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心目中的极限荒野生存是什么样的?今天带大家看看,一段抗联战士的真实经历。
李兆麟
1941年初春,抗联三军总指挥李兆麟,率领一支七八人的小分队,把两部无线电台从佛山县(现嘉荫县)护送到绥棱县。对于当时的抗联来说,两部无线电台十分珍贵,送到抗联三军的指挥部,将会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这支小分队,由李兆麟亲自带队,有两名电台报务员,其他都是负责护送的抗联战士。从1939年冬,日军就开始进行疯狂的“讨伐”行动,抗联的斗争环境越来越困难。这次行动,为了能够避开日伪军的搜索围剿,小分队只能从深山密林中穿过,更加困难。
初春的东北密林,依然是大雪封山的状态,从中间穿过要冒着极大的风险。两名话务员背着电台,战士们要背着武器弹药,战士张祥回忆,他背着一支驳壳枪,一挺歪把子机枪,三块十几斤重的干电池,以及五百发子弹。除此之外,每个人还要背大量的粮食,全身负重一百多斤,要在密林雪地里行动,不容易的。
最初,大家是在平原和荒山地带行动,所以使用了滑雪板,相对轻松一些。但很快进入了密林,滑雪板就不好用了。深山密林里常年人迹罕至,树木非常稠密,滑雪板用不上。大雪没过膝盖,一脚踏进去,想拔出来走下一步非常费劲,因为肩上的东西太过沉重,在雪地里一脚踩空就摔倒了。一旦摔倒很难爬起来,需要旁边的人帮忙才行,这样无疑阻碍了前进的速度。
在深山密林中前进,比想象中困难很多。
纪录片《东北抗联》
没有路本身就很难前进,又有厚厚的积雪,更加困难了。小分队一个人摔进雪地里,身边的战友都要走过来帮忙,于是越走越慢。白天都是连滚带爬,每个人都成了“雪人”,到了晚上宿营,寒风呼啸,只能筑起雪墙挡风,中间点燃篝火取暖。天气太冷,大家尽量围着火堆睡觉。“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这可是抗联战士生活的真实写照。
就这么艰难地走了半个月,才到达汤旺河,大概走了三分之一的路程。大家面临一个大问题:虽然出发时背了很多粮食,但因为前进速度太慢,粮食已经消耗了一半多,到不了目的地就会断粮。
有一天临时休息的时候,李兆麟对大家说,最好检查一下存粮。抗联战士长期在密林中行动,已经习惯了定期检查粮食储备,所以快速把粮食凑在一起,才发现问题严重了。李兆麟思考片刻说,雪大路太难走,路程还没走一半,队伍的粮食却吃过一半了。所以,大家从今天开始,每人每顿只能吃三小勺炒面,够不够就是这么多,大家都一样,谁也不能例外。战士们当然没有意见,因为这已经是习以为常的情况。
每人每顿只有三小勺炒面,用烧开的水搅一搅,也就是一小碗浆糊,不可能吃饱的。但是没有办法,为了能到达目的地,只能这样了。
沿着汤旺河往上游走了几天,新的困难出现了。
上游河面只有十米左右的宽度,河水也不太深,但问题是,初春时节河水已经化冻,水面上漂浮着一块块大的浮冰,水流也很急。想要到达河对岸,十分困难。
粮食快吃完了,根本耗不起,李兆麟发现没有渡河的好地点,于是告诉大家,现在只能涉水渡河,过去之后立刻生火把衣服烤干,没有别的办法了。要渡过还漂着冰块的河流,谈何容易?
大家把背包扛在肩上、顶在头上,然后互相搀扶着下了水。刚走出几步,河水就到了腰部,棉衣完全被浸湿,双腿像针扎一样的疼,然后就完全麻木了。虽然只有十米的距离,但大家行动十分困难,走到对岸的时候完全被冻僵了,浑身发抖,牙齿打颤,止不住地哆嗦。
大家赶紧生起一堆火,脱下棉衣烘烤,很长时间才烤干。第二天,看到面前的雪少了很多,大家觉得以后的路可能越来越好走,就把滑雪板都丢掉了。但是,没走两天就都后悔了,因为雪越来越多,越来越难走。
大雪也能勉强前进,关键是有一层雪壳子,一只脚踩上去没事,另一只脚抬起来,前面的脚就咔嚓一下陷了下去。这样的路太难走,每一步都费劲了力气,这几天小分队每顿只吃3小勺炒面,饿得浑身没劲,越走越慢。
眼看着粮食越来越少,李兆麟只好决定,以后每顿饭吃两勺炒面。又过了两天,改成了每顿饭一勺炒面。一小勺炒面够干嘛的?只能尝尝粮食的味道,肚子里依然咕咕乱叫。太饿了怎么办?那就从脚边抓一把雪,填进嘴里慢慢含化。
还是不行的话,就折一根小树枝,放在嘴里慢慢咬着。小树枝当然不能吃,而且嚼着发苦,不过嘴里慢慢的就有了唾液,咽下去就不会饿得那么难受了。
有一天,小分队遇到了大惊喜。
那天走到一个小山岗上,大家忽然看到前面的平地上,有几只狍子。
大家立刻蹲下来,掩饰不住脸上的喜悦之情。队伍中枪法最好的张祥,镇定地瞄准了其中一只,砰的一枪就把它打死了。大家赶紧跑过去,一看这狍子还真不小,赶紧剥皮处理,填一填肚子。
这么珍贵的东西,肯定不能一顿吃完,狍子皮留了下来,肠子肚子也舍不得扔。大家第一顿分了一些肉,其他的都带在身上,省着吃。但是,狍子肉本来就不多,小分队这么多人,三四天就吃完了。
没办法,还是一顿饭一小勺炒面。又过了几天,炒面也吃完了,完全没了吃的,只能饿着前进了。可能有人觉得,怎么说也在大山里,随便打一只什么动物也能撑几天了——实际上,大雪封山,密林中很少能见到什么动物,那狍子算是意外惊喜了。
没有吃的怎么办?硬撑着呗。有一名战士不停地用树叶子卷烟抽,他告诉大家,抽了烟就不觉得饿了,这树叶子烟能顶饭。大家都饿得前胸贴后背,也试着抽树叶子烟,虽然顶不了饭,但确实有些效果。
有时候运气好,能在倒地的树木上找到十个八个蘑菇一样的东西,将就着填填肚子。但大多数时间,大家只能吃雪咬树枝,个个都饿得瘦骨嶙峋。这种情况下还要赶路,自然越走越慢。
算了算日子,大概已经走了四十多天,快走不动了。
油画《抗联露营》作者骆根兴
这一天,大家走到一个小山沟里,疲惫不堪。李兆麟忽然告诉大家,今天他要请客吃饭,吃一顿上海大饭店都没有的好菜!粮食袋子早就空了,还能变出来吃的?大家都摸不着头脑。就见李兆麟把那块狍子皮拿了出来,这几天睡觉的时候,他都是把狍子皮当褥子,垫在身下的。
大家围坐在篝火旁,李兆麟把狍子皮拿出来,在火上一点点烧掉上面的毛。然后,再用刀子把这张皮割成小块,全部扔进锅里煮。之后,大家把炒面袋子全部翻过来,在锅上面拍打了几下。
慢慢的,锅里沸腾起来,热气弥漫,狍子皮在水中翻滚。大家都凑近了看着,眼里放着光,口水直往肚子里咽。等了好久,才把狍子皮汤煮好,每个人分了一碗,高高兴兴的吃了起来。连续几天没有吃饭了,热汤送进嘴里的时候,大家的眼睛里闪动着泪花,心里五味杂陈。
一张狍子皮能把人吃哭了?很多人都不会理解,但那个时代的抗联战士,在深山密林中经常忍饥挨饿,能有这么好吃的东西,很不容易了。大家吃完这顿饭,仿佛身上又有了使不完的力气,坚定信心,一定要走到目的地。
第二天一早,继续出发。还是饿,饿得人直打晃,但必须坚持走下去,不然只能死在这深山里了。又走了几天,有一天中午,爬上了一个山头,李兆麟告诉大家,再坚持一下,爬过前面的那座山,就到指挥部了。
指挥部也是在深山里,这样敌人才不容易找到。大家知道终于要到目的地了,仿佛浑身又有力气了,嘴里咬着小树枝,继续往前走。
当天晚上,大家终于来到了指挥部。
东北抗联
指挥部的战友们立刻出来迎接,几名抗联女战士立刻意识到,小分队可能几天都没吃饭了,于是赶紧烧火做饭。饭做好以后,每个人都吃了两碗黄灿灿的小米饭——不能吃太多,因为饿了几天忽然吃饱,人受不了的。再说了,指挥部里存粮也不多,需要节省。
当天晚上,大家美美地睡了一觉,四十多天的艰难跋涉,靠意志力坚持前进。现在,终于可以睡一次安稳觉了……
现在有很多荒野生存的综艺节目,让很多人对那些生存大师心生敬佩。但实际上,东北抗联战士才是真正的极限荒野生存,他们没有退路,时刻和饥饿、寒冷,以及残忍的敌人斗争。他们,才是最值得敬佩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