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学家金圣叹在点评水浒人物的时候,对打虎将李忠曾有过这样一句评价:李忠认得鲁达,鲁达却不记得李忠者,所谓卿自难记,非鲁达过也。
对于鲁智深,李忠这位打虎将过于“陌生”,但如今的我们对其却十分熟悉。第一,名曰打虎将,但打没打过虎,谁都不知道。第二,语文课本里《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鲁智深的一句“不爽利”,曾让我们大快人心。
我的童年基本上就是在四大名著连环画、拍“洋画”、玩玻璃弹球中度过的,相信跟我有同样经历的朋友们基本上都成家立业、结婚生子,已经步入了中年时代。
如今中年再读水浒,尤其读到鲁智深(当时还叫鲁达)说打虎将李忠“不爽利”时,却是莫名的心酸。
李忠,濠州人氏(今安徽凤阳),家道中落,贫困不已,元末时期那里也有个穷孩子,叫朱重八,后来改名叫朱元璋。李忠一个安徽人大老远的跑到祖国大西北靠卖艺和卖药为生,日子的艰辛程度其实和大家来北上广当打工仔没两样。至于打虎将的称号,是否真打过虎不得而知,不过谁找工作时没在自己的简历上多画两笔呢?这也可以理解。至少没听说李忠卖药卖酒,最终吃死或喝死过人命的。
所以说,这个人守原则,自食其力不偷不抢,产品质量过关。
史进到渭州寻找师父王进,结识提辖鲁达,同到酒店饮酒,半途遇到正在卖药的李忠,鲁达便邀请李忠一同前往。饮酒过程中,鲁达听闻镇关西强霸金翠莲,决定打抱不平,并向李忠二人借钱,以资助金翠莲父女。史进取出十两银子,李忠却只拿出二两。鲁达认为李忠“不爽利”,将二两银子丢还给他。三人随即离开酒店,并在街上分手。
最令人心酸的就是上一段,不管在电视剧还是在语文课本里,我们最熟悉的一段。
当初上学时,读到这里被鲁达的一句“不爽利”暗自叫好,大快人心,觉得胸中出了口气。如今回想起来,真特么想站在街边,冲着街头夜里一两点还在卖鸡蛋灌饼、烤冷面的小商贩面前,抽自己个大嘴巴子。
世人皆认为李忠小气吝啬,却有几个人曾站在他的角度想?献爱心无大小,相信在那个年代里,学校组织爱心捐款貌似不会搞个排行榜。同样,我们也不能在这里根据谁拿出来的钱多,谁就是英雄好汉。
史进拿出十两银子,史进是谁?人家是水浒全书中的非著名浪荡子弟,小富二代。而且从性格角度来讲,史进这个人看似斯文,实则随时可能走火,抢遍华阴县在他看来都不是事。水浒里多次提到十两银子,凡是牵涉到人情世故,需要钱财打理的地方,出手就是十两银子。
晁盖送雷横的人情是十两银子;智取生辰纲之前,三阮暂回石碣村,晁盖送三阮三十两银子,每人十两;朱仝雷横到宋江庄上拿人,宋太公送朱仝雷横二十两银子,每人十两,只是二人坚决不收,分给了随行的士兵;柴进庄上,宋江送武松回阳谷县,宋江给武松十两银子;潘金莲与王婆联手害了武大,西门庆给何九叔的封口费是十两银子;就连李逵给李鬼“我与你十两银子做本钱,便去改业”的,也是十两银子。
十两银子可以说是水浒的主角,这个数字不多不少正合适。一般人拿不出,体现了身份;富贵人家又无所谓,施舍了还保全了对方面子,不用去考虑还不还钱。
李忠拿出二两银子,李忠是谁?不解释。
鲁达拿出五两银子,但鲁达又是谁?人家是鼎鼎有名的鲁提辖,保卫一方治安,请史进和李忠下馆子也不需要花钱,进了店家有专门的房间、座位、器皿。要说这风气确实是有一样学一样,从宋徽宗时期到现在都过了九百多年,依然“原汁原味”。
史进钱花完了,家里还有;鲁达出门不需要花钱,他要是花钱就是不给别人面子。但,李忠不行。
卖艺的,全凭力气挣饭吃,经常还会遇见不给钱的,或者遇见了勒索的,能吃饱不容易,更别说存下钱了。这二两银子是他多久的生活费?参照第二十四回《王婆贪贿说风情 郓哥不忿闹茶肆》中乔郓哥“要寻大官人,赚三五十钱,养活老爹”便可换算得知,遇到省吃俭用的主儿,二两银子相当于一个半月的生活费。
况且卖艺是不养老的,到老了怎么办?他有后顾之忧,所以有些舍不得。用自己的地位和收入去衡量别人是有所欠妥的,梁中书可以给岳父生日随礼十万贯,是不是就可以笑话鲁达“不爽利”了?难得的是当鲁达说出“不爽利”时,李忠没有愤怒,只是小心翼翼的把银子“摸着”装回口袋,还陪着笑脸。
读到了这里,我相信你深有同感。
我们不是出身在富贵家庭的浪荡子弟,也不是鱼肉百姓的提辖,我们只是为了让这个家庭过得更体面、不断努力的中年人。我们有我们的压力,上有老下有小,一家全靠自己在吃饭,一家的希望也都在自己的身上。
梦想成为鲁提辖,我们却活成了漂泊异乡的李忠。
不要随意讲出“不爽利”,他关上房门后的日子,你永远也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