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一个人被挖去了心脏,却依然能行走如常,不见血迹,并且还能策马奔腾,与人对话。这样的情节也只能出现在神话小说中了。最经典的桥段就是《封神榜》中的比干了,被纣王挖心后不但不死,还能翻身上马出城狂奔。直到邂逅了一位卖无心菜的妇人,比干才倒地而亡。
在电视剧中,那位卖菜的妇人是妲己变化的。其实,在原著中根本不是。如果是妲己变化的,反而画蛇添足,失了“内涵”。
1、比干惨遭挖心的前因后果
比干是纣王的亲叔叔,之所以被妲己怀恨在心,是因为比干奉命去鹿台做陪宴官,却无意间发现:妲己请来的这些所谓的仙人,竟是妖精所变。
比干羞恼不已,自己堂堂一丞相王叔,居然给这些妖精把盏斟酒。真乃欺人太甚。既已知道这是些妖精所变,比干自然不会轻易饶了它们。下鹿台后,比干告诉武成王黄飞虎:鹿台上那些所谓的神仙,不过是些狐狸雉鸡之类的妖精。当下与黄飞虎谋定,悄悄跟踪那些妖精,锁定老巢后,一举捣毁它们的巢穴。
最后黄飞虎一把火烧死了轩辕坟的狐狸们。岂不知,那竟都是妲己的子孙。光是烧死了这些妖精,比干仍不解恨,命人剥其毛皮,给纣王做了一件大氅奉上。妲己见罢顿时心如刀割,发誓一定要血债血偿,为子孙们报仇雪恨。这才有了后来的比干挖心。
对于比干来说,最大的绝望,不是来自于妲己的暗算,而是来自于纣王的昏聩与绝情。为了一个妖艳的妇人,竟能向自己的亲叔叔下毒手。这种愤怒与痛心,远比挖心本身更令人悲愤绝望。
倘若是纣王病重垂危,需要用嫡亲叔叔的心肝来拯救自己,比干一定会毫不犹豫,而且心甘情愿地奉上自己的心。即便是死,也会含笑九泉。
于私,他拯救了自己的亲侄子。于公,他拯救了成汤社稷、一代君王。于内,他无愧于父兄家人,于外,他无愧于天下百姓。这样的归宿和死法才是他最想要的,因为,至少自己死得重如泰山。
然而,如今的侄子,却为了一介毒妇的蛊惑,竟要杀害自己的亲叔叔。不仅杀害自己的亲叔叔,甚至连他自己的结发之妻和亲生儿子都不放过。这分明是自绝后路啊。
这样的君王还有什么希望,这不是亡国的前兆么?这可是自己的祖宗打下来的江山,就这样白白断送在这个不肖子孙手里。比干即便死,也是死不瞑目,难以甘心的呀。
2、比干遭遇卖菜妇人
原本,被姜子牙使用了法术救命的比干,是可以借助那个法术苟且偷生,麻痹自己的。然而,他却不幸遭遇了卖菜人。原著原文如下:
黄飞虎见比干安然无恙地走出来,心中大喜。
忙上前问曰:“老殿下,事体如何?”比干不语。百官迎上前来,比干低首速行,面如金纸,径过九龙桥去,出午门。常随见比干出朝,将马伺候,比干上马,往北门去了。
此时的比干,已经成了行尸走肉,并不知道自己的心“已经死了”。这是姜子牙的“麻醉药”所致。而且,比干在挖心的过程中,全程没流一滴血。这个止血技术还蛮高级的哈,现代的医疗技术这么发达,都做不到在手术过程中“兵不血刃”,姜子牙却做到了,他真该将此技术申请专利、推而广之啊。言归正传:
且说比干马走如飞,只闻得风响之声。约走五七里之遥,只听的路傍有一妇人,手提筐篮,叫卖无心菜。比干忽听得勒马问曰:“怎么是无心菜?”
妇人曰:“民妇卖的是无心菜。”比干曰:“人若是无心,如何?”
妇人曰:“人若无心,即死。”比干大叫一声,撞下马来,一腔热血溅尘埃。
有句话说得好:“有时候,即便是一个傻瓜的一句话,也能恰好点中你痛处,让你瞬间幡然醒悟、痛不欲生。”
而这个卖菜的妇人,就临时扮演了这样一个角色,她这句貌似普通的话,却暗含着人生的哲理与玄机。在比干听来,竟如当头棒喝,醒醐灌顶。
话说卖菜妇人见比干落马,不知何故,慌得躲了。
黄明、周纪二骑马,赶出北门,看见比干死于马下,一地鲜血,溅染衣袍,仰面朝天,瞑目无语。二将不知所以然。
原著中,并非是妲己化身的妇人,而就是一个普通的卖菜妇人。也就是说,连市井街头一个卖菜的妇人,都知道人无心必死,纣王难道会不知道吗?居然可以对亲叔叔亮出无情钢刀?
如果比干不对纣王抱有期待和幻想,只求明哲保身,“没心没肺”的活着。或许仍然可以做他的逍遥王叔。可他偏偏以为:人失去了信念和信心以及对未来的希望,就不能活了——而且,连卖菜的妇人都这么认为。他堂堂一个皇族贵胄,怎能苟且偷安,“没心没肺”活着?
所以,悟透了这一真理的比干,瞬间感觉生无可恋,精神支柱一下子崩塌,这才导致彻底死透了。
对于妲己来说,只要比干对成汤的江山“死了心”,对纣王彻底“死了心”就等于报了仇,也推动了她的特务计划。根本没必要再去摧残比干的肉体,一具行尸走肉而已,即便有口气在,对她的推动计划又有什么影响?所以说,卖菜的妇人根本不是妲己变化的,因为没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