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间广泛流传的晚清十大高手中,大刀王五榜上有名。
大刀王五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他本名叫做王正谊,出生在武术之乡沧州。王正谊一生行侠仗义,影响力巨大,是当时人们十分尊崇的一代豪侠。后来,他参加义和团运动,被八国联军围剿。本来当时他是可以像谭嗣同那样,轻松逃脱的。可是为什么,他却甘愿被杀呢?
(大刀王五剧照)
王正谊出生在1844年,他三岁丧父,从小便与母亲相依为命。为了生活,王正谊很小就开始做一些杂活来补贴家用。但做杂活毕竟不是长久之计,王正谊明白,要想长大后让母亲过上好日子,就必须要有一技之长。而在当时那个混沌的年代里,成为一名武者行侠仗义,就是既受人尊重,又能糊口的理想职业。
很快,王正谊幸运地遇到了武师肖成和,从此便开始了武学修行之路。在肖成和的指导下,王正谊打下了坚实的武学基础。
在当时,沧州最出名的武师叫做李凤岗。至于震动全国的武学大师李书文,那时还没有出生。李凤岗玩得一手好刀法,被时人称作“双刀”。
王正谊慕名前往,却接连吃了几次闭门羹。为了能学到上乘武学,王正谊长跪在李凤岗门口,展现出了坚定的求学之心。李凤岗最终被感动,王正谊顺利进入李凤岗门下,由于在师兄弟中排行第五,因此被人称为“小五子”。
数年之后,王正谊刀法大成。李凤岗为了让他得到更多的锻炼,便让他追随师兄刘仕龙押镖。又是几年时间过去,王正谊凭借仗义豪爽的性格,很快在武林中闯出了名气。因其使用大刀生猛,刀术无双,王正谊开始被人们称为“大刀王五”。
王五随后告别了师父,经人介绍,到北京成为了一名镖师。
光绪三年,在踩熟京城地皮后,王五在朋友的帮助下,开了一家“源顺镖局”。源顺镖局业务范围广大,镖师个个仁义无双,生意也十分红火。
在源顺镖局内挂有两块牌匾,类似于如今的锦旗。
(谭嗣同剧照)
第一块写的是“重义解骖”。这是王五在内蒙古拉镖时,见到几辆骡子和马都被抢劫了的大车,王五当即把自己车上的马解了下来,给这几辆车驾辕,王五则推着自己的车前进。在两路人一起回到了京城后,受助人便给王五送来了“重义解骖”这块匾。
另一块牌匾上书“德容感化”。这是有一次,回人和汉人结下了梁子,双方在陶然亭约架,非要斗一个你死我活。王五知道这件事后,奔走于两方之间,来回劝说,最终成功把这件事压了下来。后来双方共同送了“德容感化”的牌匾给王五,赞扬他高尚仁义的气节。
多年下来,王五早已成为了京城中颇有威望,受人爱戴的侠之大者。
同时在京城广为流传的,是王五和谭嗣同的故事。王五对谭嗣同等人的救国变法观念多有钦佩,于是便与谭嗣同以兄弟相称,并传授了谭嗣同刀法。
后来,变法失败后,谭嗣同决心以死明志,成为中国变法之流血者。王五得知消息后,多方打点,暗中集结了一批武林人士,希望能够救出谭嗣同。但谭嗣同死意已决,拒绝了王五的好意。
王五为谭嗣同甘于捐躯的精神所折服。谭嗣同去世后,王五曾多次组织爱国人士,对“罪魁祸首”荣禄实施暗杀活动,希望能让谭嗣同死得瞑目。但最终并没能取得成功。
(荣禄剧照)
此事之后,王五对腐朽的朝廷越发失望。他逐渐意识到,真正的大侠,应该是站在风口浪尖处,为天下人民谋求更好的出路,一如谭嗣同的行为。
1900年,义和团开始在北方兴起,王五凭借其号召力,率领众人积极参与配合。但在清政府和八国联军的联合进攻中,义和团最终还是失败了。
王五所在的顺源镖局,最终被清兵和八国联军团团围住。王五因寡不敌众被捕,后来遭到了八国联军的枪杀。
实际上,王五完全是有机会逃脱的。当时清政府和外国人都没能抓住他,但顺源镖局里,却来了一百多个避难之人。王五担心自己走后,这一百多人会被抓起来当作人质。于是他便留在镖局,等着清兵来抓人。
抓捕过程中,王五表示自己不会反抗,并且一人抗下了所有的罪行。他请求捕头不要株连这一百多个人,捕头为他的仗义感动,当即答应了他的请求。
王五随后慷慨赴死,他的精神和故事,时至今日依然不断影响着后人。
(参考资料:《晚清十大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