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来,毛主席是中国历史上成就最高,贡献最大的军事家,没有之一,毛主席的军事思想,超越了任何一个古人,是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再次站在世界民族之巅的核心所在。
毛主席酷爱读书,据说由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编写的《共产主义宣言》,毛主席就读了不下一万次。
毛主席读书的范围很广,经、史、子、集多有涉猎,最爱的还是《三国演义》,毛主席曾经多次点评《三国演义》中的人物,认为诸葛亮是真正的利害,不过同样也犯了三个错误,让其最终不能够一统天下。
一、毛主席认为诸葛亮的聪明之处
首先,毛主席对诸葛亮的“七擒七纵”非常地欣赏,认为这是处理民族关系最好的方式之一,想要得到少数民族的拥护,就要真正地“攻心为上”,将心比心。
毛主席曾经在《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裴松之引《汉晋春秋》的一段注文空白处,写道:“这就是诸葛亮的高明之处。”
这条注文都写了些什么呢?原来是记载诸葛亮七擒七纵彝族领袖孟获,以及在平定南中后大力安排、任用地方豪强为官吏的事迹。
在1953年8月,西南军区参谋长李达在向毛泽东汇报工作时,提到了抓获了贵州擒获布依族女匪首程莲珍。
李达转达了大家的意见,认为应该将程莲珍立即枪毙。毛主席则说:“不能杀。好不容易出了一个女匪首,又是少数民族,杀了岂不可惜?”“人家诸葛亮擒孟获,就敢七擒七纵,我们擒了个程莲珍,为什么就不敢来个八擒八纵?连两擒两纵也不行?总之,不能一擒就杀。”
正是在毛主席的干预下,程莲珍留下了一条宝贵的性命,并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毛主席的正确判断。
程莲珍被解放军释放之后,积极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剿匪斗争,屡立战功,被人称为“女孟获”,后来成为工人,1998年因病去世。
如果不是毛主席效法诸葛亮七擒孟获的话,程莲珍就没有后来的人生了。
其次,毛主席非常赞同诸葛亮采用屯田制巩固边防的做法。在1955年的元旦,毛主席与王震将军讨论退伍军人的安置问题。
毛主席说:“可以组织屯垦戍边嘛!中国古代就有屯垦制,管仲搞过,诸葛亮在汉中也搞过呢!开荒就业,治疗战争创伤,巩固边疆,应该是个好办法。”
就这样,新疆建设兵团在王震将军的主持之下,成为了新中国最大的边疆建设兵团,为中国国防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安定和领土的完整。
最后,毛主席还非常欣赏诸葛亮在军事技术上的革新,曾在1962年2月与南京炮兵工程技术学院院长孔从洲谈日益进步的科学技术时,就谈到了诸葛亮的兵器改革。
毛主席认为:诸葛亮发明的诸葛连弩威力巨大,一次可连发十支箭,是战场上的大杀器。在遇到孟获的藤甲军时,诸葛亮用一把火就烧掉了对方的几万人。
在军事技术领域的革新,一定要与时俱进,只有先进的武器掌握在自己的手里面,才能够在战场上占得先机。
因此,朝鲜战争还未结束,毛主席的脑海里就开始勾勒制造原子弹的蓝图,并且很快就付诸于实际行动,并且取得了两弹一星的重大成功。
这些都是毛主席从《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身上学来的东西,在新时代的新应用,毛主席真的信手拈来,如鱼得水。
二、毛主席认为诸葛亮所犯的三个错误
中国有句古话:“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毛主席认为,即便是聪明如诸葛亮,也在自己的一生中犯下三个致命错误,直接葬送了刘备一统天下的大业。
毛主席认为诸葛亮所犯的第一个错误:选将错误。
在选将方面,诸葛亮也曾经犯下两次错误。
第一次错误是将关羽独自留在荆州。毛主席说:“关羽从思想上看不起东吴,不能认真贯彻执行诸葛亮联吴抗曹的战略方针,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诸葛亮的战略意图,结果失掉了根据地、丢了荆州,自己也被东吴杀掉了。”
持有类似观点的还有我们的总设计师邓公,他也认为:“诸葛亮用人是讲手段的,但对关羽就非常迁就甚至不讲原则,助长了关羽的骄傲情绪,故后来铸成大错。”
或许关羽留守荆州更多的是刘备的意思,但是诸葛亮作为刘备的智囊,没有为刘备做出更好的选择,这是其重大的失误。
第二次错误是用马谡守街亭。诸葛亮明明知道街亭很重要,却偏要安排一个从未带兵打仗的马谡去驻守,这就有点托大了。街亭失守之后,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所取得的成果毁于一旦,实在是太可惜了。
毛主席认为诸葛亮所犯的第二个错误:不懂关键时刻主帅应亲自临阵调度以策应战事。
在第一次北伐的街亭之战中,诸葛亮明明知道街亭的地理位置很重要,自己却不在这里设立指挥部,亲自坐镇,这是很有问题的。
或许诸葛亮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在之后的多次北伐中,诸葛亮都坐镇在最重要的地方运筹帷幄,而不是远离战争的核心区域遥控指挥。
特别是在木门道杀张合这一仗上,诸葛亮亲自指挥,总算是取得了重大成功,让这一次北伐没有无功而返。
但是街亭的失败动摇了蜀国的根基,让蜀国不能够毕其功于一役,丧失了战略上的主动权,即便是诸葛亮在之后的岁月里,如何努力,也无济于事,这才是最残酷的事情。
在我党战争史上,毛主席尽管身处延安、西柏坡等相对安全之地,但是今非昔比,那个时候的通讯手段远非诸葛亮时代可比,对于战场的形势变化,主席可以随时掌握,这是诸葛亮所不具备的客观条件。
即便如此,主席在指挥作战的时候,也只是在战略上进行指导,而具体的战术安排和战场安置,则全权交给了前方的指挥员,这就是主席的厉害之处。
毛主席认为诸葛亮所犯的第三个错误:军事战略的失误
毛主席曾经在读苏洵《权书·项籍》时写了这样的评语:“其始误于《隆中对》,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其终则关羽、刘备、诸葛三分兵力,安得不败。”
毛主席军事思想的核心有一点就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这一点与诸葛亮的军事战略完全不一样。
尽管我党我军史上也经历了多次的分兵,但是都是基于当时的形势做出的合理安排,即便是分兵,也会在具体执行的时候,形成多打少的有利局面,而不是生搬硬套兵法上的理论而不知道变通。
毛主席曾经说过“关羽、刘备、诸葛亮三分兵力。”这里的三分兵力分别指的是关羽之镇守荆州、刘备之进攻东吴、诸葛亮之北伐中原。这三次分兵让原本就实力弱小的蜀汉更加不堪,灭亡自然是迟早的事情了。
小结
诸葛亮以一己之力,强撑蜀国几十年,最终在五丈原落幕,“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毛主席在钦佩其人的同时,也指出了其中的错误,可谓是眼光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