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屈原的死因众说纷纭,目前的主流观点认为他是因政治忧愤而投汨罗江自沉。因为屈原死前做的那首绝命词《怀沙》,诗中写道:“知死不可让,愿勿爱兮。明告君子,吾将以为类兮。”自杀的方式已然是向江中一跃,拥抱泥沙。对于这个观点,我记得胡适先生就提出过质疑,《怀沙》诗中的许多词句其实并不符合屈原的风格,很有可能是后人根据他的死亡而炮制的一篇作品。
另外还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他是被谋杀的。在屈原生活的楚国,许多官员重臣避不掉谋杀他的嫌疑,譬如子兰、靳尚等等。但此时屈原已经被贬放,除非有非常特殊的原因,否则就没必要再去杀害这个“无用之人”。
既不是为国投江,也不是政治原因。那么,屈原究竟是怎么死的呢?
各位殊不知屈原对爱情的浪漫性是相当向往的。他写过许多情诗,其中《湘夫人》最为瞩目,不得不说屈原对“湘夫人”投入了不同寻常的眷恋与爱慕。诗中写道:“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纵观全诗可以看出,这位美女一定貌美惊人,而且地位崇高。她因为种种原因无法与屈原公开在一起,只能和他秘密幽会。符合这些条件的女人还有谁呢?能想到的就只有王妃郑袖了吧。再者“湘夫人”三字就暗示了:“湘”代表楚国;“夫人”即楚王的老婆。
屈原与郑袖的关系不幸被楚王发现,以至于惨遭放逐,与湘夫人失去了联系。公元前296年,楚怀王病逝,立太子为顷襄王。耐人寻味的是,心灰意冷的屈原闻听此讯后却是怀有一丝希望的。那时的屈原竟然相信湘夫人一定会说服顷襄王,让他重返京城,东山再起。不料楚国朝臣却遵照楚怀王遗命,为防止他与郑袖复合,派人对其进行了追杀。追杀到了汨罗江,并在江边抓住了屈原,士兵们成功地将他刺杀并装进袋子,放入石块后沉入江底。残酷的一幕就这样发生了,原来,屈原最终不过是一场秘密爱情的牺牲品啊。
据说有江边游人目击了这一过程,但在当时的暴政下必须隐瞒真相,如此便造就了所谓的“端午节”:在纪念另一个楚国英雄伍子胥的日子里同时祭奠屈原。百姓们用赛龙舟比喻当时追杀的激烈场面,用粽子比喻屈原被投入江中的事实;饭团是屈原的肉体,粽叶是装他的麻袋,粽丝是捆扎的绳索。史料记载屈原原配为邓夫人,晋代《襄阳风俗记》写道:“其妻每投食于水以祭之。”不仅邓夫人投食祭屈原,传说当地百姓也投喂粽子到江中,以防屈原遗体被鱼虾吃掉。至此,每到五月初五人们都吃粽子,划龙舟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屈原死后,当时社会上不少人都不认可他,正所谓“不容于世”,直到宋玉第一个为屈原写悼词。他毫不掩饰地表达了对屈原深深的同情与惋惜。宋玉还在辞赋上吸取屈原的长处,并且继承发展了楚辞。成为了继屈原以后最杰出的辞赋家。
闻一多先生评论屈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有充分条件称为人民诗人的人”。最后不管屈原的死因为何,我们都不得不为这位香草美人的过人才华,崇高志向以及杰出的贡献所折服,都值得我们向伟大的先驱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