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上午,市政协报告厅举行了一堂特殊的党史课,市政协委员们与《觉醒年代》主创团队面对面交流,共同重温共产党人的初心梦想。市政协委员们纷纷表示,不忘初心,一起续写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
相隔百年,年轻人感动年轻人
对话从《觉醒年代》一路飙升的口碑开始。《觉醒年代》总制片人、北广传媒影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国华说,在刚刚过去的清明节,上海有许多青年人带着鲜花,以及炒南瓜子、花生、苹果等去陈延年、陈乔年烈士墓前祭奠,鲜花中插着的卡片上写着“山河犹在、国泰民安,今天的幸福生活如你所愿!”
《觉醒年代》导演、北广传媒影视股份有限公司艺术总监张永新曾经把剧中角色的生卒年列出来,发现剧中那些时代风云人物,绝大多数集中在当时的“80后”“90后”甚至“00后”,和现在的年轻人形成了一种奇妙的呼应关系。“作为当下拥有幸福生活的年轻观众和朋友,回溯那段历史,我们能感到热血是可以薪火相传的,家与国是可以薪火相传的。”
这场戏看哭很多人
剧中,陈独秀送两个儿子去国外勤工俭学,镜头平行剪切了陈延年、陈乔年两兄弟慷慨赴死的片段,镜头语言表现出的震撼和悲壮,让很多人潸然泪下。“我们剧组有个‘95后’的工作人员,这场戏看了50多遍,看一次哭一次。我就问她,这个故事你已经了然于胸,是什么感动了你?她说是精神。”张永新说,“能够让年轻人感动的精神是什么?我认为是爱这个国家、爱这个民族的大爱与大美。这就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精气神。”
市政协委员、北京电视台主持人李扬薇也被这场戏感动,她说,当时刚刚结束北京新闻的直播,到食堂吃饭,电视里正好就播出这场戏,她是哭着吃完了晚饭,“这场戏让年轻人产生了一种共情,一种共鸣,从而激发更多的年轻人能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贡献自己的力量,这就是这部戏给年轻人最好的教育。”李扬薇说。
号啕大哭和默默流泪
《觉醒年代》编剧,曾任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秘书长、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三编研部主任的龙平平说,《觉醒年代》有两场戏他写作时就热泪盈眶,一场是陈独秀送别儿子,另外一场就是“南陈北李相约建党”。
谈到这场戏,陈独秀的扮演者于和伟说:“没排到这场戏的时候我就和导演说,陈独秀在海河沿儿上这场戏,一定要失声痛哭、号啕大哭!”“演着演着给自己演忘了!”李大钊的扮演者张桐透露了一个细节,“这场戏,如果是张桐,可以号啕大哭,但是以李大钊的性格,他能够泪流满面,但是不可能号啕大哭。”这也就有了后来剧中“陈独秀”号啕大哭,“李大钊”默默流泪的场景。
“为了让中国的老百姓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为了让穷人不再受欺负,人人都能当家做主……”大屏幕上,“南陈北李”诉说着宏愿,打动着屏幕前的每一个人。“南陈北李相约建党是史实,但场景是虚构的,这个场景是整出戏的‘戏眼’,落在一个初心的点上!中国共产党为了什么?为了老百姓!”龙平平说。
这场“对话”持续了2个多小时,掌声与泪水交替。市政协委员,北京联合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李学伟说,“这场‘对话’震撼、生动,我们更加有动力和激情,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中”。市政协委员们纷纷表示,要和广大人民一起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一起续写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