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9月8日,孟小冬先生在中国大戏院上演《搜孤救孤》,南北名角汇集观摩,万人空巷。中国大戏院作为曾经的上海京剧“四大舞台”之一,厉慧良、马连良、梅兰芳、孟小冬、李玉茹、周信芳等众多京剧名家名角都曾在这里登台献艺。
2018年5月,历时6年打磨、修旧如初后,该剧院盛装回归。6月6日,“余脉相传”王佩瑜京剧传统骨子老戏展演第四季发布会在上海京剧传习馆举行,王佩瑜现场介绍说,该场演出前由董洪松、赵宏运主演《天霸拜山》,李文文、杨楠主演《得意缘》,垫戏仿当年旧例。而展演第三场中,王佩瑜将在中国大戏院重现当年经典,致敬1947年9月8日孟小冬先生最后一场公演《搜孤救孤》。
“余脉相传”这一演出品牌始于2011年12月,当时王佩瑜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汇报演出了谭元寿先生亲授的《桑园寄子》,和朱秉谦先生亲授的《琼林宴》。王佩瑜本以为帖演传统折子戏,只是对自己学习的一次汇报总结,没想到居然收获了不错的票房,从各地坐飞机来看戏的观众不计其数,这给了她莫大的鼓舞和信心。
在之后的2013年,“余脉相传”推出了系列展演,贯穿十个月,一月一戏,完成了一场持久而夯实的传统骨子老戏的学习之旅。2016年、2017年又先后推出了“余脉相传”的第二季、第三季。今年,迎来了第四季。
“余脉相传”旨在发掘、整理、复排京剧传统骨子老戏,如前三季的《朱砂痣》《南阳关》《审头刺汤》《法场换子》《芦花河》,在行业内外广受好评。“‘余脉相传’就像是一块敲门砖,带着满满的虔诚,叩开老先生们的门。他们有些是梨园前辈,如谭元寿、朱秉谦、孙元喜等先生;有些是票界高人,就是沪上谭余‘收藏家’李锡祥先生,”王佩瑜回忆这几年陆续学演了《朱砂痣》《南阳关》《秦琼卖马》《芦花河》《白帝城》《游龙戏凤》《桑园寄子》《举鼎观画》《盗宗卷》等珍贵的谭余名剧,还有包括《张松献图》《淮河营》等各流派剧目,将它们搬上了舞台。
《琼林宴》 王珮瑜 饰 范仲禹(左)
“在向先生们请艺盘桓的过程中,我大大拓宽了眼界,获得了更为专业的区分能力,而这些收获可能比获得了几出失传剧目更加可贵。‘授人以鱼’与‘授人以渔’,先生们都做到了,而我在这几年的谭余一脉骨子老戏的探索道路中,有了更高的艺术追求。”王佩瑜表示,现在自己也有能力集各个流派之长,将他山之石化作余派韵味。
此次公布的“余脉相传”第四季戏码,包括7月8日《朱砂痣》、8月5日《汾河湾》、9月8日《搜孤救孤》、10月6日《击鼓骂曹》、11月3日《法门寺》、12月29日《大保国 探皇陵 二进宫》(简称《大探二》),均在中国大戏院上演。
谈及“余脉相传”第四季创意来源,王佩瑜说,中国大戏院,原来是“三星舞台”,几易其名,却始终与京剧有着割舍不断的联系,“此番也是借中国大戏院重建之际,致敬1947年9月8日孟小冬先生最后一场公演《搜孤救孤》。”此外,第四季的演出阵容还包括有田慧、董洪松、王盾、李文文、陈麟、赵宏运、杨亚男、郝杰、顾亮、陈宇、杨楠、吴双等。
《击鼓骂曹》是王佩瑜多年来的代表剧目之一,但本次展演第四场的《击鼓骂曹》与以往不同,在常规版后面带昆曲版的“阴骂曹”。与其他剧种的交流分享,齐头并进,也是“余脉相传”的心愿。
《朱砂痣》
8月5日,“余脉相传”展演第二场《汾河湾》,将由王珮瑜、梅葆玖先生入室弟子田慧联袂出演,这是余梅两派首度合作《汾河湾》。《汾河湾》作为传统骨子老戏中的经典剧目,多年来少见于舞台,而余派版本更为珍稀。
“栓角儿戏”《法门寺》剧情丰富,行当齐全,常作为过去戏班的年底封箱戏。“余脉相传”展演第五场《法门寺》,将集合田慧、李文文、王盾、董洪松等新生代的青年优秀演员共同出演。
近年来,王佩瑜与瑜音社致力于京剧艺术当代化,通过《瑜乐京剧课》、喜马拉雅FM音频节目《京剧其实很好玩》、“王珮瑜京剧清音会”等导赏品牌,让京剧走近大众。但京剧艺术的发展还需扎根剧场,瑜音社携手上海京剧院,共同打造“余脉相传”第四季,便是希望引领大众进剧场看戏,获得完美体验。
“2018年7月8日,《余脉相传》京剧骨子老戏展演第四季将正式开启,恰逢中国大戏院重新开张,这座剧场曾经见证过京剧的辉煌,也见证过‘冬皇’的广陵绝响。我想沿着前人的足迹,亦步亦趋,同时也留下自己踏实的脚步。”王佩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