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中并没有曹操刺董的桥段,不过三国志记载了董卓曾经聘请曹操任职,但曹操拒绝的事件。这个时期的曹操,年纪大概在30左右,作为一个政治家,这个岁数也许年轻了点。因此,他在政治上并没有太大的远见。
就《三国演义》原著中的曹操形象,此时的他心智并没有真正的成熟:他以为杀掉了祸乱朝纲的董卓就可以兴复汉室,这未免太过单纯。身处乱世,枭雄辈出,董卓之后难不成没有另一个枭雄乱政么?时代的终结,并不能被某一个人的陆阳魁首所取代,而且曹操恐怕也没有想到,“另外一人”就是他自己。
易中天给曹操的评价是“可爱的奸雄”。我想,刺董时期的曹操是最可爱的,虽然他在政治上表现的还不够成熟,但此时的他有血性、有胆量、有城府、敢为天下不敢为、能为天下不能为,也许此时“刺董救国”已经成了他的信仰,虽去赴死,仍要成为忠义之士,这是他心向往之的愿望,明知此行有去无回,但仍无悔无怨。他有锋芒,在王允家赴宴时,众人哭, 他独笑,那是骨子里的出众和冲劲。小编觉得,此时曹操无比亲切,又令人敬佩。“人贵乎心”,此时曹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心,是最可爱的。
新老《三国》都将曹操这些“可爱”展示了出来,只是侧重面有所不同。
在老《三国》,老戏骨鲍国安老师的曹操堪称经典。 曹操的城府表现在前一集:
袁绍和朝臣争斗时,他选择缄默和内敛 。
在他与王允密谋是说出了他的目的,他是要获取董卓的信任,伺机杀他。
老《三国》的节奏虽然较新《三国》慢了些,但每场重头戏都铺平垫稳,渐入佳境。大家要看鲍老师演的曹操和王允对答表现,神采飞扬,声情并茂,眉宇间充斥着热切和自信,他引经据典的向王允陈述自己的刺杀计划,此时得真的没有半点奸雄的样子,而是一个侠客!又像个热血激扬,刚刚入世的少年,不知道困难和艰难,只知道一往无前和不可阻挡。
新《三国》中,陈老师饰演的曹操,他的格格不入在第一集就被凸显了,而且被编导刻意添加了一些冲突点,如:
受同僚们的排斥,所有人都把他当作董卓的鹰犬。
不请自去到王允家赴宴。
被王允安排到了最末入席。
曹操近乎背耻蒙羞的际遇,让新《三国》的曹操又多了一份坚韧。他的内敛和血性在本集开头就有了展现:
因为小公公(龙套帝)没有告诉阿去王允家赴宴,认为自己被小视后,大家注意他的反应,此时的曹操是动了真气的,但他没有向小公公发火,这是他的内敛。
但他也没有忍气吞声,一腔怒火,在之后全怼给了袁隗,这是他的血性。
赴寿宴时,所有人都对曹操非议,编导这样安排,是为了反衬王允对曹操的评价,让曹操“心怀大志”的标签示之于众。
这样也顺便把王允的见识拔高了,这纯属借光,新《三国》中的王允,还是那个不纳李傕、郭汜投降的王司徒。
曹操最末入席也是编导再造的,原著并没出现。此时曹操入席坐在最后;讨董卓时,刘备坐的是也是末席,两处遥山相应,英雄总有不遇时。这些是编导有意为之,在之后的剧情,用曹操的台词来点破了。
随后,在王允房中密谈,新《三国》曹操的表现就截然不同了。陈老师演的曹操没有一点锋芒外露的神形,在二人的交谈中,一直是四平八稳,娓娓道来,“胸中有荡云机枢,外露却云淡风轻”。鲍老的曹操是奸于外,雄于内;陈老师的曹操,是奸于内,雄于外;3年前,于何伟老师演的曹操,博采二家,奸、雄并于内外。
此外的王允拿出质朴无华的七星宝刀那一处,可以用“大巧不工”四个字做注解。
总之,且不论历史的曹操形象如何,新老《三国》这两个版本的曹操,有着交集但不重叠的性格。相交的部分是行刺董卓,兴复汉室的志向、机敏聪慧的才智和深远的用心。不同的是,老《三国》的曹操多了一份热切激情;新《三国》的曹操多了一份坚韧。
紧随其后,就是曹操行刺董卓的正戏。二版曹操性格的不同,该如何去欣赏两个版本刺董的桥段,请大家关注明天的推文。(待更)
上一篇文章,小编谈论了为何新《三国》以曹操刺董为开始,喜欢的朋友可以看一下:
新《三国》的开端不同寻常!什么原因?这些不可不知道(上)
新《三国》的开端不同寻常!什么原因?这些不可不知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