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建立大汉帝国后,封了不少异姓王,其中包括齐王韩信。在楚汉之争中可以说韩信为刘邦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最后还是逃不掉“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命运。难道这就是功臣的宿命吗?
韩信平定齐国后声威之大,实力之强,足可与刘邦和项羽成鼎足之势而争霸天下。项羽曾派使者游说韩信背汉归楚并封其为王。韩信手下有个谋士蒯通则力劝他自立为王。
蒯通说:“当初常山王张耳和成安君陈余是列颈之交,生死与共,可到头来呢?却为了各自的利益反目,张耳逃窜降汉,借助汉兵杀掉陈余。天下至交的两人最终竟然互相残杀,为什么呢?私欲多而人心难测啊!春秋时期的越国大夫文种又怎么样?他鞠躬尽瘁守亡国,助勾践灭吴称霸,最后却功成而身死,这又是为什么?野兽狩捕完了,猎狗也就可以煮来吃了,正所谓世态炎凉,利尽则交亡啊!如今你和汉王刘邦的交情如何?赶得上张耳陈余之交吗?你的忠心又能超过文种对越王吗?待诛灭项羽,天下平定后,你的利用价值也就没有了,杀身之祸也就不远了。要记住这样一句话:‘勇略震主者身危,功盖天下者不赏’,对你而言这句话最贴切不过了,我真为你的安危担心!”
韩信却不忍心背叛刘邦,又自认为劳苦功高,刘邦还不至于对他薄情寡义,况且自己还有齐国做封地,足以安身立命富贵终身了,所以没有听从蒯通的苦口良言。然而在刘邦打败项羽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立刻剥夺韩信的兵权,由齐王改封为楚王。这还没完,一年后汉高祖刘邦用陈平之计,率军假意游猎云梦泽,骗韩信只身一人前来朝见,然后以谋反的罪名抓捕了他。无辜的韩信由楚王被贬为淮阴侯。又被押送到长安软禁起来,此时的韩信感叹地说:“唉!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灭,谋臣亡,这话说的半点不错!”
被软禁在长安的韩信毫无自由,处处都在刘邦的监视下生活。一天,刘邦来看韩信,二人聊到关于将领能力的话题,刘邦问韩信:“你认为我能统率多少兵马?”韩信回答:“以陛下的能力最多也就十万。”刘邦面漏不悦之色又问:“那么你呢?”韩信却没有说出一个准确的数字,只回答:“我韩信用兵自然是多多益善。”刘邦一听哈哈大笑并嘲讽的说:“你自称带兵没上限,越多越好,为什么最后却被我这个只能带十万兵马的给擒了呢?”韩信脸色通红,不知是惭愧还是极力在压制心中的喷怒,想了想回答道:“陛下虽然不善带兵,但却善于统将,我韩信只是个带兵的自然不是你的对手。”刘邦听后满意而去。
然而长期在皇帝眼皮下,还要时刻被猜忌的韩信,心中渐渐有了反叛之心,便秘密与昔日手下部将,现任阳夏侯的陈希相约里应外合起兵反汉。不久陈希起兵自立为代王,刘邦亲率大军征讨。韩信和陈希密谋的事不幸走漏了风声,被人告密,皇后吕雉便想把韩信骗进皇宫秘密处死。
可韩信久不上朝装病在家不是那么好骗进宫的,于是吕后找到丞相萧何,让其给韩信手书一封,谎称前线捷报陈希已经兵败身死,命众臣上朝祝贺。萧何看出吕后的真实用意而不愿写信,但迫于吕后之威只好从命。
接到消息的韩信忐忑不安,不知是真是假,便称病不去上朝,吕后又命萧何亲自去请韩信。萧何是当初极力向刘邦推荐韩信的人,又月下追韩信,可以说对韩信有知遇之恩,所以韩信可以不信任何人,但确信萧何不能害他。在下属苦苦相劝不要进宫无果后,韩信还是跟着萧何入宫了。
一进宫门韩信就被早已埋伏好的武士捉住,随即被杀身亡。在韩信临死时大声喊道:“我真后悔没有听从蒯通之言,以致今日命丧妇人之手!”韩信落魄时能活下来全靠漂母赠饭之恩,而最终死于吕后之手;韩信能一展所长,统兵百万被封齐王全靠萧何提拔,最后亡于对萧何的信任;正所谓:存亡两妇人,生死一知己,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如果韩信能急流勇退,远离权力的圈子,早早归隐田园;或者自废军权,以安逸享乐来表示心无大志并无野心,或许可保性命。然韩信天真的认为自己功劳大,刘邦不会不念旧情对他下手的。
他意识不到身为帝王的刘邦有两个必杀他的理由:一,天下初定,刘邦需要维持统治上的稳定,而开国功臣们一般自恃有功不好管理,刘邦活着自然能压制住这些功臣,可当时的刘邦年老多病,一旦他不在了,谁还能压制得了这些开国功臣呢?一个不满意就可能起兵造反。二,刘邦被项羽围困时,韩信曾以不出兵救援向其要挟称王,刘邦虽表面不漏声色,但这件事在刘邦的心理早就留下了阴影,既有割地称王的倾向,朝中又无人是韩信的对手,所以为了江山稳固,刘邦也不得不杀韩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