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次年7月15日,唐玄宗逃至马嵬驿(今陕西兴平市西北二十三里)。安史之乱的爆发,让唐朝由盛转衰,安史之乱的爆发没有让唐朝灭亡,但是唐朝的国力因此大大下降。在这样的情况下,唐玄宗李隆基无疑是危险的。
唐朝在前期出现了不少优秀的皇帝,最得到人们认可的就是唐太宗了,不可否认的是,唐太宗的皇位虽然来路不正,但是他创造了贞观之治,让唐朝的发展走向了一个巅峰。唐朝到了唐玄宗时期,刚刚即位的时候,唐玄宗还是不错的。
到了晚年时期,唐玄宗开始变得昏庸,尤其是宠幸了杨玉环之后,唐玄宗就性格大变。唐玄宗在晚年时期宠爱杨玉环,荒废朝政,这让朝廷开始变得不安。此时身在西域的安禄山看到了机会,于是安禄山联合史思明发动了历史上的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发生后,唐玄宗一直是不相信的,唐玄宗对待安禄山的待遇是非常好的,他不相信安禄山会造反。结果安禄山的叛军到了长安,在这时候唐玄宗才相信了,不仅如此,唐玄宗连忙逃跑。唐玄宗到了马嵬驿的时候,发生了一次政变。
这就是历史上的马嵬坡之变。在这场政变中,美丽的、丰腴的、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杨贵妃,被愤怒的禁卫军杀死。对于杨贵妃的死,后人说法不一。人们认为杨贵妃的死不同寻常,绝对不是简简单单的被勒死,这幕后肯定另有隐情。
杨贵妃死的相当可怜,满头的金步摇、玉簪、金发夹、金雕花扔的满地都是。杨贵妃临死前,被恐惧所围绕,其次就是美貌不在。杨贵妃勾人心魄的娇躯,终于变成了一具冰凉的尸体。那么现如今看来,这件事发生的疑点重重。最重要的就是杨贵妃从来不参政。
杨贵妃既不像妲己那样撺掇纣王设计酷刑杀人,也不像武则天一样直接处理政务。因此当时的大臣实在是没有杀死她的必要。只是一个“三千宠爱在一身、春从春游夜专夜”的娇贵妃子而已,根本没有惹起众怒。因此当时的大臣没有必要冒风险去杀死杨贵妃。
其次禁卫军一直是唐玄宗亲自掌管的,为何禁卫军敢突然硬起腰杆,包围驿站,逼着玄宗赐死杨贵妃?这一点是最为可疑的。高力士表现的也很异常。禁卫军们逼迫玄宗杀杨贵妃,唐玄宗一直不肯,但是高力士说,陛下如果不杀贵妇,保不齐禁兵们一怒,来个玉石俱焚。
对于马嵬驿兵变,有两种说法,第一就是说幕后主使是高力士。高力士也与杨国忠有矛盾。早在安史之乱爆发之前,高力士就冒着生命危险,弹劾炙手可热的宰相杨国忠。高力士杀杨国忠兄妹,比太子的更具有便利条件。玄宗指挥禁卫军,一直依靠高力士传令,久而久之,高力士成了禁军的实际统领者。
由此说来,在杀死杨贵妃的时候,高力士的命令就成为重中之重了。还有第二个可能,幕后主使是太子李亨。太子李亨有足够的理由杀死杨贵妃。宰相杨国忠倚仗玄宗的宠信,不把太子放在眼里,安史之乱前太子对此毫无办法,只能坐以待毙。
马嵬驿的局部条件非常有利于太子。一方面唐玄宗经过安史之乱的打击,威望大大下降,对禁卫军的控制也一落千丈。另一方面就是禁军首领陈玄礼与杨国忠也素来不和。对太子来说,这是发动兵变的最好时机。禁卫军历来不参与政治,如果真心作乱,不会管什么天下大乱不大乱,直接杀了皇帝抢了财物四散而去,这是大兵们的本色。
陈玄礼一向对唐玄宗忠心耿耿,他目睹杨国忠弄权导致天下大乱,心有戚戚却无能为力。那么在这时候,唐玄迁徙马嵬驿,这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甚至是有可能陈玄礼向太子李亨献计献策,直接让李亨直接发动兵变。出于义愤,陈玄礼指使禁兵作乱杀杨贵妃,也是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