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冰姿
在英雄的胶东大地上,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抗战传奇故事,这里,无声的力量唤起七十多年前的峥嵘岁月,望着镌刻着的两万多烈士的英名,人们的眼睛湿润了,心灵震憾了……洗净硝烟,沐浴和平,让我们再次缅怀在抗日战争中英勇牺牲的英烈们用他们大无畏精神力量铸成的历史丰碑。
在胶东革命烈士陵园东山山麓,有一处烈士的墓碑掩映于苍松翠柏间——他就是中共胶东区东海特委书记、东海指挥部指挥兼政委于克恭。
赤子之心孕育正义 雄鹰展翅搏击长空
于克恭,又名王克、王志恒、李保山,山东省乳山市地口村人,出生于1907年。家境世代清贫,饥寒交迫。有家人13口,仅有土地3亩,只得租田生活。于克恭自幼性情稳健,不苟言笑,明亮的双目充满坚毅的神采。一颗赤子之心孕育着爱憎情感。在饥寒交迫的生活煎熬中,又挣扎了几年,由于租捐渐重,生活濒临断炊,不得已之下,于克恭来到白石村宋家缫丝坊当了童工。爹妈虽不忍心儿子离家受苦,迫于生计,只得含泪应允。
临行前,于克恭望着形容枯槁、泪水簌簌的父母,心如刀绞。他刚强地吞下眼泪,夹着破旧的薄被,离开从未久离的家门,走上艰辛的求生之路。
缫丝坊的东家兼老板“宋蝎子”比蝎子还毒,压榨、虐待工人,心黑手狠。一天,童工王树梓(海阳后庄人)被老板困饿一天,罚跪通宵,次日,“宋蝎子”逼其上沸水锅捞茧,于克恭怕工友困饿交迫,晕倒锅里烫死,便与东家讲理,激怒了“宋蝎子”,将于克恭撵出缫丝坊。工友们凑钱买了1双布鞋、20个火烧,给于克恭践行,穷弟兄们依依不舍,洒泪而别。此时,天气骤变,风雪交加,于克恭望着漫天飞舞的雪花喃喃自语:“当今世道比风雪还冷酷,推不翻冰冷的世界,穷人就不能过保暖的日子。雪越紧,风越大,我越不怕!”他顶风冒雪,迈开大步向家乡走去。
走着走着,在一棵枯树洞里,发现一个眼窝深陷,双目失神,瘦得皮包骨头的小叫化子,蜷缩着遭受饥寒、瑟瑟发抖的身子,于克恭顿时心肠酸痛,忙递给他10个火烧,6角纸币。可怜的孩子颤抖着双手接过火烧和钱,悲切地哭着说:“好心的大哥!”于克恭两眼噙泪握着孩子冻得发紫的冷手说:“小兄弟,咱们都是吃着黄连长大的苦孩子,苦人才知苦人心。”二人的泪水浇流在褴褛的衣襟上,凝结成白白的冰凌。风雪无情,催促着于克恭匆匆赶路。一路上他饥肠辘辘,可他紧紧腰带,舍不得吃半个火烧,留着带回家去给爹妈、弟妹充饥。
1931年,于海洲借了邵里村富户王香圃50元大洋做生意,言明4个月本息还清,由于克恭的叔父于学仁作保。贷款如期付还,分文不欠,可是丧尽天良的王香圃血口喷人,诬说未还,强迫保人还债,于克恭义愤填膺,到王家与之唇枪舌战,据理力争。王香圃兽性残忍,喝令狗腿子暴打于克恭,他拼命反抗,后被扣押在黑屋子里。
于克恭不畏强暴,寻机逃出狼窝,奔赴县衙告状。“衙门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黑暗的旧社会,哪有穷人讲理的地方?于克恭败诉,气炸心肺,乡人也愤愤不平。于克恭攥拳怒呼:“告不倒王香圃决不罢休!”于是上诉到烟台地方法院。因王香圃上下买通,官司迟迟未判,于克恭不畏势、不气馁,不屈不挠,一告再告,状状理正词严。他又发动乡亲联名共举王香圃欺压百姓的罪状,官畏众愤,被迫判处王香圃“诬赖良民”之罪。于克恭的官司打赢了,劳苦大众扬眉吐气,拍手称快,土豪劣绅威风扫地。
于克恭上诉状。
苦痛生活的磨炼,斗争恶邪的风波,使于克恭对社会、对人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财主、老板残忍、骄奢;穷苦人受尽饥寒、凌辱,这样的黑暗社会必将为光明所代替。”意识鼓舞着于克恭的行动,他像雄鹰展翅一样,搏击长空,驱散阴霾,迎来光明。
1932年,于学仁资助于克恭在本村成立了平民夜校,于克恭担任教师,吸收青少年义务入学。课程有《三字经》《百家姓》《千家诗》《万事不求人》《日用杂字》《通俗尺牍》《应用文》和练习珠算、记账、写信、写毛笔字等。因教材通俗易懂,于克恭教学循循善诱,热情认真,教法切合实际,所以学员很快发展到了四五十人。于克恭还通过讲《瓦岗寨》《水浒传》《李自成》《洪秀全》等故事,巧妙地揭露人吃人的社会现实,抨击贪官污吏、土豪劣绅的罪恶行径,号召穷苦百姓只有团结起来,跟土豪劣绅斗争到底,百姓才能过上好日子。他每次讲的故事,都像一场甘霖,滋润着久旱的禾苗焕发生机。是年9月,菏泽人宋宪章(宋斌甫)任牟平县县长,“新官上任三把火”,10月,他以改定田房税契价格为烟幕,达到欺世盗名,笼络民心,维护县太爷金交椅的目的。宋宪章暗中与秘书兼一科长巩丕鉴(濮阳人)、二科长王集舜(即墨人)、公安局长于兆鸿(即墨人)等,沆瀣一气,共谋舞弊,以征收特别捐为名,从中自肥。
衙役如狼,闹得百姓惶惶不安,一日数惊,为缴不上苛捐而挨骂挨打、蹲监,外逃者比比皆是,因而怨声载道,众怒鼎沸。于克恭趁热打铁,以平民夜校学员为骨干,分头发动乡民抗交特别捐。百姓纷纷响应,抗捐抗税条件很快成熟。在人们跃跃欲试的时刻,于克恭冷静地想:贪官污吏为政不仁、狡黠残毒,只可智斗,不能硬拼。县政府政务警察队一班长王毓,爱财如命,酗酒成性,人们给他起了个绰号“醉狼”。阴历十二月初二,王持火签到崖子一带逼催特别捐,于克恭准备巧施智谋生擒“醉狼”。这天,于克恭等人假装毕恭毕敬地迎王毓进村,待若上宾。首先投其所爱,奉献大洋60元,王毓见钱眼红,贪婪地望着白花花的大洋,口称“无功不受禄”,转眼下了腰包。接着入席畅饮,于克恭等殷勤敬酒,王毓像苍蝇见血一样,喝得醉如烂泥。于克恭随后搜出大洋、火签,又将背后的印鉴撕掉,在王毓口中塞上棉花,捆绑结实,抬入带篷的大车,以棉被掩好。于学仁、于克恭等带领着乡人和吹鼓手,赶着大车赴牟平城为宋县长敬献颂匾、颂联。在鼓乐声中,耆老、会首把匾、联送进大堂,宋宪章盛装笑迎,吩咐侍人悬匾、垂联。于学仁朗朗说道:“宋县长初莅兹土,即施德政,改定田房税契价格,惠及百姓。预冀德政将来更广更厚,小民受泽,感激涕零,特献‘造福宁海’金匾,‘宪宪翕翕爱民如子,章章法法为政以德’锦联,以颂县尊大人之德!”宋宪章巧舌如簧自谦几句,望着匾联,心花怒放。这时于克恭阔步登堂,鞠躬禀报:“兹当大人施惠泽民之际,竟有不法之徒冒充政警,私收捐税,诋毁大人名誉,请父母官究办!”宋宪章觉得事情蹊跷,故作镇静,着于克恭带狂徒上堂,王毓见了主子正要诉说,被宋厉声呵止。于克恭侃侃陈述:“该徒一无票证,二无符号印鉴,冒充无疑。”对证无讹,宋宪章心恨却面带笑地对于克恭说:“事关法纪须明察严办。”一声令下将王毓押于班房候审。接着吩咐厨房设宴接待来宾。
于克恭等事先已请开明绅士于清泮(举人)、王照琴(原劝学所所长)、常瑞基(商会会长)等从中说项,为宋县长沽名钓誉,使宋宪章骑虎难下。宋宪章久经官场,老奸巨猾,只得将计就计,顺水推舟,为缓和民愤,对横征苛捐杂税有所收敛。这场斗争的胜利,使于克恭的声誉在群众中大大提高。
金风送爽,枫叶秋声,野菊绽蕾,斗寒傲霜。1933年秋,经于芹生、于自聪(冲)介绍,于克恭光荣加入了向往已久的中国共产党。他像抱香枝头的傲霜梅花,在“其色惨然,其意萧条”的悲冷世界,不屈不挠地同一切土豪顽匪进行坚强的斗争,以实际行动实现了入党誓言。
时值内忧外患时期,于克恭不遗余力地秘密进行筹建党组织工作,使当时的党组织迅速发展。他曾先后介绍8位亲人入党。其叔父于学仁把留作扩展烧锅的资本,献给党做活动经费,并在开设烧锅的场所建立党的联络站。于学仁成为精干的地下交通员,后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忠贞不渝,壮烈就义。于克恭还注重培育下一代的革命接班人,其长子于琴受到爸爸的熏陶和教育,踏上革命征程,成为出色的文艺工作者。蒋介石对日寇抱不抵抗政策,日本帝国主义疯狂侵华,国难当头,于克恭热血沸腾,挺身而出,在地下党的领导下,积极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努力做好组织群众工作。他经过多少不眠之夜,呕心沥血编写话剧、小调、诗歌、传单,揭露蒋介石的卖国行径和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罪行,激发群众的反蒋、抗日热情。他曾一夜行程八九十里,沿途张贴标语,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扩大党的政治影响,呼唤人民精诚团结抗日救国。于克恭以充沛的革命活力,日夜奔忙,工作搞得有声有色。
铁窗炽火潜流击冰
岁月峥嵘,地火奔腾。1934年,于克恭担任中共牟平县委书记。此时,国民党反动派疯狂地进行剿共、防赤活动,白色恐怖笼罩着胶东半岛。面对严峻的形势,于克恭胸怀大志,不畏强暴,宏略在胸。他带领着地下党员、革命干部及进步群众,群策群力,排除困难,机智勇敢地与敌人展开斗争,发展党的事业。在牟平,积极开展建党、建政、建军,建立救国团体及发动群众运动,进行对敌斗争和生产自救。他的实干精神,耿耿忠心,鼓舞大家积极投入革命洪流。
中共山东省委遭破坏后,地方党组织与省委失掉联系,后来,于克恭受中共胶东特委的派遣,长途跋涉,经历艰险到达天津市向北方局汇报工作。回来时,将北方局的机密文件、重要指示,裱糊在糕点盒里。一路上,栉风沐雨,备受艰辛,终于安全地返回胶东。特委遵循北方局的指示精神,结合胶东的实况,把半岛的工作开展得别开生面,成绩斐然。
由于叛徒告密,于克恭于1934年10月16日被牟平国民党县政府逮捕入狱。逆境中,于克恭的丹心傲骨,铮铮铁言,震慑了群魔众蜮;他的高风亮节,浩贯长虹,垂范后世。
刀枪林立,杀气腾腾,刑具凶布,阴风惨惨。县长周义章、公安局长黄云阁、民团大队副刘子元端坐法庭,昼夜审讯政治要犯。于克恭昂首挺胸,走上法庭。周义章瞪着狡黠的三角眼故作斯文地说:“犯上作乱,罪孽弥天;安分守己,宁人息事,方为识时务的俊杰……”于克恭冲着周义章怒斥道:“日本鬼子犯我国土,杀我父老,烧我房屋,抢我财物,到处是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惨景,再安分守己,中国就要亡国灭种!”咄咄逼人的铁言,刺得县太爷如坐针毡,神态窘迫。
黄云阁皮笑肉不笑地说:“克恭!老朽年逾天命,且多疾病,无力率警,绥靖地方,阁下血气方刚,胆识皆备,若肯与周县长同心协力,共治牟邑,我情愿把局长职位让与阁下。”说着把大盖警官“桂冠”递给周义章,周擎着“桂冠”对于克恭说:“请莫辜负云翁‘礼贤下士,任人唯贤’的厚望。”于克恭识破了他们的伎俩,强作笑容,接过帽子踏在脚下,横眉怒言:“今日取你们的帽子,明天杀你们的脑袋!”气急败坏的刘子元咆哮着抽出鞭子打向于克恭,于克恭昏死过去,经凉水激醒,周义章吩咐施用新制的酷刑——“星星之火”,即是在细孔铁筛里,放入烧红的炭屑,吊在半空,让受刑者卧倒筛下,衙役摇动铁筛,炭火纷纷落于脊背。
周义章狞笑着说:“本县长要以‘星星之火’治‘星星之火’。”于克恭雄卧筛下,针锋相对:“你们的‘星星之火’可以燎人;共产党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哈!哈!哈!”……
夜空,阴霾密布,大地,万籁俱寂。凶神恶煞的衙役们拖着于克恭进了牢房。难友们把他架到发霉的烂草铺上,淌着泪水为他擦血包伤。于克恭艰难地睁开眼睛,望着难友们焦灼的神情,忍着剧痛,用低弱的声音劝导大家:“英雄泪花莫轻弹。黑暗即将过去,光明就在眼前,在恶劣的环境中,我们要当好汉,莫当懦夫,我们要经得起刀斧、镣铐的考验。”
夜,阴森得凄凉恐怖,惊雷在天际滚滚轰鸣……
第二天,周义章对于克恭施尽酷刑,但于克恭未屈英雄之膝,未低高贵之首,未启涉密之口。周义章黔驴技穷,绝望中只好将于克恭押往济南,请山东省高级法院审判。于克恭从被捕那天起,就立下誓言:头可断,血可流,志不可改,节不可变,密不可泄。高级法院“恩”威并施,审讯多次,始终未获把柄,最后以“危害民国”的“莫须有”罪名,将于克恭判刑2年半,转到湖北省反省院服刑“悔罪”。
牢狱中,难友们来自各地,素不相识,却有着共同的语言和一致的目标。残酷的刑讯,非人的待遇,使大家更加认清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狰狞面目,更加仇恨这黑暗腐败的政府。在此情况下,于克恭积极发挥骨干作用,组织难友们进行学习,提高觉悟,坚定立场,进而鼓舞难友们团结一心,向反省院开展各种形式的斗争。
于克恭时常利用放风的机会,同其他同志进行秘密联络。后因看管严紧,面对面的接触容易暴露,只得利用巧妙、隐蔽的方法进行联系。有时他们把要传递的内容预先写在碎纸或手上,放风时放在预定的地方,难友取去后再暗中传看;有时他们利用暗语进行联络。就这样,于克恭在狱中同难友们团结起来,与狱方进行坚决斗争。他们向院方要求改善生活和卫生、医疗条件,要求读书看报。他们曾绝食3天,反对虐待,反对克扣“囚粮”,反对扣留探监人携带的合法物品,均获胜利。于克恭对难友们说:“我们不但要为今天活着,更重要的是为明天的奋斗而活着。”
“七七”事变后,共产党向南京政府强烈提出:释放一切政治犯,共同抗日救国。1937年10月,于克恭获释,转赴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又回到了党的怀抱。不久,于克恭又奉命回胶东开展工作。
纵横半岛 奋力抗日
大路上,马蹄声碎,车笛哀鸣,仆仆黄尘卷着国民党达官要员携眷驱车而逃。此情此景,于克恭对国民党深恶痛绝,更加激起他“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拳拳热忱。
于克恭风餐露宿,昼夜兼程返回故乡,旋即参加天福山起义。山东抗日救国 军第三军西去蓬(莱)、黄(县 、掖(县),于克恭等部分同志留在胶东坚持斗争。党的重托,使于克恭深感任重道远,他下定决心坚守胶东,以新的胜利报答党和人民的期望。此刻,于克恭任特委民运部长,并被选为胶东民众动员委员会主任。他根据中共中央北方局关于《共产党员脱下长衫,参加游击队,拿起武器上前线》的指示,带领同志们夜行晓宿,穿山越岭,披棘斩荆,活动在锯齿牙山连绵山麓,战斗在昆嵛山区,隐蔽在栖霞、福山、文登、牟平等县城郊、要镇,打得敌人惶惶不安。他还在各县建立青救会、妇救会、农救会、职工会、渔救会、商救会、儿童团、青抗先、自卫团等群众抗日组织。组织起 30 余万民众大军,并发动群众进行募捐、慰劳、运输、侦察、警戒、锄奸、防特工作及动员参军、参政,为以后建立东海区奠定了基础。
1939年5月,胶东分为东、西、南、北、淮北5个地区,于克恭任中共东海区特委书记,稍后,兼任东海军分区司令员。工作中,他处处以身作则,始终保持着艰苦奋斗、团结同志、依靠群众的光荣传统,遇事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披肝沥胆,忘我工作,曾有“三过家门而不入”的赞语。
于克恭经常深入连队问寒问暖,了解群众、战士的要求和疾苦,所以对各方面的工作了如指掌。一次,部队在夜间急行军时,他觉察体质较弱的秘书长背着油印机,跋山涉水,步履艰难,于是他抢过油印机背着就走;还有一次,部队露营山林,夜风冷露,警卫员王波打着寒噤,于克恭悄悄地把军毡给他盖在身上,让他温暖地入睡,自己却忍着寒冷,凭借月光阅读《论持久战》。于克恭关心群众,热爱劳动。他常跟群众一起收割庄稼,植树、开荒、砍柴……他辛勤的汗水洒在了半岛的土地上,滋润着劳动人民淳朴的心田。在于克恭的带动下,大家始终保持着高昂的革命热情,自强不息,勤奋工作。全地区党的基层组织相继建立健全起来,抗日救亡活动开展得生机勃勃,先后为西线部队输送了1000多名新战士,东海军分区也建立了一支150人的战斗队伍。大生产运动搞得热火朝天,卓见成效,基本保障了东海根据地的军粮民食。
再举义旗 创建新军
日本帝国主义在卢沟桥畔响起侵华炮声。占我北平,陷我济南,其势汹汹,侵入胶东,盘踞青岛、烟台、威海等城市。同时草莽司令乘机蜂起。赵保原以莱、海毗连区域为大本营,妄图称王胶东;苗占魁据牟平东北地带;秦毓堂独霸牟、海边区;丁綍庭称雄黄村一带;丛镜月横行文登;郑维屏肆虐威、荣;蔡晋康、陈煜分据栖霞、福山部分村镇;王兴仁操纵荣、文、牟、海、黄海沿岸的盐政、盐税。这些地方顽固派虽高挂抗日招牌,暗地里却迎合日寇,枪口对着抗日军民。日伪顽结成气焰嚣张的反共逆流,妄想把胶东共产党一网打尽。
在敌强我弱的情势下,于克恭冷静、深刻地认识到,非武力不足以战胜敌人。于是下定决心,发动群众武装起义,把敌人消灭在人民的汪洋大海里。1940年2月18日,于克恭在文登县林村主持召开了地委紧急会议。他实事求是地分析了胶东地区当前的形势,传达了上级下达的开展东海区敌后游击战的指示。经过认真讨论,缜密研究,大家一致通过:号召全区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迅速行动起来,拣枪(投降派的枪支)、夺枪,动员献枪,募款购枪,建立胶东区东海指挥部。于克恭带领大家深入各乡村,广泛发动群众,经过努力,拉起了一支1000余人、800支枪的抗日武装。
3月8日拂晓前,党政军民从四面八方涌至李仙庄。是日,飞雪初霁,天晴地洁,万道霞光烘托着金色旭日涌上天际。鲜红的军旗迎着朝阳升入碧空。特委书记于克恭声若洪钟,庄严宣布:“东海指挥部宣告成立!”这响彻云霄的声音,像擂起的战鼓,像吹起的号角,激起半岛儿女抗日救国的叱咤风云。
于克恭在胶东区东海指挥部成立大会上说:“东海指挥部的部队,是人民的子弟兵,是杀鬼子、打投降派的生力军,我们要在党的教导下,在人民的支持下,锻炼成一支战无不胜的人民武装。同志们!三军在西,东海指挥部在东,东西对击,把敌人消灭在巨大有力的虎钳之口,打出胶东的新局面。”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打倒投降派!”
“保卫胶东!保卫祖国!”
“保卫人民!保卫革命!”
“保卫中国共产党!”
……
阵阵口号声,激昂雄壮,飞传胶东大地。
于克恭担任东海指挥部指挥,他与其他领导人同心协力,率领部队灵活机动地开展游击战,依靠人民群众,采取猛打、巧打的方式,取得了胜利。此后,这支人民的武装,迈开英武、矫健的步伐,踏上了新的征程。
横揽河水 一奠忠魂
1940年4月14日,中共东海特委、东海指挥部接到威德山一带党组织的火急报告:国民党投降派郑维屏、王兴仁部200余人,在人称“豺狼营长”王特功的带领下,在林村一带烧杀抢掠,恣意骚扰,并杀害了东海特委军事部长宋干卿,盼东海指挥部速速出兵,拯救人民。
于克恭悲愤交集,怒火冲天,立即与几位领导研究,决定挥师讨寇,报仇雪恨。15日清晨,于克恭率部队飞速挺进,行至母猪河畔,同劫掠已毕的敌人遭遇。敌人轻蔑“土八路”武器低劣,不堪一击,疯狂地向我军狂妄射击。于克恭剑眉怒锁,从容不迫地指挥战斗。他果断下令:齐鸣排枪击敌。敌受迎头痛击,挫伤凶气。王特功挥枪咆哮:“谁敢怯战,老子崩了他!”心腹喽啰随声呐喊:“谁敢怯战崩了谁!”一场恶战展开了。
于克恭报仇心急,拯民情切,亲自抱着仅有的一挺轻机枪,双眼冒火,勇猛扫射敌兵,又命令战士投集束手榴弹击敌。敌人的火力十分凶猛,双方均有伤亡。这时,于克恭左臂挂彩,剧疼灼心,忙将机枪交还射手,恳切叮咛:“好好保护它,狠狠打击敌人。”话没说完腹部连中两弹,倒在血泊当中。于克恭自知性命垂危,急忙把手枪递给王波,用微弱的声音说:“小王……把它交给党……同志们!日寇投降派必败,我军必胜!”随后永远闭上了双眼,年仅33岁。
指挥员一声怒吼:“齐投三颗手榴弹,为司令员报仇!”英勇的战士们,勇如猛虎,势若蛟龙,冒着弥漫的硝烟,冲向敌阵,奋战两个多小时,打得敌人狼狈而逃。战友们以响亮的凯歌,告慰血染河畔的英灵,军民们流着眼泪奠忠魂。
于克恭的革命情操、勇敢的精神、忠诚爱党、爱人民、爱祖国的思想,将与日月同辉!
于克恭烈士墓。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