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嵩在明朝嘉靖年间当了近20年的内阁首辅大学士,是出了名的大奸臣。如果把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奸臣按臭名卓著的程度排一下名次,严嵩绝对是名列前茅。
在民间传说和影视剧中,严嵩是个大白脸,长得也很猥琐,从长相上一看就是个大坏蛋。但实际上,《明史·严嵩传》记载,他身材修长、样貌俊秀,完全称得上仪表堂堂。
可见,一个人的外表和本质不一定是一致的。
大器晚成,靠谄媚入阁
严嵩博闻强记,书法也很好,他二十五岁中进士,但此后二十多年仕途并不顺利,可以说他在明朝的官场历程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一个人在困境中的表现,最能体现他的本性。前半生官路的坎坷,让他不择手段的选择攀附和谄媚升官。
为了巴结当时的内阁大学士夏言,为了请他赏脸吃顿饭不惜下跪,在得到夏言的推荐下,终于可以在嘉靖皇帝面前露脸了,结果做出的事更过分。
嘉靖皇帝迷信道教,赐给了朝廷重臣每人一顶道冠,希望他们公开场合戴上,以引领贵族士大夫阶层信仰道教的风气。
其他大臣对皇帝把大量的财力和时间浪费在虚无缥缈的修道活动上很不满,再说大臣的朝服穿戴都有规定,用道冠搭配朝服不伦不类,所以都拒绝戴皇帝给的道冠。
第二天,只有严嵩公开戴了道冠上朝,而且还在外面罩了一层纱,跟皇帝说是怕御赐之物蒙尘。这么虔诚,又听话的臣子怎能不用呢?
在严嵩一心一意的取悦皇帝不久,夏言倒台,严嵩成为武英殿大学士,入阁执政,从此,开始了二十多年的揽权干政生涯。
只手遮天引猜忌
明史记载,御史王宗茂曾弹劾严嵩“久持国炳,作福作威”。吏部、兵部选拔官员都要孝敬他数百两银子。对于不屈服、不听话的官员,严嵩就陷害、打压,毫不留情。
严世蕃和他老子长得一点也不像,“短项肥体,妙一目”,也就是说他是短脖子、大胖子,还是瞎了一只眼。但在干坏事的方面,他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一点也没给他老子“丢脸”。
《明史》用了四个字形容严世蕃的性格:“剽悍阴贼”。说明他做起事来很凶悍,但也很有心机,喜欢来阴的。
严嵩专权的时候已经六十多岁了,十几年之后,他的体力和精力已经跟不上了。各衙门送上来的文件、各级官员前来汇报和请示,严嵩顾不过来,就让严世蕃来处理。
严嵩欺瞒哄骗,架空了嘉靖皇帝;严世蕃狐假虎威,又占了严嵩的大权。因此,朝堂上又有“小阁老”一说。
有了权利后,严世蕃把聪明才智都用在两个方面:
1、捞钱。
2、整人。
严世蕃心中有本帐,他把官员每年要送给自己多少银子,按照级别都算好了,只要没收到或者送少了,他就把人往死里整。他还有一个嗜好,就是他看上的东西,不拿到手他誓不罢休。
嘉靖皇帝的三子,也就是以后的隆庆皇帝,因为没给严家送礼,严世蕃就命令户部三年没给岁赐(每年皇室的补贴),未来的皇帝之家实在穷的揭不开锅了,不得不东拼西凑了1500两银子送给严世蕃,才恢复了岁赐。
有一次,严世蕃带着严嵩查看自家的财产,当严嵩看到一个又一个装满金银的房间时,都目瞪口呆半天没回过神来。当严世蕃跟老爹炫耀“天底下还有谁比咱家有钱”时,年老体弱的严嵩隐隐觉得严家可能会毁在严世蕃手中,开始担忧起来。
绝大多数官员对严嵩父子的暴行敢怒不敢言,但也有几个硬骨头为人刚直,开始犯颜直谏。最有名的就是沈炼、杨继盛二人。
沈炼的《十罪疏》、杨继盛的《请诛贼臣疏》虽然被严氏父子残酷镇压了,二人也被处死。但民间舆论开始同情忠臣,厌恶严嵩父子。民心所向,严嵩离倒台也就不远了。
徐阶入阁惩奸臣
嘉靖皇帝虽然是个“甩手掌柜”,但他不是白痴,有着无与伦比的帝王权术。严嵩二十多年来操纵朝政,安插党羽,终于触动了嘉靖皇帝敏感的神经。就在这时,他提拔了徐阶入阁成为次辅。
徐阶能够青云直上,有两个原因:
1、有文彩,青词写得特别好,很顺嘉靖皇帝的心意。
2、为人处世很老到稳重,城府很深。
随着年纪越来越大,严嵩逐渐跟不上嘉靖皇帝的想法和心意,出现的纰漏也越来越多,徐阶抓住机会开始顶替严嵩在皇帝心中的地位。
这时,正好赶上万寿宫起火。严嵩奏请皇帝迁到南城离宫居住。所谓的离宫是“土木堡之变”后,明英宗被放归回朝后囚禁的地方,在嘉靖帝看来是非常不吉利的,甚至一度怀疑严嵩的提议别有用心。一件万寿宫失火事件,让严嵩彻底失势。
徐阶此时,收买了皇帝身边的道士,让他在皇帝身边说:“朝中有奸臣当道”。就这样在众口铄金的情形下,嘉靖皇帝还算照顾严嵩,让他回家养老去了。严世蕃因有人弹劾其母丧期间淫乐,判发配雷州充军。
但严世蕃嚣张惯了,还没到雷州,就收买了看押他的衙役和地方官,自己溜回了老家高调地享起福来。
定罪的学问
严嵩父子没了实权,原来得罪过的朝臣们不会放过这个机会,要抓紧时间置二人于死地。
1564年,御史弹劾严世蕃胡作非为,并给其按上了通倭谋反的大罪。嘉靖皇帝大怒,令三法司会审。
经过几番审查,三法司官员没有找到严世蕃谋反的证据,但根据实际情况,给严世蕃定了把持朝政、财产不明、陷害忠良等罪行,上报到徐阶这里。徐阶看完后,回了一句:“你们是想杀他,还是想替他脱罪呢?”
徐阶为什么这么说?根据历史背景,我们分析一下:
1、说严世蕃把持朝政,就是指责嘉靖皇帝不理朝政、不务正业,他绝不会承认自己大权旁落的。
2、追究严世蕃财产来源,势必会牵扯朝中无数官员,想要秋后算账,谁会答应?阻力必然很大。
3、陷害忠良更不能提,虽说证据确凿,但也要给皇帝留脸面,如果这个罪名成立,不是在骂嘉靖帝昏君吗?
那严世蕃的案子最后怎么判的?徐阶给出了主意:
1、严世蕃归家后,据说挑了块有“王者”之气的土地建府邸,明显地居心不良。
2、严世蕃的亲信罗文龙与大倭寇汪直有亲戚关系,企图里通外国,投奔倭国。
3、严世蕃与宗室交往密切,招募死士,私藏武器,密谋造反。
严世蕃在狱中听说了此事后,只说了两个字“死矣”。果不其然,嘉靖皇帝看到奏报,大笔一挥,严世蕃斩首,严家抄家,严嵩被扫地出门,在墓舍寄食而死。
严世蕃案让我们看到了徐阶的老辣和智慧,也让我们知道了权利因素对司法审判的重大影响。在封建王朝时期,皇帝占据绝对核心地位,集最高立法权、司法权和监督权于一身。司法判案的结果必须符合皇帝的利益和想法才行。
所以,官员们在审案时,往往会揣摩皇帝的意思,而不是忠于事实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