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里面,滕梓荆在13集的时候,就领了盒饭,消失在观众眼中。
他虽然消失了,可他给观众留下的印象却很深刻。
他像烟花一样,开放在黑夜,很绚烂,精彩,让人无法忘怀。
小说作者猫腻写的《庆余年》,滕梓荆在牛栏街只是断了一只手,可编剧却让他死在那里,为何呢?
有的人虽然死了,他还活在人们心中;有的人活着,却已经死了。
滕梓荆虽然死了,可他活在范闲的心中,成了范闲成长路上的推动器,随时提醒范闲,你想要悠闲的生活,那么还会有人因为你的悠闲而牺牲。
滕梓荆死在牛栏街,有两个深层的原因:
第一个:从功能上来说,滕梓荆的离开是范闲心智转换的开始,变得成熟的动机。
滕梓荆是他京城的第一个朋友,从澹州开始,他们相互影响,相互帮助。范闲是滕梓荆的避难所,庇护滕梓荆到京城,滕梓荆是范闲的引路人,告诉范闲关于京城的消息。
到京城后,滕梓荆作为已经死了的人,不能正大光明出现在人前,加上他本身孤僻没有什么认识的朋友,只能通过范闲查探自己的家人。
王启年为了让范闲忘记滕梓荆的家人,修改了文书,让范闲以为滕梓荆已经没有家人。
因为误会,滕梓荆想要找郭宝坤报仇,滕梓荆为了不连累范闲,假装和范闲绝交,范闲为了不让他送死,亲自套郭宝坤麻袋,把一切责任懒在自己身上。
因为这件事,范闲差点做了牢。这样的情义,让滕梓荆感动。
后来终于找到了家人时,他本可以天天在家陪着孩子妻子,可范闲无人可用,他想要报答范闲,自愿成为范闲的属下,为范闲马首是瞻。
其实从滕梓荆回来的那刻起,范闲的心态已经开始变化,他把滕梓荆当做了朋友,属下,更是知己。
他们两个人不管去哪里,都形影不离,范闲想着等我和鸡腿菇娘结了婚,就带着她回澹州老家,到时候滕梓荆一家就可以安心生活在一起。
范闲不想参与二皇子,太子之争,也不想要什么内库财权,更不想成为娘亲那样的人,改变整个世界,与统治阶级为敌。
滕梓荆很喜欢范闲,范闲没有什么等级之分。范闲喜欢滕梓荆,什么都不会问,只会做,两个人培养出了特别的默契。
二皇子第一眼看到范闲,很讨厌范闲,可他表面上表现出对范闲很是欣赏,常常邀请范闲出门喝茶。
这次范闲就是和滕梓荆一起去喝茶,经过了牛栏街,才有了滕梓荆遇害,范闲转变的开始。
也因为这次刺杀,让范闲的想法开始改变。他已经处于旋涡之中,要么崛起与人抗衡,要么颓废,身边的人再因为他而死。
滕梓荆只有死了,才能让范闲真正的成熟。因为活着总有方法补偿,可是人死了,什么方法都没有用。
曾经不想对面的局面,因为滕梓荆的死,他不得不面对。
曾经想要安逸过完一生的想法,因为滕梓荆的死戛然而止,安逸只是留给死人的,活着的人,处于漩涡中的人没有安逸一说。
要么面对现实,努力争取,要么逃避责任,继续有人买单。
第二点:滕梓荆的角色更加饱满
一个角色塑造好还是坏,不是用戏份多少来定义的。就如梅执礼,他就出场几次,每次时间也不算多,可他给人留下的印象也相当深刻,让人对这演员的演技很是赞扬。
戏份不在于多,在于精,在于角色的饱满和丰富。
滕梓荆存活了13集,出现的每一集都让人印象深刻。他有狭义的心,却没有很高的身份作为支撑,从狭义变得自私,这是一个正常的转变,人受到了打击,很多以前的想法都会慢慢变化。
可是当范闲帮助他良多时,他的狭义之心又被激起,他想要保护范闲,帮助范闲,这种自然而然的流露,让人觉得这个角色就该这样,不突兀,好像你我心情转变一样。
接着滕梓荆为了范闲身死,这个是必然的。
滕梓荆的死推动了他的大义到最高潮,可这次他是心甘情愿的,也是开心的,为知己而死,而家人也不会出现曾经无人照顾的情况,他是死而无憾的。
这种离开,对于观众,对于范闲来说,是残忍的,是无情的,甚至有些难以理解,这么好的人为何要死?死了多可惜。
我们看电视或者小说,常常为一个角色的离开而悲伤,也会为了一个角色的喜悦而喜悦,这就是作者和编剧的高明之处,抓住了观众的心。
因为离开而遗憾,因为遗憾而想要知道后面的结局,到底谁杀了他,观众想要一探究竟,想要为他“报仇”,就算知道最后是谁设计杀了他,还是会对他久久无法释怀。
所以滕梓荆的离开,不仅推动剧情的发展,也让观众对这个人物更加深刻的认识。
角色“合理”的离开是一种技术,让人对他遗憾又念念不忘。
看完了整个《庆余年》电视剧,不知有没跟我一样的人,对于滕梓荆这个角色一直念念不忘,外冷内热,侠骨柔情,士为知己者死。
他像一束烟花,照亮了天空的黑暗,瞬间归于平静,给人们留下美好和精彩。
他如昙花一现,呈现出最美的姿态,给人最好的视觉效果,却很快消失。
为他遗憾,为他可惜,为他难过,更多的是为他的士为知己者死的赞美。
总结
滕梓荆为何要死?作者不想留下遗憾,只让他断了手,依然活着。
编剧却想让人物更加立体,更加饱满,就让他死在了牛栏街。
滕梓荆的死更能让范闲反省,反省自己的想法,反省自己的将来,从一个不争到必须争的过程,必须有一个大的改变,而滕梓荆的死亡成为范闲成熟转变的导火线。
滕梓荆的死完成了自己的角色功能,也完成了范闲的转变,起到了双重作用。
虽然他离开了,他却活在了观众的心里,活在了范闲的心中。
烟花易冷,昙花易现,可以照亮天空,可以美极一时,哪怕最终易冷易现,那何尝不是一种痛快和洒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