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川军请缨出川抗日。这支川军以“失地不复,决不回川”的决心,以350万壮士出征,64万军人伤亡的代价,打出了“川军能战”、“无川不成军”的威名。
抗战时,四川是少数几个未遭日寇铁蹄践踏的省份,是抗战的大后方,但四川在抗日战争中承担了40%的抗战兵力,当年大约每15个四川人中就有1人上了抗日的前线;全国抗日军人中,每5个中就有1个是四川人……四川人用血肉之躯书写了一部抗战的悲壮史诗。
电视剧《壮士出川》取材于上述真实历史背景,剧中人物个个都有原型,生动再现了川蜀将士英勇赴死出川抗日的悲壮历史。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古往今来,出征将士的悲壮豪情总是那么令人荡气回肠。
抗日川军死字旗,先烈热血标千秋!猎户出身的王长生(原型王建堂)主动请缨出征,父亲送给他的竟是一面“死字旗”:白布正中写了个大大的“死”字!
死”字右边写着:“我不愿你在我近前尽孝,只愿你在民族分上尽忠。”左边写道:“国难当头,日寇狰狞。 国家兴亡,匹夫有分。本欲服役,奈过年龄。幸吾有子,自觉请缨。 赐旗一面,时刻随身。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
短短数字,抵得上雄文万丈。寥寥点墨,淌开了血泊中的生路。这是中华民族在九死中求其一生的集体抗争下,一个平凡父亲最直率的勇烈!
川军出川时,各界普遍认为这是当时中国“最糟的军队”,装备不足,缺乏弹药、给养和医疗设备,冬天在山西打仗时,士兵脚上穿的还是草鞋。
然而,就是这样一支部队,却在抗战中进行了无数次最艰苦、最惨烈的牺牲,为中华民族的民族独立事业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面对武器装备和官兵战技术素养都强于自己数倍甚至数十倍的强敌,川军将士为何能够如此英勇顽强、视死如归?因为我们都是中华儿女、都是炎黄子孙,誓死也要保卫祖国的寸土寸地、一花一木。
剧中刻画了一个又一个栩栩如生的抗战英雄形象。学生连长张抗(后升任团长)带领属下官兵随川军北路纵队出征,转战今山西、山东、湖北、湖南等地,在台儿庄大战等重大战役中,与日军展开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殊死搏斗,通过战争的洗礼,张抗与众川军将士结下生死之谊。
战斗中,上至师长,下至士兵杨得贵、王长生、何阴阳、黑娃等人,从高官子弟的“公子哥”杨彪,到医科学院毕业的女学生夏之悦,从“混江湖”的兵痞吴天禄,到千里寻夫的奇女子郑贵芳,虽出身不同、性格迥异,但在民族大义的感召下,殊途同归,纷纷慷慨就义,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
《壮士出川》的看点之一是,战争场面宏大。从第一集一开场,就迅速把观众拉进了炮火连天的战场,剧中大大小小的阵地战、阻击战、遭遇战、狙击战,不一而足,将抗日战争的复杂性、严酷性全线展示,充满震撼与感动。
看点之二是,还原了历史面貌。该剧取材真实,编剧和导演对川军抗战历史多方考证,务求精准,尊重历史真相,故事经得起推敲和考证,使其有别于倍受观众“吐槽”的杜撰传奇剧。
看点之三是,描绘出了中国军人气吞山河的豪迈。“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数百万川军穿着草鞋和短裤提着大刀上前线为国拼命,投入到全国全民的抗战前线浴血奋战,数几十万壮士死伤,再也无法回到故乡,剧中呈现的惨烈和悲壮,带我们回到了那个“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兵”的年代。
看完全剧,主题曲《壮士一去》犹响彻耳畔:“风萧萧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血泪怆悲歌,忠魂屹山河。山河破家国没,生亦诺死亦诺,壮士无悔保家国。刀如影枪无情,战旗破尘烟落,马革裹尸英雄寞。风萧萧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慷慨征程斩阎罗,壮士出川挽天河。”
敢犯我中华者,自取灭亡!《壮士出川》通过讲述真实的抗战历史,缅怀抗战先烈,告慰那些为国捐躯的不朽英魂,同时让和平年代的人们记住战争,警醒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