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想方设法从凌云峰回宫不久,便遇到一件十分棘手的事情:苏培盛与槿汐对食一事被人揭发。
苏培盛和槿汐被关进了慎刑司。
甄嬛挺着大肚四处奔走求人下话。
因为甄嬛心里清楚,如果槿汐真有个三长两短,对自己将意味着什么。
皇后抓住槿汐和苏培盛对食一事,企图扳倒甄嬛,而皇上对此态度含糊。
原来,敬妃看到了苏培盛袖中坠落的手绢,而这个手绢正是槿汐做的,于是便联手皇后揭发了苏培盛和槿汐,将他们两个抓进了慎刑司。
敬妃这样做也是事出有因。因为甄嬛出宫前将未满月的女儿胧月亲手托付敬妃抚养。三年来敬妃与胧月有了感情,她唯恐甄嬛会将胧月重新从她手中夺走。
一心想扳倒甄嬛的皇后终于证据在手,于是风风火火地来寿康宫兴师问罪,给了甄嬛好大一个下马威。
甄嬛明白,这次皇后是有备而来,人证物证在手,不搞出个大动作来,她肯定不会善罢甘休。
她知道靠装傻充愣难以蒙混过关,只好以“皇家颜面”为说辞,话里有话地劝皇后不要将事态扩大化。
皇后是个唯恐后宫不乱的宫斗高手,面对这千载难逢的时机,凭着她那“上纲上线”的原则,搬出了孟子的“存天理灭人欲”,硬是把无非是“太监和宫女间的相互慰藉”的小事说成是“祸乱后宫、动摇社稷”的大案。
甄嬛自然明白皇后的企图:意不在苏培盛和槿汐,最终目的是扳倒自己。
甄嬛心里更清楚:
①如果甄嬛连槿汐都救不了,那她在后宫的影响力就会大打折扣。
②一旦槿汐因“对食”之事出现任何变故,都代表甄嬛输掉了这一局。
③皇后今后会变本加厉,甄嬛的话语权会越来越弱。她好不容易建起的团队,也会很快失去。
甄嬛明白,和太后这一局恶斗,不能输,只能赢。
想通了这一切,甄嬛第一时间去找了皇上。
一来毕竟皇上的权力大过皇后,只有皇上才能驳回皇后布下的恶局。
二来要先弄清皇上对此事的态度,才好对症下药。
而且苏培盛也是侍奉皇上多年的老人,功劳也有苦劳。
可皇上更看重自己的颜面,他对此事没有明确的表态。
①苏培盛和瑾汐结成对食这事,物证齐全,而且是敬妃与皇后共同发难。
这事儿牵扯到后宫多方势力,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皇上不论如何判定,都会有一方觉得皇上有所偏私。保持沉默才是皇上办事公平的最好选择。
②对食这事也是违反宫规的一种行为。如果皇上出面偏袒苏培盛,那就等于是带头破了祖宗的规矩。
③皇上幼年时目睹过母亲和他人偷情,对男女关系混乱较为在意,所以他从心底不愿意轻易为苏培盛拉下颜面。
甄嬛明白了皇上的意思:皇上并没坚持苏培盛有罪,只是碍于皇规,再加皇后和敬妃联手,不便直接干预。
而且,甄嬛也意识到,要想救苏培盛和槿汐,还需要给皇上找到一个突破此“恶局”的由头才行。
甄嬛不顾自身有孕,行动不便,十万火急地开始了争分夺秒地救援行动。
a、先给浣碧敲响警钟。
皇后刚从甄嬛宫里离开,浣碧就提醒甄嬛。
浣碧的话语有两层意思:①一是担心甄嬛心生恐惧。②二是担心“对食”之事会影响主子甄嬛的清誉。
真还没等浣碧说完,便打断了她的话。
甄嬛此时特别理智。
①面对皇后的阴谋,害怕恐惧没有用。
②槿汐的生命比自己的清誉更要紧。
现在最重要的事情是先救槿汐。
甄嬛告诉浣碧:若由着皇后拉下槿汐,下一个就是你,再就是我自己,一个都跑不了。
甄嬛心里清楚,槿汐可以守口如瓶,苏培盛知道的有限;可眼前这个妹妹,可能才是最靠不住的。
所以甄嬛把利害关系先给浣碧讲到前面。
b、甄嬛挺着大肚,冒着烈炎去慎刑司看槿汐。
有人会说,甄嬛去看槿汐,是害怕槿汐出卖自己,先用暖语稳住槿汐的心。
这种因素可能也有,但绝不是主要的。
①在甄嬛心中,她和槿汐的主仆情谊很深重。
甄嬛和槿汐曾经同甘共苦度过了甘露寺最艰难的日子,虽是主仆身份,却有情姐妹情谊。
②槿汐是甄嬛最信得过的人。
甄嬛槿汐在慎刑司里禁不住折磨。她一定要来给槿汐打气。
一旦槿汐在慎刑司里出个什么意外,甄嬛就会失去槿汐一个得力的左膀右臂。
③失去了槿汐,也就等于失去了苏培盛。
甄嬛在后宫的复仇路才刚开始。她深知苏培盛和槿汐对自己的重要性。
虽然甄嬛在慎刑司,仅和槿汐说了几句,但她和槿汐已经心心相通,心神领会。
c、甄嬛登门拜访端妃,恳求端妃帮助。
睿智的端妃用孟子之语反驳皇后,端妃毕竟在后宫资历深,看人准,皇上一直对端妃很敬重。
甄嬛一见端妃,态度诚恳,说了些心窝子的话,表示自己的诚意。
“我承认我是一心想救出槿汐确实有我的一点私心在,但我何尝不是为了皇上着想,苏培盛毕竟在皇上身边伺候了这么多年,也只有他最了解皇上的性子,皇上离了他自然会不习惯,处处不痛快啊!更何况苏培盛不是别人,是皇上最亲近的人,因为这档子事赐死,皇上面子上也挂不住啊。”
甄嬛的话有三层含义:
①承认自己一心救槿汐是有私心。
②苏培盛伺候皇上多年。皇上离开他会感到不习惯。
③因为“对食”这档子事而处理苏培盛,让皇上脸面也无颜面。
甄嬛最后强调:“与其说让你帮我,不如说帮的是皇上啊。”
端妃深爱皇上,可不想有什么事对皇上是不利的。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端妃看不上皇后,暗中却和甄嬛的关系一直不错。
端妃自然不会袖手旁观的。
于是,在得知皇上来看自己,她事先特意在案上准备了一本《孟子》。
皇上看见桌子上的《孟子》,便让端妃谈谈有何看法。
端妃表示孔孟之道大有深意,自己很喜欢。
听了端妃的言论,生性多疑的皇上,便问端妃最近见过什么人?听过什么话?。
“皇上,且不说臣妾的身子不适,不能出去,即便是能出去,臣妾是不愿管别人的闲事,更不爱说别人的闲话。”
端妃在后宫明哲保身这么多年,全靠她的聪慧睿智,做事低调。
她对事物的透彻看法。很轻松地做取得了皇上的赞许。
“没错,朕觉得这是你最大的好处,如此朕有一事要问问你的意思。”
已经胸有成竹的端妃,便从皇后那句“存天理灭人欲”为切入口,娓娓道来,句句在理。成功地劝住了皇上。
最后,端妃还不忘补充了一句:
“许是臣妾见熹妃和惠嫔都怀有身孕,实在听不得这些打打杀杀的事。”
这些话,端妃她说的温柔平和。但句句融入到皇上的心里。
皇上要走时,端妃叫住了皇上。
“天凉了,让伺候你的奴才,在您的茶里兑一点菊花,臣妾见你的嘴角都起皮了。”
端妃的体贴让皇上很欣慰,皇上握了握她的肩膀。
皇上对于端妃,虽没有对华妃、对甄嬛那般相爱,但皇上深知她一直为皇上默默付出,她宁愿帮皇上太后背黑锅,从未对皇上有半点怨气和要求。
端妃毕竟在后宫资历深,看人准,皇上一直对端妃很敬重。
甄嬛正是看出端妃这一点,她知道只有端妃可以救苏培盛与槿汐。
槿汐是甄嬛的贴心侍女,甄嬛的求情如被皇上轻易答应,肯定会被人以为太宠爱于甄嬛。
可端妃不一样,她和苏培盛槿汐的交集有限,不容易给别人留下话柄和口实。
皇上是把端妃的话,当做一个“局外人”的观点来参考。
皇上只知端妃与世无争,却想不到她与甄嬛还有着暗里的来往和交情。
所以,对于端妃的话,皇上会认真的听,而且采纳的概率很高。
皇后无论如何都没想到,她想凭借“对食”一事扳倒甄嬛,却被端妃巧妙并轻而易举地破了局。
槿汐完好无缺地走出了慎刑司,甄嬛也因此得到了苏培盛这个得力干将。
这其中的功劳,当属默默无闻的端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