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对《人民的名义》是否还有印象?
当年热播之后好评如潮,不仅仅是因为它的精彩,还因为它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法治聚焦在了我们平头老百姓关注却又不敢说的话题。
其实原本《人民的名义》之后还要推出一部《人民的使命》的。
但因联合摄制的影视公司,私自将其冒充为《人民的名义》续集来宣传,被最高检影视中心强制叫停。
而身为出品方的最高检影视中心又推出了一部以"冤假错案"为题材的高品质电视剧《因法之名》。
剧中没有流量明星,又因为前期宣传不够,所以知道的人少之又少。
但演员方面通过李幼斌和张丰毅两位老戏骨的加持,足以让人放心。
01
冤假错案的发生
故事一开始便是一起杀人案。
被称为本市市花的柳莎莎,在家身中数刀,被人杀害,下身赤裸,死前还遭受了性侵害。
经调查,门窗完好,屋内无外人指纹,受害者丈夫没有不在场证明,声称当时一个人在办公室里写作。因此警方将嫌疑人锁定为她的丈夫“许志逸”。
可是警察的后续调查发现,他曾出过一趟门,口供造假,无疑让他的嫌疑又加大了几分。
原本以为自己的相好的会为自己作证,然而他的相好和新男友都一口否认,没有在当天见过他。
而这似乎又将一切的证据都指向了许志逸。
但最为有力的证据还是受害者体内的精液,只要将其DNA验证,那么一切便会水落石出。
由于当时的时代背景在1996年,技术尚不发达,检验时间最少一个月,可公众等不了一个月,公众需要尽快的知道一个结果,为了平复公众情绪,降低舆论影响,领导要求公安局局长葛大杰(李幼斌 饰)10天内破案。
由于时间紧迫和线索指向明确,警方采取立即抓捕许志逸。而在抓捕的过程中,一位警察溺水而亡,并且恰恰就是葛大杰老战友。
老战友的离去似乎让葛大杰失去了理性的判断,对许志逸威逼利诱、不断审讯,使得许志逸不得不认罪伏法。
可是所有的一切不过是线索而已,并没有一个有力的证据证明许志逸就是杀人凶手。
就像张丰毅饰演的检察官邹雄,一直在强调,重证据而非口供。因此他决定不起诉(一个犯人的定罪需先公安抓捕再交由检察院起诉到法院,法院判刑。)
就算在整个案件中一直保持理智的他,最终也是“屈服”在了葛大杰的战友情当中。
即使在后来DNA化验出来了,并不是许志逸的。可是由于已经向公众公布了结果,因此即使是编故事也要将许志逸编成一个杀人犯。
整个案件中其实有很多地方都可以推翻许志逸是凶手。如果葛大杰可以理智一些;如果陈谦和可以将发现的指纹汇报领导;如果邹雄可以多劝诫一下葛大杰;那结果是否会不一样?
可是如果只是如果,它不会成真。
当执法者现实中的情感因素与案件纠缠在一起的时候,他们便不再那么理智了,这也许才是冤假错案的根本所在吧。
但谁又能真的可以成为一个不受感情支配、铁面无私的人呢?
02
不仅仅影响的是个人
一个人的一生就这样的被定格,可仅仅只是破坏了个人的一生吗?这背后也许还有整个家庭。
许志逸过了几年“呼天天不应,呼地地不允”的牢狱生活后,他放弃了申诉;可他的父母又怎能相信自己的儿子是一个杀人犯呢?
他的母亲为了申诉强行离职,以至于老了连医疗保险都没有。他的父亲也因此积劳成疾在他入狱的第15年时去世了。
穷极一生也要帮儿子平反,即使面对老伴的离世、即使全世界都不再相信他,她也依然相信自己的儿子,相信法律会给她们一个公道。
最终他那已经病入膏肓的妈妈在陈硕、邹桐以及一众法律工作者的帮助下,让这起17年前的案子终于被最高检同意重新审理。
这对分隔十七年的母子再次相见时,都已经两鬓斑白,在医院的病床旁,许志逸跪了下来,呼唤着自己沉睡的母亲。
许志逸像孩子一样喊着“妈妈,我自由了,对不起这17年来没有在您身边侍奉您...”
即使是在快要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身为母亲和奶奶的庄桂花也只是想着要将儿子与孙子的隔阂尽量减少一些。
这恐怕就是母爱的力量吧。
作为孙子的许子蒙是最为孤独的,最为悲惨的,母亲被害,父亲许志逸被错判为凶手,从父亲入狱的那天起,许子蒙开始了17年充满艰辛的日子。
在姥姥“你爸是坏人“”你爸害死了你妈妈“的教育下,使这个小小的孩子内心早早的种上了一颗仇恨的种子,恨父亲、恨爷爷奶奶、恨整个世界。
即使长大后成了作家,广受欢迎,但许子蒙偏激的性格却早已养成。
以至于到了最后即使父亲已经沉冤昭雪,即使公检法公开道歉,但许子蒙还是无法接受父亲。许志逸无奈,大家都很无奈。
最终似乎就像宿命轮回一般一般,许子蒙和父亲一样走上了被冤枉的道路,好在他并未像父亲那样最终获罪,这也许是值得庆幸的。
但同样也是值得反思的,毕竟现实中“许志逸案”不在少数。
“86年的李化伟案”同样的迟迟无法找到犯罪嫌疑人,同样的只是根据多重指向性的“线索”,便通过对嫌疑人逼供使得李化伟不得不承认自己便是凶手。
对作证人的威胁使得作证者改变口供;作案时间私自改动提前;以至于让嫌疑人变成真正的凶手。
毕竟黑暗不是不存在,只是存在于我们平常人看不到的地方。
“李化伟”的父母同样走上了申诉之路,可并没有像影视剧中那么轻松;因为案件的最终改变并不是因为父母的哀求,只是因为当年的真凶再次犯案,所以才得以平反。
与其说是正义,倒不如说是幸运吧。至少在这些年的牢狱之灾后他仍然能够活着出来。
但是有的当事人却再也不能活着等到平反的那一天。
“94年的聂树斌案”当被宣判无罪之时,他的坟墓已是枯叶满地了。
2016年12月2日,河北石家庄,在得知聂树斌被改判无罪的结果后,聂树斌父亲与聂树斌姐姐放声大哭。
聂树斌的妈妈面对众多媒体时说道:“我等的就是这一天,要的就是这个结果,可结果再好,我儿子回不来了,这一点对我来说很痛苦。”
但是这些平反都不过是偶然的结果而非正义使然。如果冤假错案就此可以抵达终点,那真的很好。
写在最后
尽管冤假错案仍可能会发生,但是我们至少通过这部剧看到了直视自己的勇气。让观众直面法治进步历程中的“不完美”。
“法律是有温度的,但法律也是理性的。”身为法律从业者时,没办法完全做到“铁石心肠”,但是也可以作为一个不完全受感情羁绊的人。
法治的进步不可能一蹴而就,往往会立足在很多惨重的教训之上,只不过我们还是希望我们可以这样不断的直视自己,让我们的教训来的少一点,慢一点。
作者 / wonder
配图 / 来自网络
光看可不行,关注我们解锁更多娱乐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