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亘古淳朴,民俗文化更灿烂;乱世出枭雄,治国安邦彦。君不见,濡须之战,孙权一怒为庐州;青史昭彰,张辽威震逍遥津。君不见,火烧连营,先主魂断白帝城;尚香望蜀,思亲泪落吴江冷。若夫指点江山,纵论人物,青史几番留梦,江北多少伟业。 ------ 林宾《江北赋》
二坝镇位于芜湖市鸠江区
自古以来就是
江北过长江到芜湖的
必经之地
可是你知道吗
在这里还藏了一座
三国古景点
“蛟矶庙”
( 蛟矶庙 )
等等等等
蛟矶庙为何取名蛟矶?
蛟矶又是什么意思?
别急别急
听江北网给大家涨知识
涨知识环节
【蛟矶实为长江中偏北岸一座四面环水的小山礁,后因地理变迁,泥沙沉淀,水道淤塞,山礁渐与北岸连接,遂成为长江北岸的一座石滩山矶。蛟矶也因突兀江岸,成为了观赏江波水色的佳地,史称”江心第一境“。相传该矶下有一天然深洞,宽达一丈,深不可测,常年有蛟龙出没,在风雨之夕,作龙吟之状,故而得名蛟矶。三国年间,蛟矶山上为纪念刘备夫人孙尚香,建立了孙娘娘庙 ——蛟矶庙。】
按载:“蛟矶山在县西南有七里,高十丈、同九亩七分,山临江而立,崖壁如削,终日为烟云水雾缭绕,每逢阴雨烟波翻腾,故有“蛟矶烟浪成烟锁”誉称。1630年后因泥沙冲积使江流改道与北岸相连。”
在《三国演义》中描述的孙尚香投江的枭矶就是今天芜湖的蛟矶,有这样的传说:刘备夫人孙尚香被哥哥孙权骗回东吴,听闻丈夫驾崩,悲痛哀绝,投江而死,死后尸体逆水而上,要到蜀国去寻找刘备。尸体漂浮到蛟矶处,被当地居民捞起,依然面目如生。人们崇敬她的贞节,在矶上筑台建庙藏其棺椁,民间俗称蛟矶庙。又因为孙夫人一心向往蜀汉,龙神见其忠烈,按上天旨意,让她分管万里大江。所以虽然蛟矶一带的长江风浪很大,过江之船时有侧翻,但只要经过时给孙夫人上一炷香,即可得到保佑,所以孙夫人后来又被称为“灵泽夫人”,即灵泽夫人祠。
此庙历来祭拜吟咏者络绎不绝,朱元璋,解缙 ,陆游,乾隆,林旭, 黄庭坚, 张孝祥,顾炎武,汪士祯,王阳明 ,徐渭,赵翼,王守仁,郭子璋,黄仲则,林散之等等都曾登上蛟矶,并留下壮丽诗篇。
蛟矶庙历史
【 世传,孙尚香自蜀归吴,中途舟泊蛟矶,闻丈夫刘备病逝,悲痛欲绝,投江自沉而死。后人感其贞烈,将其葬在她生前殉情的蛟矶山上,修蜀望台藏其棺椁,台上建蛟矶庙来纪念这位东吴烈女。蛟矶孙夫人庙历经唐宋元明清,千百年来,香火久盛不衰,百姓敬奉有加,历代题咏褒封不断,文人竞相登临,留下了许许多多的诗词歌赋与文人故事,文化内涵异常深厚。】
《朱元璋与蛟矶》
明代蛟矶登上了辉煌的顶点,在“芜湖八景”中有首屈一指的荣誉,公元1363年,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鄱阳湖,行军途中,路过蛟矶,遂携马夫人与将领们登上蛟矶祭拜孙夫人,祈祷出师大捷,并许诺如果此战胜利,凯旋归来时,必将还愿蛟矶,受明皇室子孙朝奉。而后果真鄱阳湖一战,陈友谅败死,朱元璋班师后和马皇后以及大文豪解缙大驾光临蛟矶,向灵泽夫人赐红缎、披肩和龙袍两件,兼自题德牌,并拔巨资扩建,并要历代儿孙成帝后拔款维修,让受伤的锦衣卫王士隐一家,三代留守蛟矶,世代守护,发展九十九间半,俞加宏丽,据说如今蛟矶附近还有大王村与小王村两个村落呢。
洪武六年(1373),芜湖县令黄朝弼多次指令扩建蛟矶庙,规模日益宏丽。明成祖于永乐六年(1408)在大殿旁又建“水府殿”三楹,中祀三元大帝;明孝宗于弘治十四年(1501)敕建牌坊一座,额曰∶“中流砥柱”,并建右殿三楹;明世宗于嘉靖二十一年,更右殿为“涵虚楼”,还在楼后建“涵碧楼”,新楼面江,水天一色……
《徐渭与蛟矶 》
蛟矶孙夫人庙中有副楹联:“思亲泪落吴江冷;望帝魂归蜀道难。“
据清朝梁章钜编著的《楹联丛话》卷六《胜迹》(上)记载系徐文长(徐渭,字文长,明代大才子)所撰.
对此,当地民间还有一则更加生动的传说。孙夫人庙建成,须有对联镌于大殿红漆柱上,当地秀才苦思冥想凑成一副,经过精雕细刻制成楹联,不料过了一夜第二天就不翼而飞。如此者三次,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有位老学究欲探明真相,便在深夜躲进大殿,就在他昏昏欲睡之时,忽然一阵冷风吹来,他不由得打个寒颤,就在这时他听到一阵清脆的佩环声以及衣裙拖地的细碎声,接着看见一个戎装打扮的女子肩披素练,在庭中来回踱步,口中还念念有词,但反反复复就是一句话:“思亲泪落吴江冷”。这女子就是孙夫人,老学究知道阴阳有隔,不便与孙夫人对话,因此他没有出声。但看到这里他已明白,原来是孙夫人嫌秀才撰写的对联不好,所以才想自己撰写,不过因为才学疏浅,只撰成半联就搁浅了。此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大殿上只镌半副对联,一直到明代才有了下联。
这天滩前走来一位身穿青衿的秀才,半癫半疯地立在祠前呆笑,当他看到大殿上镌着半副对联后,不禁叫道:“拿酒来拿笔来,待我续上下联!”祠中的女道士骂道:“你这疯子别造孽了,抬头三尺有神灵!走罢,走罢!”说完便要驱赶这疯子。谁知他就是不走,口中念道:“不就是半副对联吗?想我江南才子徐某还不立马可就!”说完拣一枯枝在地上写下了“望帝魂归蜀道难”,落款是“天池山人田水月题”,写完便扬长而去。此事惊动了当地知府,他一看下联不禁拍案叫绝,再见落款更是吃惊地说:“田水月分明是‘渭’字,天池山人正是徐渭的名号。是徐文长先生所撰啊!”于是忙叫人将下联书镌于另一楹柱上。从此徐文长为孙夫人庙题联的故事和这副楹联不胫而走,广为流传。
《乾隆与蛟矶》
乾隆下江南时,曾到芜湖小住。他听说芜湖有八景,其中八景之首“蛟矶烟浪”与孙尚香的传说有关,很感兴趣,决定独自微服去游览。
据说,三国时,孙尚香被哥哥骗回东吴,遭到软禁,直到刘备败死白帝城,也未能去见一面。她悲痛欲绝,又满腔怨忿,便投江自尽了。说来也怪,死后尸体竟然逆江而上,漂到蛟矶,被当地人捞起埋葬。后人以及历朝历代为表彰她的去蜀之心,在她的葬地修了一座“蜀望台”,高八丈,又在台上为她建造了“昭烈夫人祠”,即灵泽夫人祠,民间俗称“蛟矶娘娘庙”。
乾隆登矶进庙,兴致很好。他看到孙尚香的金身塑造像姿容绰约,飘逸如仙,真正堪称倾国倾城之貌,不由得惊讶呆怔了好半天。她本是个风流天子,想起自己的三宫六院七十二妃,竟找不出象孙尚香这样的绝代佳人,不禁很有些心猿意马。大殿侧翼有一居室,陈设古典幽雅,据说是仿孙娘娘的卧房而设,专供孙娘娘神灵歇憩用的。乾隆见了,更有些想入非非,欲入内,被住持僧拦住了,说“神灵不可亵渎”,乾隆想,我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神灵又能拿我怎样?但他毕竟是微服出游,不便表露身份,就说:“果灵验否?可容我一试!”说完不容分辩,大步闯了进去,往孙娘娘的床上一躺,他微眯龙目,作打盹状,脑了里正胡乱思想,忽听半空里泼刺刺一声霹雳,吓了一跳,忙睁开眼,不由得三魂丢了二魂半。只见那:空中风起云涌,江上白浪滔天,惊雷裹暴雨入室,闪电挟飞沙扑窗……
乾隆是个聪明人,一见此状,情知冲撞了娘娘,果真显圣了。他后悔未听住持僧的劝诫。但事已至此,光后悔又有什么用呢?他毕竟是盛世天子,且有满腹才气,眼看得神灵降罪,大难临头,再也顾不得什么皇帝的尊严,慌忙忙双膝点地,俯伏磕头道:
“娘娘,娘娘!你是前朝国母,我是当今君王,儿睡娘床,又有何妨?!”
说来也怪,乾隆这么磕头作揖说了一遍后,风雨立刻停了,须臾间云开雾散,晴空万里。乾隆暗暗称奇,口中连连谢恩不已。临别时,他出示黄绫一块,向住持僧讨了笔墨,恭恭敬敬地写下了“灵泽”二字,留赠娘娘庙。
后来,住持僧得知万岁临幸,又惊又喜,便将“灵泽”二字制成匾额,镶嵌于庙门之上。所以娘娘庙又叫“灵泽夫人庙”。乾隆智退孙尚香的故事也就因此而流传下来了。
清仁宗嘉庆二年(1797),安徽巡抚朱圭上奏朝廷要求褒加灵祠,结果获准,敕封“崇节惠利灵泽夫人”,颁赐“英灵惠济”匾额,春秋两季祭祀。
蛟矶,作为原本芜湖长江中的一座矶山,其遗址作为三国文化遗址,是目前江北地区唯一遗存的关于三国蜀主刘备夫人,孙权之妹孙尚香的遗址。既是芜湖文化历史的见证,又是长江水道自然演变的见证。其历经沧海桑田,历史悠久,在民间与典籍中,留下了许许多多动人的传说与文人墨客壮丽的诗篇,至今江北芜湖百姓仍信奉蛟矶娘娘,求子平安祈福都来此庙拜谒。
因蛟矶壮丽的自然景观
和三国孙尚香的凄婉故事
造就了芜湖古八景之一的
“蛟矶烟浪”
而这里也留下了不少
绝美诗篇和文人故事
(现如今的蛟矶庙)
自古登临蛟矶提咏者不绝
就连明太祖朱元璋
都作下《题蛟矶庙》
“龙章凤驾出皇都,蛟矶烟锁在芜湖。
千林红叶秋来扫,万里江山一样模。
荡荡长江俱左右,明明日月照东吴。
梅花才报春消息,瑞气纷纷到处敷。
南宋著名词人张孝祥
也作下《宁渊观》
极目洪波渺,轰轰浪接天。
江心分殿宇,敕赐号宁渊。
日照山如画,云浓水似烟。
休寻蓬岛地,只此水中仙。
千年的时间悄然过去
沧海桑田 星辰变换
现如今的我们早已看不到
当年的“蛟矶烟浪”
或许只有这块写着
“江心第一镜”的汉白玉石匾
仍在诉说着当年孙娘娘的
夙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