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照耀中国》靳东的戏份虽然只有一集,虽然这一集还不到三十分钟,但如果把靳东的几个关联角色拉进来,有些细节就会变得不再寻常。
首先是靳东饰演的陈望道,点油灯的动作。
靳东出演《理想照耀中国》
按照官方解读,“白天点灯”寓意当时的中国正处在黑暗里,需要一个火种,需要光和希望,而陈望道翻译的《宣言》则为中国点燃了火种。
1920年,陈望道点燃了这盏灯。那一年,明楼11岁,明镜18岁。
一年前的1919年,明楼家里的“灯”熄灭了。他的父亲明锐东被汪曼春的叔父汪芙蕖勾结日本人给害死了。
那一年,17岁的明镜接管家业,为明家重新点亮了那盏灯。
明诚画过一幅画,明楼将其命名为《家园》。他说,自己以后的家应该就是这个样子。
这幅画,几乎就是《理想照耀中国》第一个场景的镜像。
陈望道的家园和明楼的《家园》
仔细看,两个画面里都有一条小河,两条河上都有一座小桥,小桥旁边都有带阁楼的房子,房子背后都有一些树木。
明楼在诠释这幅画的时候,家里的小女仆还在调侃他,说这房子大小姐和小少爷都不会去住。
一语成谶。
1940年,明镜牺牲了,明台去了北平,明楼和明诚留在上海。他们都没有住上那样的房子。
但也是在1940年,陈望道来到复旦大学任教,也来到了明楼的身边。
他们一个在庙堂,一个在讲堂。虽未谋面,却共赴国殇。
陈望道与邵力子握手
这是陈望道与邵力子的握手,也是靳东和刘奕君第二次在剧中握手。
第一次,是明楼与王天风之间的握手。
但是按照剧中的时间来排序,应该是陈望道和邵力子握手在前。
这次握手,邵力子将翻译《宣言》的工作托付给陈望道。陈望道表示定当全力以赴,不负诸公重托。
而明楼与王天风的握手在后。那次握手,明楼将“死间计划”的成败托付给王天风,二人异口同声“抗战必胜”。
明楼与王天风握手七十六年之后的2016年,靳东和刘奕君有了第三次对话。
靳东、刘奕君出演《外科风云》
当时,嘉林市郊发生泥石流,大量伤员堵在仁合医院门前。因为医院内部刚刚发现气性坏疽,如果放伤员入院,很可能导致大面积传染。
嘉林,其实就是虚构了的上海。
陈望道与明楼一起在上海救国,庄恕和凌远一起在上海救人。《理想照耀中国》是继《外科风云》之后,第二次出现“一部剧里有两个靳东”的局面。
但正如陈望道没机会遇见明楼一样,同样在上海担任医院院长的庄恕和凌远也无缘见面。而在《外科风云》原著里,庄恕和凌远是见过面的。
靳东、刘奕君出演《理想照耀中国》
靳东与刘奕君跨越百年的三次对话,尽管话题范围越来越小,但方向感却越来越清晰。
第一次对话,在谁都不知道中国该往何处去的时候,陈望道和邵力子找到了未来中国的答案。
第二次对话,在非常确定只有抗战才能救中国的时候,明楼和王天风找到了第三战区如何获胜的答案。
第三次对话,在和平年代已经降临之后,庄恕和扬帆找到了怎样做一名尽职的医生的答案。
每一次对话,都在为下一次对话调校准星。
每一次对话,都得益于前一次对话的使命已达。
这一百年来,无数先驱与先烈们所做的事情归结起来就是:用他们的使命已达,为身后的中国调校准星;用越来越清晰的方向感,为后世的国人带来安全感。
靳东、刘奕君出演《理想照耀中国》
靳东与刘奕君跨越百年的三次对话,唯一不变的话题是责任。
寻找未来中国的答案,是先进知识分子的责任。
赢得战场的胜利,是战士的责任。
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是医生的责任。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责任,每一代都有人欣然领命。
理想照耀中国,欣然领命者扛起中国。
【微信公众号:满仓大兄弟】深度剧评,浅谈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