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这是美丽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
这首歌曲曾经出现于《上甘岭战役》同名电影中,由著名词作家乔羽所作。如今这首脍炙人口的乐曲,经常出现于各大晚会中,每每听到,心中不时泛起涟漪,泪眼婆陀。
那么,这支歌曲是在什么背景下创作的,又为何可以引起所有中国人的共鸣呢?
在1950年10月19日,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远赴朝鲜战场,拉开了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的战争序幕。
在这其中,有无数场惊心动魄、令人难忘的战役,而上甘岭战役无疑是留下了浓墨厚彩的一笔。志愿军们在战场上挥洒汗血,保家卫国,枪神高良伦就是其中的一位,在上甘岭战役中他曾孤身一人杀敌246。
那么,这样一位战争英雄,在退役后的生活如何呢?这其中有哪些不为人所知往事等待我们探索?
一 、为了和平和正义——上甘岭战役
这场战役发生于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历经了43天,是一场中国人民志愿军与联合国军展开的一场著名战役。
抗美援朝战争在进行到1952年10月初的时候,仿佛大势所趋,种种迹象表明,志愿军团队在地面作战的优势发挥到了极致。
当时的美方指挥官范弗里特意识到这个问题,随后编制第9军团,组织了“摊牌行动”。
范里特指出,在598高地附近有一条从山脉,从地理位置上讲,这条山脉从西北伸向东南,中朝两方的武军力量正好卡住了我方的咽喉,对于我方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必须夺取这条山脉。
随后,对于这条山脉及其附近展开了重点关注以及猛烈的炮火。上甘岭战役的激烈程度在世界军事史上都是前所罕见的,远远超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最高水平,志愿军们在战役中打出了国威,捍卫了和平,维护了正义。
如今提到上甘岭战役,我们不可避免地会想到惨烈两个字。在长达43天的上甘岭战役中陆陆续续出现了很多战斗英雄,譬如黄继光、孙占元,他们的光辉事迹都一页一页地记载在在史册上,被世人所铭记。
那么,想必其中一定还有一个人的名字,那就是高良伦。
《志愿军英雄传》中记载到:四川剑阁县人,年仅20岁,志愿军第20军第93团战士,在上甘岭战役中,高良伦带领战斗小队在阵地上阻击敌人,先后打退敌人17次进攻,立特等功。
二、 高良伦的早年参军经历
1932年6月,高良伦出生于四川省剑阁县灵验村一个贫困的家庭里。苦难的童年,给高良伦的内心留下了烙印。
1950年9月15日,美军第10军于朝鲜半岛南部西海岸仁川登陆,朝鲜人民军没有做好其他准备,腹背受敌,损失惨重,迫不得已转入战略后退。
9月30日,周总理发表讲话,警告美国:“中国人民对外国主义肆意的侵略是零容忍的,同时也不能作对帝国主义在邻人国土肆行侵略而作旁观的姿态”。
但当时的指挥上将麦克阿瑟对中国政府的多次警告完全置若罔闻。10月1日美军浩浩荡荡的公然越过北纬38°线,19日迅速占领平壤。
并声称:“在历史上,鸭绿江自然不是中朝两国截然划分的、不可逾越的障碍。”战火烧到了鸭绿江,直接威胁了两境安全。
1950年10月8日,朝鲜政府终于抵挡不住美军的凶猛战火,请求中国出兵援助。中国政府迅速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10月1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
1951年2月高良伦积极响应了报名应征,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离别家乡之时,锣鼓、唢呐响彻了整个村庄。
村上千余人自发性地为高良伦送行。他胸戴大红花,虽心有不舍,但还是义无反顾地忍痛拜别了双目失明的老母亲和新婚不久的妻子。
入伍后,高良伦光荣地成为了志愿军第20军第31师93团9连的一名战士。这个团的前身是“朱德警卫团”曾经获得“老虎团”“英雄团”“功臣团”等称号。
随后高良伦和大部队一起在朝鲜战场作战,在面对了炮火连天、房屋倒塌、流离失所的场景后更是激起了他对于帝国主义的痛恨和打倒帝国主义,为朝鲜人民报仇,防御祖国外海的决心。
高良伦凭着这股劲,发奋学习,不久后就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与此同时,高良伦他还是个天生的狙击手。
营长觉得高良伦具有狙击手不可多得的天赋,于是把他送到团里的射击手培训班进行培训。
在艰苦的训练和战斗中,高良伦没有一刻松懈,逐渐成长为一个出色的神枪手,并且还带领着一班战士练习枪法。在进入朝鲜战场上,高良伦武力全开,开启了他极具传奇色彩的军旅生涯。
三 上甘岭战役中的高良伦
1951年夏,经过五次战役的激烈厮杀,中美双方进行了一次旷日持久的停战谈判,抗美援朝战争进入第二阶段。志愿军改变战法,与美军打起阵地战。
双方在只有200公里的阵地拉开阵营,到最后,只相隔不到50米。1952年10月,93团接到了参加上甘岭战役的命令,随后马不停蹄直奔五圣山。
此时的美军依赖着优胜的装备,根本不把志愿军放在眼里。白天就在所在阵地放高音喇叭,播放内容无非是对我军阵地指指点点,更有甚者还在两军阵地之间洗澡,可谓是嚣张至极。
我军自然也不甘示弱,经常打冷枪冷炮。所谓的冷枪冷炮就是通过从左眼和右眼角度观测所得到的误差来估计目标距离,确定射击标尺。
在美军拉屎撒尿或者是捡柴禾时,出其不意来上一枪。高良伦和队友经常整整一天都在打冷枪冷炮,一枪换一个地,有很多美国军官倒在他的枪下。
当时还流行起了一首歌:“冷枪战,冷枪战,打得敌人不敢动弹,大家开展冷枪战,只管叫鬼子玩完!”
与此同时,战争也愈演愈烈,五圣山自古以来在朝鲜的地理位置就是非常重要的。在这场战役中更志愿军的防线制高点,海拔高达1061.7米。
如果丢了五圣山,那么意味着志愿军将后退200公里无险可守。高良伦经过多次实战再加上射击培训班的艰苦培训,枪法日益精进,因此高良伦奉命为作战组长,坚守五圣山所在的6号高地。
1952年11月12日,敌人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向阵营发起了疯狂的进攻,为了避免被敌人的火炮杀伤,高良伦带领其他小组成员集体向右移了10米。
为了更有效率地击杀敌人,高良伦采取敌人放近了再打的攻略。每一次击退敌人之后,他都会根据战场最新情况迅速制定新的打法。
然而不可幸免的是这依旧是一场非常惨烈的战役,敌人加大了武力,发射了将近190余万发炮弹,将整个山头炸平了两米多。
高良伦坚固防守,敌人竟数次冲锋都未果,于是美军改变打法,对我军炮火和食物运送渠道进行了封锁,经常一个苹果、一桶水都是需要牺牲好几名战士才能送得上去。
我军几乎没有炮火和弹药的支援,长此以往,食物和饮用水所剩不多,但饥饿和干渴并没有削弱战士们对于取得胜利的信心。
没有弹药的情况下,便想方设法从倒下来的敌人那里收集。然而这始终不是长久之计,高良伦和战友们只能尽力节省食物。
在艰难时刻,坚守阵地时如果特别缺水,他们就喝一点雪水,后来连雪水都喝完了,就只能靠喝尿。但是即使是这样,战士们依旧没有放弃,坚守使命。
战争是残酷的,战争进入白热化阶段时,高良伦的战友们一个又一个相继牺牲。日子煎熬而又漫长,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对于心理和身体上的双重挑战。
到最后,阵地上居然只剩下他和战友王学礼。面对敌人的一次次猛攻,虽然敌众我寡,但二人依旧坚守阵地。
高良伦和王学礼两人利用地形优势,在一天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退了敌人的7次进攻,消灭了100多名敌人。
天黑之后,为了躲避敌人的凶猛炮火,二人没有眯过一会眼,连夜挖出了一个猫耳洞。次日早上,敌人接连发起了炮击,高良伦和王学礼却早已悄悄躲进了猫耳洞。
敌人见阵地上毫无动静,就以为高良伦和王学礼品所在的阵地已经沦陷。然而当敌人再次攻上来的时候,高良伦和战友出其不意地钻了出来,向敌人投掷爆破筒和手雷。
敌人便再次被打退了下去,但不幸的是战友王学礼壮烈牺牲。此时此刻,战火纷飞的阵地上只剩下高良伦一人,高良伦给石头套上衣服和帽子伪装成死去的战士迷惑敌人,自己匍匐捡回子弹和手榴弹。
孤身一人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并坚守阵地长达20多个小时,直到援军赶来。赶来时高良伦已经昏迷不醒,但手里依然紧紧握着手榴弹。
在上甘岭战役结束后,据不完全统计他先后击毙多达246名敌人。这对常人来说简直是一个奇迹,但他就是做到了。
1953年7月27日,历时2年零9个月的战争双方在朝鲜停战协议上签字,这场战争拉下帷幕。抗美援朝战争的巨大胜利,维护了世界和平,同时也证明了美军并不是无坚不摧的。
战后,高良伦的英雄事迹在全军通报,所在部队政治部批准记特等功一次,荣获特等功臣二级战斗英雄光荣称号。
1953年10月一日,高良伦参加了人民志愿军国庆节归国观礼团,受到了毛主席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观看了盛大的阅兵式。
三 高良伦的退役生活
1955年11月,高良伦由朝鲜归国参加荣校学习。60年代,转业分配到江苏南京市纤维厂,曾任厂工会副主席。
他从来没有炫耀过自己是战斗英雄,更没有向组织提过任何要求。工资微薄,他却一直勤勤恳恳。
后来伴随着两个孩子相继出生,大儿子高红保,小儿子高红卫。日子变得越来越艰难,经常入不敷出,迫不得已他才将自己视若珍宝的荣誉勋章卖掉,换了可以维持生活的大米。
后来,这件事情被老首长知道感到十分痛心,忙又派人将勋章赎回还给了他。晚年的他,仍不忘发挥余光余热,多次到机关、学校进行报告,讲述老一辈的英雄事迹。
2003年9月,71岁的高良伦走完了曲折的一生,或许,对于他来说也是一件好事,他可以与曾经并肩作战的战友见面了。
高良伦临终前和孩子们没有说什么大道理,只说了一句简单而又深切的感言——不能做对不起人民的事情,要无愧于国家。
老兵们不求名利默默奉献,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国家。我们作为后人,绝不应该忘记他们的功劳,更应该铭记国家有难,匹夫有责。
每个人都背负着历史的烙印,有些人甘于沉沦,有些人却不甘平凡,他们秉持着自己的信仰做着自己认为最对的事情,哪怕是牺牲生命,他们也在所不辞。
他们在乎的,从来不是微小的个体,而是一个“强大的祖国”。有些人死了,但是他们却依然活着,活在我们的心里。
高良伦,四川省广元市剑阁正兴人,一九三二年六月出生,一九五一年二月参加革命,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团员,志愿军第二十军第三十一师第九十三团第九连战士。——来自头条百科
文/文史旺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