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机密·潜龙在渊·第12期 文/无常奉天玉 插图/东方夜未眠)
《三国机密》自开播以来,便备受瞩目,因为它改编自文字鬼才马伯庸的同名小说,亲王马伯庸曾承诺,为了给汉献帝一个真正“翻盘”的机会,他会尽量尊重史实,宁愿带着枷锁,辗转腾挪。随着剧集的播出,我们不难发现,虽然他的脑洞极大,个别地方与史实有所出入,例入刘协孪生兄弟,即男主刘平的出现,以及曹丕的年龄等等。不过,大多数人物的性格,剧情的进展等,却还是符合历史的。直到第九集中,一个人物的出现,让人产生了疑惑。这个人是谁呢?
他不是别人,正是张绣。在剧中,衣带诏事件爆发,董承奉诏讨伐曹操,而郭嘉为了保卫许都,提前与贾诩联合,让张绣率西凉铁骑而来,一举击败了董承组织的人马。这件事情的主谋虽然是皇帝,但是只要皇帝不亲口承认,曹操一方便不会捅破这一层窗户纸。那么董承就算叛乱,张绣则平叛有功。因此到了次日,张绣与贾诩一起参与朝会,来拜见皇帝,接受封赏。只不过剧中的皇帝,并非原本的刘协,而是长于乡野的刘平。在他眼中,每一条生命都非常可贵,每一点拥护汉室的力量都值得珍惜。因此,在见到张绣和贾诩时,他没有惺惺作态,而是勃然大怒,而且满腔的怒火,都倾泻到了贾诩身上。
这个时候,贾诩倒是不慌不忙,在皇帝历数他一直以来的官职,全都是乱臣贼子所封,并说贾诩辅佐过的人都已伏诛,只有他屹立不倒时,他义正严辞地回答“虽有奸臣乱国,但屹立不倒的是大汉社稷,册封臣的圣旨上,盖的是陛下的玉玺,所以册封臣的是陛下”,气得天子“以龙涎赐老臣”。可是这个时候,张绣的表现却与贾诩的淡定完全相反。面对汉献帝的问话时,他匍匐在地上,一句话都不敢说,甚至一直在瑟瑟发抖。
看到此处,或许有很多观众会疑问,张绣是曾经割据军阀张济的侄子,拥有一支西凉铁骑,曾两败曹操,是一个敢于对曹操降而复叛的人物。而且他在西凉地区极有威望,有“北地枪王”之称,民间传说中,他被冠以常胜将军赵云之师兄的称号,也没有人提出异议,说他不配,他怎么会害怕一个傀儡皇帝呢?毕竟在剧中,他既然与郭嘉合作,就一定知道,真正能够决定他命运的人,并非汉献帝,而是曹操才对。
其实,如果我们仅细看剧,就会发现,张绣真正变了脸色,是在汉献帝问出那句“朕还记得曹司空的长子曹昂,也是死在张将军的西凉铁骑之下,对不对”时。汉献帝说的这件事情,是指宛城之战,当时张绣已经投降曹操,却又降而复叛,最终导致曹操长子曹昂、心腹爱将典韦战死,曹操和曹丕也差点死于乱军之中,也就是说,他与曹操之间的恩怨颇深。而他这次与郭嘉合作,是瞒着曹操的,他不知道曹操是否会接爱他的投降,也不知道曹操会不会跟他翻旧账。所以他怕了,只不过他担心的是未来的际遇,而非眼前的汉献帝。
那么真实历史上的张绣,会这般不堪吗?会害怕曹操吗?说到此处,也许有人会说,应该不会吧?抛开他北地枪王的威名不说,当初宛城之战,是曹操先辱其寡婶,后又密谋杀害他,这才导致了他降而复叛,他是占理的。《三国志·张绣传》记载:“太祖纳济(张济,张绣的叔叔)妻,绣恨之。太祖闻其不悦,密有杀绣之计。计漏,绣掩袭太祖。”再说了,既然有西凉铁骑在手,他能叛一次,就能叛第二次,有何好怕呢?其实不然,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不管占理与否,他杀害了曹操的长子,是不争的事实。另外当他再次向曹操投诚之后,其部曲早已被分散,毕竟曹操不会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两次,而他的谋士贾诩,也完全变成了曹操的人,如果他想再次叛乱,根本掀不起什么水花。
说到此处,也许还会有人说,张绣投降之后,曹操待他不薄,不但与他结为了儿女亲家,还让他一路升迁。据记载:“诸将封未有满千户者,而绣特多(食邑两千户)。”这种情况下,张绣应该不会不安,不会害怕了吧?答案是否定的,张绣一直在为害死曹昂的事情而心虚,从未真正放心,于是在随曹操征柳城的时候,曹丕质问他“你害死了我的兄长,还有什么颜面活在世上”,他便畏罪自杀了。《三国志》注引《魏略》曰:“五官将数因请会,发怒曰:‘君杀吾兄,何忍持面视人邪!’绣心不自安,乃自杀。”
通篇分析之后,我们不难得知,纵使真实历史上的张绣,威风凛凛,是一员悍将,若他面对剧中的场景,依旧会如剧中那般瑟瑟发抖,不知如何自处,甚至表现更糟糕。因为他真正害怕是曹操翻旧账,他一直在为害死曹昂而心虚。
本文所有资料均来自于《三国志》《三国志集注》《三国机密》等书,小编保证内容之真实性,同时无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