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浒第一带孝子
咱们都知道,好汉们出来混江湖,除了要讲仗义,还要讲究孝义,也就是对父母好。
你要是对生你养你的父母都不好,你说你对兄弟们讲义气,那可真是信你个鬼了。
所以行走江湖的好汉,除了给自己立仗义的人设,同样会给自己贴上孝子的标签。
比如江湖扛把子宋江,人家就非常标榜自己的孝道,直接在绰号里打广告,孝义黑三郎嘛。
就算是一身血腥味的李逵,那也是在梁山落脚之后,想把母亲接上山享福。
抛开其他人品不少,李逵至少是个孝子。
但唯独有一个好汉是意外,别人都是大孝子,唯独他是带孝子,这厮就是九纹龙史进。
史进无论是样貌武艺,还是行事作风,在江湖上都算是上等好汉,可唯独孝道有污点。
根据他父亲史太公的口述,史进活活气死了自己的母亲,事情经过大概是这样的:
“老汉的儿子从小不务农业,只爱刺枪使棒,母亲说他不得,怄气死了。”
史进从小就是不务正业,既不去读书考科举,也不下地经营庄园,就是喜欢舞枪弄棒。
这要是放到现在,他就是个逃课打架上网吧,抽烟喝酒还烫头的问题少年,妥妥的街溜子。
那史妈妈自然是恨铁不成钢的无奈,我怎么就生了个这么个玩意儿?必须要把他教育好。
但是咱们都知道,孩子在叛逆期最难管教,你越让他往东,他就偏偏往西,跟你对着干。
这个时候就很考验当家长的智慧了,你是准备棍棒底下出孝子,还是想思想教育带节奏呢?
其实大多时候,简单粗暴一点更有效,孩子咳嗽老不好,多半是装的,打一顿就好了。
史妈妈选择就是简单粗暴,对史进百般管教,但是史进死活不听,这可把史妈妈气得够呛。
眼见儿子在邪路上越走越远,史进母子俩闹得事水火不容,但史妈妈也没法逆天改命。
最后的结果,就是跟史进怄气呕死了。简单点说,就是被史进气死的。
但是史妈妈的死,对史进没有任何触动,他照样当街溜子,照样不误正业。
史妈妈的死,并没有唤醒这个问题少年,反而让他摆除了家庭障碍,更加的为所欲为。
那么问题来了,史进怎么就这样不懂事呢?他的老爹史太公,怎么也无动于衷呢?
2、有钱的富二代
要想知道史进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就得先从他的家庭背景说起,史进家家住华阴县的史家村。
“这村便唤做史家村,村中总有三四百家,都姓史。”这三四百户人家,都是史进家的庄客。
史进家就是史家村的土豪大户,他们家的资产有多少呢?书中是这么描写的:
“转屋角牛羊满地,打麦场鹅鸭成群。田园广野,负佣庄客有千人;家眷轩昂,女使儿童难计数。”
史进家是绝对的大地主,需要雇佣千人以上的庄客耕种,而且圈养有各种牲畜,这都是钱。
不但家里养的庄客多,家里的奴仆也是躲到数不过来,毕竟史进家,那房产也是大得很。
史太公家资产这么雄厚,史进自然而然就是一个富二代,含着金钥匙出生的那种。
所以史进要想过得好,一不用寒窗苦读,二不用辛勤耕地,老老实实等着接班就行。
到时候史太公两腿一蹬,史进接管了庄园之后,这些房产、田产,足够他享受一辈子了。
但是老话怎么说:富不过三代。要是不对史进教育好,那就算再大的家业,也不够史进败。
所以史妈妈对于史进要求很严格,尤其是希望史进接触田园,未来能够接替他爹当庄主。
但史进作为一个富二代,从小就是锦衣玉食,荣华富贵,唯我独尊,怎么可能听他娘的那套?
况且史进在史家村身价高,身边自然不缺阿谀奉承之人,也不会缺挑拨是非的狐朋狗友。
就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下,在这样的家庭养育下,史进必须是我行我素,谁说话都不好使。
家庭环境决定了他的纨绔性格。所以气死他娘又怎么样?气死就气死了,谁让她老来烦我?
那么纨绔性格仅仅是因为家庭环境吗?
3、宠溺儿子史太公
史进变成纨绔子弟,还真不仅仅是家庭环境造成的,毕竟史进家就是村里的大户。
人家卢俊义家可是大名府的大户,可卢俊义也没跟他一样嚣张啊?人家的教养就挺好。
毕竟家教在这放着:“卢某生于北京,长在豪富之家;祖宗无犯法之男,亲族无再婚之女;更兼俊义作事谨慎,非理不为,非财不取。”这才是正经富豪家庭,培育后代的模板。
史进跟卢俊义一比,简直就是放养出来的,除了史妈妈跟他较劲,史太公在干嘛呢?
史太公作为史进老爹,对史进的生活关照就两个字:宠溺。除了宠溺还是宠溺。
史进说想学棍棒,史太公真金白银撒出去,帮史进张罗着拜师,绝对满足儿子的爱好:
“不知使了多少钱财,投师父教他。”一连请了七八个大师,别管是不是忽悠,只要儿子满意就行。
史进说想在身上纹花绣,这干仗的时候衣服一脱,九龙抬棺多拉风啊,史太公立马同意:
“又请高手匠人,与他刺了这身花绣,肩臂胸膛总有九条龙。”史太公一手造就了九纹龙。
史太公对儿子的培养很简单,就是有求必应,史进要说想上天,史太公也会想法造火箭。
所以在这里咱们也能看出来,史太公的教育方法,跟史妈妈有着天然冲突,夫妻教育观念不合。
正是有史太公对史进的宠溺,才导致了史进的任意妄为,史妈妈被气死,史太公也得背锅。
那么问题来了,史太公怎么就对史进,这么的宠溺呢?
4、老来得子都是爱
史太公作为史家村的大户,身后事的处理无比重要,他肯定是要想方设法,生个儿子继承家业的。
而史进恰好是他的独生子,作为独生子女,一般都会受到父母,乃至亲族的绝对宠爱。
史进自然也不例外,对于这个亲生的宝贝儿子,千倾地一根苗,史太公自然是宠到没边。
但独生子女仅仅是一个原因,史太公对史进近乎疯狂的宠溺,其实是因为老来得子的兴奋。
不知道您有没有注意到一个问题,史太公出场的时候多大了?书上明说六旬以上的年纪了。
咱们就按六十五岁算,而史进当时多大了?“约有十八九岁”,才刚刚成年。
这也就意味着,史进出生的时候,史太公已经四十七八岁了,马上就该知天命了。
他在近五十岁的年纪,才剩下史进这个独生子,绝对是老来生子,哪怕是放到现在。
这份后继有人的兴奋与激动,您能体会的了吗?如何家里穷还好说,尤其是家大业大的人。
本来以为要断后了,这一辈子白忙活了,结果上天赐给自己一个儿子,是不是高兴的要疯掉?
您要是作为父亲,您是不是比中了五百万还开心?对这个晚来的儿子,是不是得有求必应?
必须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摔了,不敢让儿子受一丁点委屈,把他当皇帝一样伺候。
我儿子又没说杀人放火,他就想学几招枪棒武艺,强身健体怎么了?这是好事啊。
我儿子想纹个九龙抬棺怎么了?这在大宋朝是时尚的事,我儿子审美眼光高,这是好事啊。
我儿子不想操劳田园怎么了?他还这么小,你那么着急使唤他干嘛?让他好好玩几年嘛。
无论史进要干嘛,史太公都会无条件的服从,因为他觉得儿子做得对,作为亲爹应该支持。
但是久而久之,这样的极端宠溺只有一个后果,就是史进变成脱缰野马,进阶成问题少年。
等到史妈妈想去教育的时候,其实为时已晚了,除了史进的纨绔固执,还有史太公在扯后腿。
其实我相信对于这个儿子,史妈妈一开始也是很宠溺的,那毕竟是从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
所以夫妻俩都把史进,当成心肝宝贝照顾,尽管后来母子俩闹翻,史妈妈依然是爱着他的。
甚至怄气致死,也是希望用自己的死,唤醒顽劣成性的史进,这是他作为母亲最后的奉献。
当然,按照史太公的叙述,好像是史妈妈过于强势,总是干涉儿子的生活,才导致悲剧发生。
这依旧是在为史进脱罪:都怪自己媳妇气性太大,自己把自己气死,跟我儿子没关系。
他这样的态度自然让史进,有恃无恐、心安理得的混日子,这种宠溺已经开始变质了。
假设史太公能够活到,史进跟少华山草寇来往,想必他也会无条件支持,哪怕倾家荡产。
5、史进就是宠溺下的悲剧
俗话说的好:惯子如杀子。对孩子过分的宠爱,只会让孩子无知无畏,顽劣不堪。
对于史太公的极端宠溺,因为他是老来得子,所以我能够理解,但是绝对不会支持。
如果他能够跟史妈妈统一战线,在意识到史进跑偏之后,跟史妈妈配合着纠正错误。
或许史进就不会是江湖上中二少年,史妈妈也不会落得被气死的下场,这个家庭会更美满。
《孙子兵法》上说:“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不可用也。”
将领培养士兵的时候,把士兵当作婴儿看待,爱兵如子,士兵就会愿意跟你出生入死。
但是,你对他们厚爱却不能驱使,你对他们宠溺却不能管教,这就是逆子,你指望不上他们。
这就是一种教子经验,父母对孩子的养育和宠爱,是为了让他们出人投地,能够走正道。
不是让他们宠溺上天,然后忤逆不孝,不听管教,乃至于伤天害理,弑君杀父的。
史进这样的就属于后者,气死自己的母亲而不知错,这个罪责,他和他爹应该一起背锅。
假设史太公泉下有知,眼看着自己儿子和草寇交往,最后一把滔天大火,烧了自己的家业。
可能他就会后悔,当时怎么就没听老婆子的话,好好把儿子教育成人呢?
(一家之言,求同存异,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