堡垒,是老花眼的困局。鍾大师悲叹,靠省吃俭用最终买得起万年历的人,大都看不清万年历了。每次抬手都要先摸眼镜,这是玩表人的悲哀,也是全球制表师的耻辱。钟表业的青年才俊们,与其伤脑筋搞什么潜水万年历,还不如花心思替你老爹老妈着急一下。上面提到我自己设计的万年历(盘面),居然解决了这个百年难题,盘面素净,裸眼足以看清八个显示。而且并非靠表盘大,即使38mm表径也可以一目了然一清二楚。本想在此与大家分享,想想还是忍一下吧,等我申请了专利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