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卫,和鄂尔泰、田文镜并称为雍正皇帝的“三大宠臣”。李卫的这一特殊地位,并非后世的推断和臆测,而是出自雍正皇帝于雍正六年的一句评价:“时天下督抚,朕于心关切者,鄂尔泰、田文镜、李卫三人耳”。《清史稿》评价李卫为“受上眷最厚,以敏集事”,就连将其供奉神庙捣毁的乾隆皇帝对其也有着“才猷干练,实心办事,宣力封疆,无少瞻顾”的积极评价。
历史上的李卫,并非影视作品所演绎的那样出身流氓乞丐,被当时的皇四子胤禛收入潜邸、悉心调教而后成为一方封疆大吏、朝廷重臣。历史上的李卫出身江苏富户,以“花钱捐官”的方式进入仕途,康熙年间便已经做到了户部郎中,品秩为正五品,基本相当于现在的财政部下辖司局级部门的一把手。
巅峰时期的李卫,敢于弹劾内阁首辅鄂尔泰的弟弟,时任九门提督的鄂尔奇;敢于弹劾同百姓争抢土地的诚亲王府护卫;更能将河道总督一举拉下马。乾隆三年,李卫病重,乾隆皇帝“遣御医诊视”;病逝后,乾隆皇帝更是给予了“赐祭葬、赠谥号”的巨大荣宠。
那么,这样一位能被雍正皇帝视为心腹宠臣、能被乾隆皇帝给予如此厚待、敢于同那么多达官显贵正面刚的一代名臣,到底拥有何等职务才能如此强悍?他的最高职务,又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职呢?
雍正年间的李卫
雍正皇帝继位以后,因为需要清理国库空亏、推行财政改革而急需理财方面的人才。经怡亲王胤祥举荐,再加上雍正皇帝潜邸时对李卫在户部郎中任上的了解,雍正皇帝将时任户部郎中的李卫任命为直隶驿传道,一个正四品的道员,行政级别稍高于厅局级正职。没等李卫到任,雍正皇帝又改命其为云南盐驿道,基本相当于分管盐政的云南省省长助理,享受副省级待遇。
因为在云南盐驿道任上的卓越表现,李卫又在雍正二年被提升为云南布政使,成为主管一省财政、人事的从二品高官,基本相当于兼领省委常委的主管副省长,行政级别为省部级正职。但李卫的这个布政使,除了执掌云南省的财政和人事外,还兼掌云南盐政,可谓大权在握。
雍正三年,李卫被提升为浙江巡抚,正式踏入“封疆大吏”的行列,成为浙江省的一把手。雍正四年,在浙江巡抚的基础上,李卫又兼任两浙盐政使,基本相当于浙江省省长兼领大型央管盐业公司的董事长。雍正五年,李卫升任浙江总督并管巡抚事,手握浙江省行政、经济、军事大权,名副其实的浙江土皇帝。
时任浙江巡抚的李卫 剧照
雍正六年,李卫的具体权力再获提升,被授予“统管江南七府五州盗案”之权而且“文武各官受其节制”。也就是说,此时的李卫不光是浙江省的绝对一把手,还兼领江南地区12个市县地区的缉盗之事,更重要的是还能节制这些地区的文武官员。就当时的情况而言,李卫无疑是江南地区最具权势的大官,再加上雍正皇帝的绝对信任和特殊恩宠,两江总督恐怕也得甘拜下风。
雍正七年,李卫结束了地方任职,开始进入中央,成为从一品的兵部尚书,也就是现在的国防部长兼领国务委员,行政级别为国家级副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副国级高官。雍正十年,李卫署理刑部尚书(暂时代理),基本相当于中央政法委书记兼公安部部长、司法部部长、最高检副检察长、最高院副院长。
署理刑部尚书不久,李卫调任直隶总督,成为“九大总督”之首并就此展开了不畏权贵、一言不合就弹劾的嚣张生涯。不过,李卫在雍正朝的官职升迁就此结束,最高行政级别为副国级,具体官职基本相当于直隶省省长兼京畿军区司令(大军区级别)兼国务委员。
乾隆年间的李卫
乾隆皇帝登基后,失去雍正皇帝庇佑的李卫并未就此失势,反而于乾隆元年就在直隶总督的基础上兼领直隶总河、裁营田观察使,相当于又加上了直隶河道总督和中央屯田巡视组组长的官职。此时的李卫,行政级别虽然没有改变,但依然是直隶一省的绝对一把手。
在执掌河道和屯田事务期间,李卫上疏弹劾诚亲王府护卫与百姓争夺淤田一事,而被乾隆皇帝夸赞“执法秉公”并恩赏“四团龙补服”。
清朝旧制,“亲王服四正龙补服,郡王服二正二行龙补服,异姓初无赐四团龙者”,自康熙皇帝赐武进士马进伯“四团龙补服”后,这份特殊恩宠才开始小概率降临于汉臣身上。纵观有清一朝,能获此殊荣的汉臣仅有5位,李卫就是其中之一。晚清重臣曾国藩、李鸿章挽大清王朝于既倒,凭借一己之力强势为清朝续命都未能获赠“四团龙补服”,足见这份赏赐的级别之高。
只不过在这份殊荣以后,李卫的官职再无升迁、行政级别也再无改变,直到乾隆三年病逝。也就是说,李卫一生虽然未能位列殿阁、入值军机,但其最高职务基本相当于直隶省省长、北京军区司令(大军区级别)、直隶省第一总河长、屯田事务巡视组组长并兼任国务委员,行政级别为国家级副职。
直隶总督衙门
后记
乾隆三年十月,李卫因病去世,乾隆皇帝除了派遣侍卫前往祭奠外,还下达了两道命令:1、“该省官员。照属员之礼奠送”;2、“李卫灵柩经过地方之文武官员,在二十里以内俱差人护送照看出境”。如此恩宠待遇,清朝的封疆大吏中又有几人能得?不过,或许也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其“雍正帝三大宠臣之一”的名号。
参考文献:《清史稿·列传八十一》、《雍正帝朱批谕旨》、《清实录·高宗实录》、《小仓山房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