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少儿歌曲《方舱医院真神奇》引起关注。作为一首抗“疫”作品,歌曲的表达方式让一些网友觉得难以接受。面对疫情,如何进行儿童文艺作品创作,以及怎样让孩子去了解与看待发生在他们童年的这件大事,值得探讨。
对于少年儿童来说,这个“超长长假”留给他们的记忆,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未来他们看待包括公共卫生、生活方式等层面问题的角度。疫情所带来的死亡与苦难,在成人世界形成的冲击,多少也会被传导到孩子身上。因此,用合适的话语告诉孩子们这场疫情,是对家长的一次不小考验。
《方舱医院真神奇》视频截图。
这种考验,同样也需要文艺创作者来承担。文艺创作需要时间与空间来进行沉淀、积累,要求创作者在疫情阴影下马上就写出无可挑剔的优质作品不太现实,但有一点很重要:创作者本身需要对灾难性质的疫情具有有穿透力的审视与观察。面对不同的受众,寻找到合适的词句,并且在创作时拥有深沉的心态与悲悯的情怀。
这注定了写给少年儿童的抗“疫”作品是具有很高难度的,对创作者的出发点和实力都有挑战。这样的状况下,愈发需要创作者能静下心来,用旋律简单、情感充沛、不乏童心的作品,隔离或者过滤掉现实世界的一些残酷,同时也把现实中的一些真相告诉孩子,让他们正在形成的价值观当中,能够融入更多的同情、理解与爱。
情感元素的灌注,或是少年儿童抗“疫”文艺作品的重中之重,因为情感语言的理解界限是最低的,也是能最快抵达孩子们内心的。过去有不少面向少年儿童的经典歌曲,都是通过对情感的充分使用,强化了少年儿童的记忆,使得他们在记住一首歌的同时,也铭记了一些人与一段时光。
《鲁冰花》剧照。
《鲁冰花》是上世纪80年代末台湾地区同名电影的主题曲,在1991年央视春晚由歌手甄妮和南京小红花艺术团的小朋友们合作表演后火遍全国,歌曲充满了儿童浪漫的想象与无限的童真,最重要的是,歌曲用最简单的歌词承担了对母爱最深沉的表达,“天上的星星不说话,地上的娃娃想妈妈,天上的眼睛眨呀眨,妈妈的心啊鲁冰花”,直到现在听到这首歌,都会有很多人眼泛泪花。
教育工作者与孩子们具有敏感的心灵,他们会主动寻找到适合学习与诵唱的作品,作为1998年公映电影《风云雄霸天下》的插曲,《虫儿飞》本是一首成年人歌曲,但因为歌词优美淳朴、情感真挚纯净,现在它已经成为一首几乎众所周知的“儿歌”,许多教育培训机构都把它当作音乐课或者舞蹈课必备曲目,“黑黑的天空低垂,亮亮的繁星相随,虫儿飞,虫儿飞,你在思念谁……”,每当演唱这首歌的童声在耳边响起,听众总会身不由己地被代入到歌曲所描绘的情境中去。
武汉某小学的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云合唱”了《夜空中最亮的星》。
《同一首歌》《让世界充满爱》《夜空中最亮的星》……有不少流行歌曲,既适合大人唱也适合孩子来唱,因为这些歌都有共同的浓厚情感特质,并且歌词没有丝毫的口号化,内容一点儿也不空洞,主旨都是指向“大爱”。这样的作品,可以拓宽孩子们的视野,开阔孩子们的胸怀,如果给孩子们写歌,不妨以这些作品为样本,即便暂时写不出同等质量,也不至于荒腔走板。
一味地对孩子遮挡残酷,并不见得是对他们的保护,但在告诉他们去了解正在发生的历史事件的时候,的确是需要方法与技巧的。屏蔽一些虚假信息、劣质作品对孩子的影响,也是必要的。在缺乏合适的文艺作品作为教育载体的时候,老师与家长们不妨针对不同孩子的接受程度,来告诉他们这个世界正在发生什么,应该怎么看、怎么做。
□韩浩月(专栏作家)
新京报编辑 吴龙珍 校对 何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