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变富有后,突然就变聪明了!那么,怎么永久消除贫穷?
永久消除贫穷的方法
荷兰历史学家罗格·布雷格曼(Rutger Bregman)在TED演讲中说,要永久消灭贫穷,解决方案其实非常简单:给钱。
造成贫穷的原因,不是缺乏知识——因此提供教育短期内效果并不好,也不是因为穷人天生具有性格缺陷,不善于做决定,真正的原因是,穷人没有钱。很多人会认为,这不是废话吗?但是罗格·布雷格曼的这个说法还真存在实验支持。
哈佛大学教授塞得希尔•穆来纳森和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埃尔德•沙菲的书《稀缺》就支持这个结论。稀缺改变了穷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然后导致贫穷的恶性循环。比如,书中的一项研究是针对印度种植甘蔗的农民的。收获甘蔗时,农民会一次性获得年收入的60%,也就是突然变得相对富有。研究人员在收获季节前后分别给农民做智商测试,结果发现,人在收获季前的智商相对于收货后要低14个IQ值。简单来说,就是人在变富有后,突然就变聪明了。
因此,布雷格曼说, 消除贫穷最简单也最有效的方式是,直接给穷人提供可以保障基本收入的钱,改变他们的生存环境,“(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即可负担每月基本的生活需求:食物、住宿和教育。完全没有附带条款,不对应该做什么指手画脚。基本收入不是一项施舍,是一项权利”;“我们这些富人不应该自认为对贫穷很了解,应该停止寄鞋子和泰迪熊给我们素不相识的穷人们。我们应该摒弃家长式的官僚主义作风,将薪水转交给穷人就可以帮助消除贫穷”。
布雷格曼说,直接给钱给穷人的方法可以是采取负所得税,也就是当人们的收入水平降低到贫穷线时,就由政府提供收入补偿。他引用了一个数据说,经济学家估计,在美国这样做的成本大约是1750亿美元,这个数字是美国军费开支的四分之一,是美国GDP的1%。
这样做的好处有两个:
直接的好处是可以消灭贫穷,让本来因为贫穷而浪费的才华被释放出来;
第二个好处是,可以促进人们对工作意义的重新思考,促使人们选择和享受自己的工作。现状是,很多人都不喜欢自己的工作,认为没有意义,一项针对142个国家的23万人的调查说,只有13%的人喜欢自己的工作。
李翔知识内参也曾介绍过,这种方法也是包括FacebookCEO马克·扎克伯格和和YC总裁山姆·阿尔特曼提倡,并且在小范围内已经试验的。
家里停水,我买了张票去大众浴池。快打烊了,只有一个女人在淋浴,但她却将所有的喷头都打开,我急忙将不用的关上。她对我说:“都打开洗澡不冷,又不是花自己的钱”。我说:“浪费水电破坏环境”。她不做声了。更衣时,她看着我头上别的发夹说真好看,问多少钱?我说了数字后,她挺惊讶,幽幽地说:“比我这身衣服都贵”。我这才注意到她衣着廉价,一脸的疲惫。一个中年女人买不起一个好发夹,让人有点悲哀。我把发夹送给了她。
这件事让我思考。我以前总以为穷是可以靠努力改变的,现在发现即使努力,但穷人往往还是穷人。
主流观点往往将阶层的天花板归因于受教育不同以及人生起点不同。而20 16年在朋友圈里广为转载的文章《寒门难出贵子》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某大银行接收一批名牌211重点大学即将毕业的学生实习,其中一个农村孩子治国在学校里是班长还是学生会干部。治国实习期间十分努力,极为渴望转正。但银行最终没要他,治国只好到保险公司卖保险,可想而知很辛苦收入也不高。
他没被转正的原因是一件小事:银行老总有一次无意瞅见治国把接待用的中华烟往口袋里塞了两盒。治国是想回家的时候带给在农村的父亲抽。他永远不会想到人生因两盒烟逆转。
因此,即使是相同的教育背景和人生起点,一个人的思维、眼界和细节成为命运的分水岭。
试着从几个故事中寻找贫穷的代码。
一、受家庭影响缺少大视野
(一)
在律师所实习的时候,我很高兴有律师让我帮着干活。不仅不要报酬,还巴不得倒找钱。因为这是难得的学习机会!当时这么想的可不止我一个。我们这几个现在做得都不错。
成为正式律师后,我有一次看到某律师让一个三十多岁的女实习律师去法院立案。我叫住实习律师,让她顺便帮我送补交的诉讼费,怕不够我多给她拿了点钱,另给她一百元打车,说打车剩下的钱不用找了。她办完事回来后,只把单据交给我,我问剩下的诉讼费呢?她对我说:“哪有白干的,谁不知道怎么回事啊”!后来听那个叫她立案的律师说,他剩下的钱她也没给。从此,整个律师所再没有人胆敢让这个实习律师干活。
实习律师来自农村,家里不穷。但她受到的家庭教育却是贫穷的教育,就是:“不吃亏、不白干”!所以她将律师让她干活视为劳务关系,而不是实践机会,更不考虑提携这种事。
(二)
也有成功翻转的例子。有一位知名的北漂律师,出身贫困农村。但他很有本事,娶了县高级领导干部的女儿。妻子受父母影响,眼界格局高于他(几个层次)。
2011年北京车牌摇号前夕,这位男律师急于买车,他想买辆二十多万的车,觉得舒适性和体面都够了,但妻子坚持要他多花几十万买奔驰,他虽然不舍,但还是习惯性听太太的。现在他每每想起此事,都佩服太太英明。
这位男律师能清醒地认识自己的长处和局限,善于听取他人意见,成功丢掉自己人生抓到的一张坏牌。
二、小富即狂,因无知而返贫
我喜欢听出租车司机聊天。几十分钟的路程,感觉被赠送了他的整个人生。印象深刻的有这么一位大连的哥:
上世纪九十年代,他倒粮油,积蓄几百万。有一个单位欠他钱,问他要房还是要车?房子在城市的较繁华地段,是学区房而且有产权,8万一套,抵债给他5套;如果不要房就要车,二十万一辆。
他说我喜欢车啊,那都是好车,而且开出去大家还羡慕。当时他的小蜜也撺掇他要车,这样他要了两辆车,自己一辆小蜜一辆,只有他老婆让他要套房还被他骂一顿,他说我有病啊!要套房我还得添钱,要房有什么用!
结果十年后,房子升值到一百多万一套,而两辆车均已报废。
他的生意越来越不好做,后来投资养殖但血本无归。闯荡社会三十年,最后只留下一套自住的房子和一辆出租车。
他说自己没文化,那时觉得谁没有房子?但是没几个人有车!我开个好车特别有面子。那几年过得是挺快乐的,但现在一想起来就后悔得想去跳海!
我问:“你没让有见识的朋友帮你出主意吗”?他说:“我哪有这样的朋友啊!那时我们这些做买卖的还瞧不起上大学的!才挣几个钱!跟我们没法比。那时我老婆想要房子我觉得女人懂什么!根本没想过什么投资理财,一点都不懂”!
三、不遵守规则,以欺负守规则的人为能力
(一)
单身女青年小雅买一楼的公寓,开发商附赠一个小花园。她在花园围上了白色小栅栏。不久楼上搬来一家人,这家的老汉在小雅栅栏的缺口处种了棵枣树,不仅占了花园的一角,而且那是进入花园的必经之路,小雅的腿被枣枝的刺刮破了几次。
找到老汉,小雅说:“花园是我的,请你把树移走”。但老头很蛮横,要小雅挪栅栏给树让地方。他说:“我儿子在小区买房,花园有我儿子一份!”小雅火了,一改斯文怒吼道:“你TM信不信我给你枣树浇上盐水?!”老汉马上就把树挪了。
小雅对朋友说:“我要是不说狠话,用不了多久,我的花园都是他的!”
几个月后,老汉一家到处打听谁能帮他孙子转学。小雅恰巧在要转的学校工作。但小雅像地下工作者一样一声不吭。
(二)
大富的堂姐夫让他帮忙找人装修房子。大富找了开小装修公司的朋友。因为大富的关系,堂姐一家说钱紧张,要求先装修后给钱,朋友碍于情面加上大富给打保票答应了。结果堂姐一家住进新房子后挑各种毛病,一分钱没给,连朋友垫付的材料钱都拒付。大富协调过几次,堂姐一家竟然声称装修公司什么都没给自己干!大富于是说自己管不了了。朋友从此与大富结了仇。
不久他堂姐一家的大女儿高职毕业,想起大富是外资银行的副行长,要求大富帮忙让女儿进银行。大富拒绝。据说这家人的大女儿现在是在小诊所做临时工。
破坏规则并欺凌守规则的人,经常会在一时一事占到便宜。但他们亲手关上了改变命运的大门。
四、对人脉掠夺性地使用
大兰是沈阳某设计公司的老总,经常跟一些文化单位合作。一个开会时见过一面的女孩儿在微信群里发布消息要到沈阳出差。女孩儿也是文化单位的,大兰告诉她沈阳有几个地方可以去转转。
马上,大兰接到女孩儿的电话,说晚上到沈阳,问有没有时间见一面?大兰倍感为难,一是年底公司经常加班,二是跟女孩儿没交情。但好歹算是一个圈子的,女孩儿直接提出要求,她有点儿不好意思,就说那晚上我请你吃饭吧。女孩儿马上说好呀。
大兰请女孩儿在一家不错的饭店用餐。大兰不动声色地看着女孩儿点了饭店里最贵的菜。女孩儿让大兰第二天开车带她去旅游,大兰拒绝了。
我问:“你为什么要请她吃饭,你求她办事吗”?大兰笑了,说:“我能求她办什么事!换句话说,她级别不够”。
那个女孩儿不知道大兰跟她单位的老大私交不错,女孩儿一副吃大户的态度,在她看来,她蹭到一顿美食,但她不知道,她失去一个有能力帮助她的朋友。
五、不懂得感恩或回报
几年前看到某同行在朋友圈发感慨:他发现及时支付律师费,甚至在胜诉后主动追加律师费的当事人,事业大都很顺利。而赖律师费的,虽然赖掉了几千或几万元,但奇怪的是,他们的人生越来越不如意,好像还更穷了。
这几年我留心观察我和同事的客户,发现这条定律真准。
不懂得感恩或回报的人,会受到社会的惩罚,路越走越窄。
一位年轻律师曾经代理过一个劳动争议案件:女推销员被单位开除要维权,此前她申请了劳动仲裁但败诉。年轻律师很同情当事人的悲惨遭遇,接受她的委托到法院起诉,而且允许当事人先欠着律师费。最终他非常艰难地打赢了官司,诉讼过程中为保证公正还申请了法官回避,也就是更换法官,而这在律师界通常被谨慎使用,因为容易与法官之间产生对立。
但推销员拿到胜诉判决后却在法院诋毁律师,说律师不办事,声称她是靠自己打赢的官司。她以这个理由不想付律师费。
单位很快上诉了,当事人又来找律师要求二审为她出庭,律师拒绝。这个女人闹起来,声称要抱着孩子住到律师所……律师无奈免费给她写了二审的答辩意见,指导她怎样出庭。于是她二审也胜诉了。
后来年轻律师偶遇女推销员的单位领导,领导说这个人心态不好,单位虽然输了官司但绝对不会再要她。
六、代际传承的自卑与自傲
(一)
我所在小区的每个单元楼下都有两个半地下室,没有产权,出售时只有正常住宅约十分之一的价格。
五年前,一对外地来的约四十岁的夫妻买了我邻居楼下的半地下室。他们以回收和维修旧家电为业,有一对约十岁的双胎胞儿子。室内没有任何装修,我看到他们的儿子在布满油污的旧家电上写作业和吃饭。
两年前他们搬走了,听说买了新房,而地下室出租做了仓库。
上个月我看到这家男主人领着他的一个儿子出现在楼前,正好与我打个照面。他的儿子高了很多胖了很多,虽然只有十几岁,我竟依稀从他脸上看到中年男人才有的神情,而他爸爸则背着手挺着肚子,一副衣锦还乡荣归故里的模样。
我有点儿犹豫:打不打招呼?与他们确实不熟,但以前偶尔讲过话又正好迎面碰到,于是我冲那个男人说:“你们回来了”。让我惊讶地是,他明明听到我的问话,却仰着脸鼻孔朝天,不屑地走了,而他的儿子则模仿他,同样的仰脸角度同样的鼻孔朝天,并且这个小子经过我身边时还夸张地发出了嘲笑的声音!
一瞬间我有点蒙,用常理真是太无法解释了!
我仔细打量这个男人开的车和他们穿的衣服,怎么都不像是住进了别墅!实际上高档小区都绝无可能!估计他家也就买了个普通二室顶多三室住宅。
不知道他们是觉得自己是有钱人了、搭理我这样的“穷人”有失身份?还是因为我是女人,他们觉得在我面前“优越”?总之他们夸张地表演着傲慢,而我却觉得遇到了两只猴子!
这种家庭熏陶出来的孩子,我丝毫不怀疑会对女人傲慢。他们有点儿小钱就会不可一世,但遇到有权有势的又定会奴颜婢膝!
我已经看到了他们的未来:他们不会受到良好的教育,也不会改变社会阶层:会有房有车但没社会地位,内心傲慢与卑微并存,一有机会就会踩着别人,但他们的尊严会被更多人踩在脚下。
(二)
我到医院看望同学。同病房的一个山东来打工的女子骄傲地大声跟我们聊天:“我虽然穷,但我生的是儿子!有儿子后婆婆看你的眼神都不一样了,我走哪儿大家都高看我一眼!”!正说话间,食堂大妈推着餐车在走廊经过,她急忙追出去,哀求退一个吃剩的馒头。食堂大妈勃然大怒,结果就不用说了……而一个馒头才一块钱!
我和同学互相交换了眼色,我们心里很清楚,她的儿子做为穷二代,会延续父母的贫穷。
我发现,越底层的家庭,越以生儿子或以自己是男人作为人生的骄傲,这不仅是见识太low,还因为他们再没有什么别的可骄傲!而这种自傲让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普遍反感,从而使他们被推离主流社会更远。
七、仇富心理,危险的“被剥削”受害感
这种心理具有相当的破坏性。当然,最先破坏的是他们自己的美好人生体验。
关于“剥削”这一理念历有争议,此处不表。但说1994年播出的著名《北京人在纽约》,剧中姜文对失业者说:“你们现在尝到了没有人剥削的痛苦了吧”!因此所谓“剥削”,其实是富人与穷人的共生关系,但“受害感”会毁了一个人的心理平衡,以及劳动带来的内心成就。
而那些挥霍、糟蹋“有钱人”财产的人,他们自己的生活却极为节俭。这种行为就暗藏仇富的影子。
几年前我在某网站发了一个找钟点工的帖子,很快第一个电话挂进来了,这个女人说她是大连本地人(她特意强调这一点)。她说以前干过家政,年龄五十出头。这样我就约她来做一次。
正常情况下我只需要告诉她地址让她自己找,但为了给她行个方便,我约她在车站见面,我特意问了她坐车来的方向。等我到车站后却没有人。她坚持说她在路边等我,我想她是不是说错车站了,开车往下一站,路上通电话时她说没下错车。于是我又返回。
那是一条僻静的窄马路,家政下车的车站和我小区的位置都在道西。但道西车站空无一人,只在道路东侧的车站有几个等车的人,我就这样慢慢开车还打着双闪在道路上转来转去,后来我急了,挂电话问她穿什么样的衣服?她告诉我后我定睛一看,原来她站在道东车站等车的人堆里。而且她浓妆艳抹穿着低胸装根本不像家政,这让我上哪儿找去!
她上车后,我尽量压制自己的不快,问她你为什么不站在下车的车站?而且这么窄的马路你不会没看到我吧,你就不能站在道边吗?就不能招下手吗?她不回答。
我看着她的脸和衣服,印象不大好。她乍看起挺年轻,像四十多岁,不过近看,皮肤松驰显出真实年龄,而且劣质化妆品让她的妆容变花,更重要的是她衣着暴露。我问:“你穿得这么漂亮能干保洁吗”?她解释说她以前是卖服装的,后来买卖不好就不干了,这些衣服就是当时剩下的。
到我家后,她问:“你家男人呢”?我说老公还没下班。她脸上闪过失望。我问你有什么重活需要男人帮着干吗?回答没有。
干了不大一会儿,她说她中午没吃饭。雇主正常是不负责钟点工吃饭的,但我说你看冰箱里有什么你自己做点儿吃的吧。她拿出我家本准备晚饭吃的虾、炖鸡和切面,给自己做了个丰盛的午饭,还加了两个荷包蛋。
吃完后,她说渴,我说你烧水喝吧。水烧开后,她倒了一杯热水就坐着等水凉,当时可是夏天。我想说她但不好意思开口。我以前没用过家政,还不知道该怎样打交道,所以习惯性地用待客礼仪。而她滔滔不绝地对我说她在上一家干活有个老头对她耍流氓。我想说你穿得让人误会,但我没说。
等她喝完这杯水后,她又去烧水之后又倒了一杯,又坐着等下一杯水凉。我忍无可忍,说:“我请你来是干活的,不是来喝水的。刚才你渴,等着水凉就等吧,你刚喝一杯你还要坐着等下一杯”?我这么一说,她起身干活了。我也到书房工作了。过了一阵我出来一看,她已经烧了第三次水,正坐着等第三杯水凉。我受够了,说:“我看你也不太会干,今天就到这儿吧,我还是从你来的时间到现在给你算钱,一分不少你的”。她开始辩解。我说你不用说了,我们也是好合好散。
她拿到钱后,说:“我刚才看你衣柜挺乱的,我收拾一下再走吧”。我一再谢绝,但她一再坚持,我觉得心烦,此外不想弄得太僵,就说好吧你简单收拾一下吧。过一会儿她说收拾好了之后走了。
两小时后我到厨房,发现热水壶里装着满满一大壶热水,仍然很烫,也就是她每次烧一满壶水但只喝一杯,之后把剩下的全倒掉再烧下一壶。我很气愤,她在自己家能这么霍霍吗?!这人太坏!
几天后,我打开大衣柜找心爱的白色套裙。我的正装都放在大衣柜内,日常衣服则放在小衣柜里。拿出套裙一看,我惊讶地发现上面有褐色污迹,一闻是咖啡味儿。我这才知道那个家政趁我不备往大衣柜里泼了咖啡!我挂电话给家政,她已经把我拉黑。
因为是顽固污迹所以无法洗净,我损失了几套衣服。如果我当时厉声让她马上走,我不会有这个额外的损失。
事后回想,当时她在车站看着我的车转来转去,就是故意在折腾我。她觉得她也是大连本地人,凭什么我开着车雇佣她,而她却在车站等着给我干活!她的心里充满了恨。我的一切善意都被她忽略,而我要她走则加重了她的仇恨,伺机报复。
哈佛大学一个跨学科团队做过一项心理学追踪,研究表明:穷人的注意力往往只注意物质即资源,这引起认知和判断力的全面下降,更会导致人格的不完善,他们在争夺资源的过程中会发生各种失去理智的暴力行为或其他负面行为。
虽然很多比较穷的人为人不错,也挺努力,但仇富的人在贫困群体中也绝非个例。
仇富的人从不反省自己人生失败的原因,却将怒火烧向比他们富裕的人。特别是对他们有善意或帮助过他们的人更易成为发泄目标。我想过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对他们狠的人他们不敢,二是也没机会。
所以,如果大家遇到看不得别人过得好的,千万不要把自己当成心理辅导员或圣母转世。要马上切割与这样的人的关系,让他们离自己要多远有多远。说话可以温和,减少对他们的刺激,甚至可以多给点钱,但一定要坚决地、坚定地要他们马上离开。
罗猫猫在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