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琉璃》由《琉璃美人煞》原著小说改编而来,播出后反响平平,却没料到到后来掀起了2020年暑假的仙侠剧风云。
这部剧在该时期,获得了“一周华语口碑剧集榜单”排名第7。
剧中的每个人物,性格色彩鲜明,人物饱满立体,每个人都在想办法争取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他们的行为动机,其实都有源头可循。
目前超前点播更新到53集,死的死,伤的伤,到头来才发现他们不过是殊途同归。
上次被司凤的爹——大宫主的死所撼动到落泪,而这次,乌童的结局却也令人唏嘘。
写了一段分析乌童的小短文,看得出来,有不少人对乌童这个角色是恨不起来的。
这已经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世界,但仍旧无法避免有人带着偏见去看待剧中的人物角色。
我们承认,乌童的的确确算不上好,倒也不至于十恶不赦,不得好死。
站在除了乌童之外的其他人,尤其是玲珑和敏言的角度去看待,乌童确实是可恨的,他是一个棒打鸳鸯,剥夺他人幸福的“强盗”。
但我想站在乌童的立场上去看看他所经历的一切,而不是站在“上帝视角”去评判每一个人的不是。
在死前,乌童才大彻大悟,自己这一生追求的,并不是找五大派报仇,也不是一统天下,不是获得至高无上的权利。
到头来他自己才明白,他想要的,只不过是玲珑注视的目光。
焚如城门外,乌童当着玲珑和璇玑的面说,获得了再至高无上的权利又如何,自己想要的那个人不在身边,也没什么意思。
他说的,不仅仅是司凤对璇玑,也是他自己对玲珑。
他是爱玲珑的,当然,这并不是他后来伤害玲珑的“借口”。
这爱,对玲珑来说虽然是残忍的,是可怕的。可对于乌童,却是苟且活着的一种“信仰”。
一个人,因为做错了一些并不是不可原谅的事情,也不能就此失去改过自新的机会,因此不能再得到任何人一丝一毫的“偏袒”。
我并非想偏袒乌童,只是看到他的结局,算不上悲惨,可难过到底是有的。
纵观乌童的一生,从初次到少阳见到玲珑,第一眼就沦陷了。
在簪花大会上想要获得头筹,太想赢的心,和并不能支撑自己的功力,让他犯了比赛的禁忌。
又因为太心高气傲,误伤了少阳派掌门之女褚璇玑,自此被逐出师门,成为了五大派追杀的人。
一成一败皆在转瞬之间。
原本就有些嚣张傲气又不服输的乌童,因为喜欢玲珑,却无法博得所爱之人的目光;因为想要获得第一,又不小心成为了被正义门派追杀的人。
这一路上,他苟延残喘,被逼无奈,只好投入了天墟堂门下。
而天墟堂,却是妖的聚集地。
在天墟堂的乌童,几乎已经失去了正义门派所持有的对待正义的维护,他内心充满了嫉妒和仇恨,更多的不满让他逐渐地走上了歧途。
归根结底,他不过是为了保命。
保命,大概没有什么错吧。
台剧《我们与恶的距离》中,剧中的律师想要去分析罪犯背后的行为动机,知道根源的话,便可以杜绝这些事情的再次发生。
而乌童,在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这类人。
他做的恶事其实数得清楚,走的每一条路都是没得选择,包括投靠天墟堂,进入离泽宫,最后被元朗当做替死鬼成为了半妖之身……
一路上走来,乌童的选择方向,几乎都是有人在后面推着他一样,他自己却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
对待玲珑,是乌童的经历让他心有怨恨又无处发泄,那爱到极致的心理逐渐扭曲,把所有的不堪和痛苦,都在天墟堂发泄到了“花妖”的身上。
有人说,他是太过年轻不够懂爱,他对玲珑的喜欢也有些男孩子气,倒也有理。
这样的爱是任性的,是不够成熟的,也是占有欲较强的。
而后期,玲珑另一半魂灵覆盖到花妖这个替代品身上,对乌童的依赖和喜欢,渐渐融化了乌童。
可以看到,那时候的乌童,对于“玲珑”是宠溺和纵容的,也充满了无限的温柔。
也是这段经历,让后来的乌童在临死前明白玲珑对于自己的重要性。
死前的乌童变得成熟,突然才大彻大悟。
他知道自己一生为报仇一无所获,虽然踌躇满志却总是没有好的运气。经受了太多的伤害和残忍对待,即便是被元朗推到黑水潭里,他依旧没有死。
是那份对玲珑的喜欢,才支撑着他活下去。
看到玲珑的剑刺了过来他也没有躲,这一剑对他和玲珑来讲,或许都是一种解脱。只是他此刻才明白自己一生的追求是什么。
出身寒门,想要的东西都得不到,被众人追杀,处境所迫,没有朋友和家人,没有任何人的帮助和提点,像乌童这样的人,变坏是必然的。
可乌童不管自己有多惨,也会在内心为玲珑留下一块柔软的地方,尽管这一点柔软,伴随着他的经历也夹杂着更多的挣扎和矛盾。
那些经历让他身上的戾气越来越多,而对玲珑的喜欢,是和这些戾气抗衡的唯一武器。
玲珑和乌童的不幸,都在于他们遇到了对方。
但一个人的种种遭遇,并不是完全都是个人的主动选择,很多事情是被迫无奈。这一点印证在乌童身上,得到了实实在在的体现。
换言之,如果乌童喜欢的那个人,后来也钟情于他,而他还有一个对自己适度宽容和引导的师傅,也不至于沦落到最终的下场。
如果可以重新安排,希望玲珑和乌童不要再遇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