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美人》
豆瓣评分3.6
眼瞅着就要端午了,已开始准备包粽子祭屈原的小浪突然又想起了那部借屈子一流之名行三流偶像剧之实的《思美人》。翻出该剧最近的收视记录,小浪发现这部已播了40多集的古装大剧收视率居然还未破1,日均网播量也刚刚溜达到1万以上,其点击量和排名第一的《择天记》差了近7倍不说,连非流量型的《白鹿原》的都没比过。这样“萧瑟”的收视景况让小浪大为畅怀:妈妈再也不用担心这部没多少人看的反历史剧会教坏小朋友了。
私奔不成又演“花木兰” 男儿历史沦为“美人”宫斗
小浪估计大多数对国产剧审美有正常追求的人应该早就弃剧了,为了能让大家快速跟进这部剧的槽点,小浪先为大家复盘一下《思美人》最近的剧情。话说屈原委委屈屈地娶了昭碧霞之后,与莫愁自然是藕断丝连互相亏欠。秦楚开战楚国点兵,然而莫愁家却正是“阿爷无大儿,莫愁无长兄”,于是“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的战国版花木兰肆无忌惮地上演了。当然,同在军中的屈原因之又有了与莫愁见面的契机,二人继续红脸红眼怀缅匆匆那年一时匆忙撂下的美丽诺言。
再之后,屈原为了实现合纵大计自愿出使齐国,总是一副阴恻恻面孔的张仪暗戳戳地刺杀了他好几次,可屈原就是光环护体死不了,当不上主角的张仪气得直跳脚。另一边,莫愁也被楚王相中进了宫,不情不愿地从乐师做起,迈出了掀乱后宫酸风醋雨的第一步,南后、郑妃、嬴妃、田姬、太后围着她扯出好几篇闹鬼、扎小人的闲话,但楚王不管不顾只爱她一个。至此,小浪终于对“思美人”这个剧名有了革新性的理解:这“美人”原来不是楚王,也不是莫愁,而是对国产剧中一个极为坚挺的系列品牌“美人”宫斗的呼应啊!
早前《思美人》被媒体舆论“群殴”时,制片方曾发声自辩,信誓旦旦地称后面的剧情风格会发生很大的转变,让大家耐着性子看下去。然而现在整部剧已播至半程,小浪却未领悟到该剧风格有何明显变化,不过是屈原升了官后,换了一个国继续施展他据说“放眼整个郢都哪个女人都想嫁”的撩妹大法了。
狗血兑正史俗套当爆点
历史剧须应和人物气质 脂粉气屈原我们不能忍
坦白说,小浪现在一口一个屈原地吐槽,心中着实有几分对先人的愧疚,毕竟,这可是我们民族文化的图腾精神的旗帜,借着他的名字嚼舌头,终究是太不庄重了些。不过,制片方似乎并没有这个顾虑,在屈原身后想当然地编排出一套一套的三俗桥段。早前,各路媒体已经就各处雷点严词挞伐了好几轮,总结各家观点,其中心思想无不都是不满《思美人》用狗血兑正史、拿俗套当爆点。
制片方之后重新定位《思美人》是一部青春历史剧,但这套找补的说辞明显不够让观众买账。其实小浪并不反对在剧中加入时尚年轻的元素,也认可为屈原添上一段红粉情事,甚至明晃晃的衣服小浪为了看故事也可以勉强无视,只不过,编剧在搭建情节时,能否还是应和一下角色本身精神风貌?对于年代久远、大量生平细节已不可考的历史人物,创作者在保证大的史实节点基本落实的前提下,原创的内容也应依循着人物的文化气质。而屈原这样一位为古今文人视作心灵皈依,耿傲孤介、哀民生之多艰而又如木兰坠露、秋菊落英般高洁的人物,小浪实在无法忍受《思美人》用贩卖N角恋、傻白甜、恶俗宫斗的满是脂粉气的方式复述再现!借《渔父》中的一句话就是,“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打住!
别再自以为是地追赶年轻人的审美趣味了
《思美人》市场遇冷口碑崩坏并不是个例,整个影视产业或许都需要反思一下创作态度。小浪注意到在《思美人》的几篇幕后采访中,主创人员曾反复强调一个事实:我们一直在考虑,在这个时代怎么把一个历史人物以新的形态推给今天的年轻观众;我们一直在根据今天的时代趣味而一再调整自己的创作风格和整体调性……诸如此类追赶时代潮流的方法论现下已频发出现在大大小小创作团队的制作宣言中,于是,《思美人》中杰克苏、宫斗大行其道,而拥挤不堪的影视市场也塞满了青春、玄幻、言情的所谓年轻题材。
小浪觉得,紧跟时代本是好事,尤其对于面向最广大人民群众代表着时代思考的影视产品来说,把握当下更是应有之义。只不过,追赶时代不是跟风起哄,年轻观众的审美喜好并不是制片方自以为是地用几个笼统的概念便能概括穷尽。对于创作者来说,首要之义永远都是表达自己的感悟和思考,所以,如果制作方没有能力跟上永远变动不居的所谓时代趣味,那就像陈可辛在《喜欢你》后接受采访所说的,“做你喜欢的”,因为“老实说,世界变得那么快你也讨好不了谁,你也不知道他们又喜欢什么了,但有一些核心价值和坚持是不能变的。”所以,《思美人》之后,我们到底应该反“思”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