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初三杰:萧何、韩信和张良,独独漏了一个陈平。
实际上这三位各有各的短板,张良被称为谋圣,但是并没有治国和打仗方面的经验;萧何擅长治国,但没上过战场,也很少施展谋略;韩信就不说了,在政治上幼稚的惊人。
而陈平却是个通才,这位爷军、政、智都是一流,计谋就不说了,他和张良是刘邦麾下最好的两个谋士。论起打仗,陈平也不像张良“往来为游兵颍川”只能搞搞游击工作,陈平在项羽手下时可是有实打实的功绩—“殷王反楚。项羽乃以平为信武君,将魏王咎客在楚者以往,击降殷王而还。项王使项悍拜平为都尉,赐金二十溢。”陈平带着魏王咎的一些杂兵把司马卬给揍了一顿,虽然司马卬可能也是个菜鸡,但说明陈平至少有一定的军事才能,而且在项羽和刘邦手下担任的都是中级武官都尉(刘邦是日乃拜平为都尉,使为参乘,典护军)至于政绩,您可别忘了,与早死的韩信,归隐的张良不同,在萧何、曹参死后陈平可是实打实的当了多年的宰相!不但政务出色,陈平对丞相的定位也有深刻的认识:“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在他看来,宰相不是死抠细节,而应当是提纲掣领,辅佐皇帝做好监督工作即可。
在军政、治国和谋略上都有如此突出的表现,但不管当时人还是后世人谈论起来却总是比萧何等人差一档,陈平也太冤枉了吧?
(陈平和张良,同为智谋一流的人物,但评价却天差地别)
好像也不怎么冤,我们必须承认陈平很出色,但对于这个人,我们却始终有一种畏惧感,尽管他神算无敌智计百出,但一提到陈平,我们的脑海里总会闪出一个词:阴谋。
没错,同为一流谋士,陈平和张良明显是两个画风,史书也对这两人进行了比较:“汉之谋臣,良、平而已。然良之术多正,平之术多谲”简单来说就是张良的计策更多的是阳谋、正统,而陈平出的计策则多是诡计、阴谋,难免给人一种“小家子气”、“上不得台面”的感觉,而且不光是世人对陈平评价不高,就连陈平自己似乎也心里有数,公元前178年,丞相陈平病逝,死前他叹息着:“我多阴谋,是道家之所禁。吾世即废,亦已矣,终不能复起,以吾多阴祸也。”
翻译过来就是:我的子孙恐怕再难翻身了吧,我这辈子出了太多阴谋诡计,损阴德太重,就算我能够安享平安富贵,寿终正寝,但子孙们恐怕要倒霉咯!而正如陈平所预测的那样,不过短短二十余年,陈平家族迅速走向衰败,此后在历史上就再也没有了陈氏子弟的踪迹。
那么问题就来了,陈平究竟做了什么让他感慨损阴德过重呢?这就不得不提到陈平这辈子所使出的计谋了:“凡六出奇计,辄益邑,凡六益封。奇计或颇秘,世莫能闻也”
对于陈平所出六计,史书记载各有不同,总结了一下大概为以下六点。
(陈平看人之准,算计之狠可谓是天下无双,连老辣的范增都着了他的道)
一、反间计,离间项羽、范增,陈平巧施离间计成功让项羽对智囊范增、手下大将钟离眜产生怀疑,于是范增被气走,钟离眜不再被信任,楚军实力大减。
二、金蝉脱壳,楚汉对峙时项羽将刘邦团团包围于荥阳,陈平以纪信假扮刘邦,以两千妇女转移楚军注意力,使刘邦从荥阳安全撤退。
三、封王韩信,当韩信攻下齐地时,与张良共同劝告刘邦封韩信为齐王,使韩信安心效力汉军。
四、联合天下诸侯灭楚,韩信、英布、彭越共同出兵,项羽四面楚歌,刘邦由是乃有天下。
五、智擒韩信,有人举报韩信谋反,于是陈平献计让刘邦出巡天下,在韩信前来拜谒时不费一兵一卒将其擒获。
(白登之围,陈平究竟用了什么计策,是不是他的计策,已经成了永远的谜)
六、解白登之围,汉匈交战,刘邦被冒顿单于困在了白登山,陈平从阏氏下手,一顿枕头风吹下,汉军成功脱围。
这样看来,史书倒也没冤枉陈平,这位爷的大多数计策都是啥离间啦、抓人啊等等,与张良谋天下不同,陈平主要是谋人,此人看人极为毒辣,但凡要被他盯上,除非您性格上没啥缺陷,又持身守正不受糖衣炮弹的攻击,否则迟早也得着了他的道。
那么到底是哪几条计策让陈平感慨伤了阴德呢?咱们来一一分析一番。
首先第三条可以排除,封韩信为王避免了汉军分裂,还获得了韩信死心塌地的效忠,为汉军后来剿灭项羽奠定了基础,而且还是和张良共同提出,这是条好计策,pass。
(虽然不讲信义撕毁协议是不太地道,不过还不至于上升到伤阴德这个地步)
第四条平心而论不太地道,时间背景是在公元前202年,刘邦项羽言和,划定楚河汉界,本来刘邦都打算收兵西归了,陈平和张良劝谏刘邦万不可养虎为患,于是刘邦悍然撕毁条约,联合韩信、彭越等人四面夹击楚军,项羽垓下自尽,长达四年的楚汉争霸以刘邦获得最后胜利而告终,虽说撕毁协议不是君子所为,但同样是和张良一起提出的,专用阳谋的谋圣大人都觉得没问题,估计陈平更不会有什么心理负担。
白登之围是一个历史悬案,没人知道陈平究竟用了啥计谋,虽然现在世面上的小说笔记里给陈平安了个“美人计”,但冒顿单于何等英雄人物,怎么可能会因为老婆的一面之词就放了刘邦?所以陈平究竟用了什么计策可能永远也没人知道,不过此计救出了刘邦,保全了汉军,可以说非但无过,反而有大功。
(陈平想出的计策张良未必想不到,但以他的身份和尊严来说,张良不会建议刘邦这样做)
那么真正有问题的就是第一条、第二条和第五条了。不管是离间项羽、气死范增还是擒韩信,陈平的计策真正做到了一计毁一人,甭管你是智计通天的范增还是武功盖世的项羽,抑或是战场上百战百胜的兵仙韩信,遇上了陈平都是通通玩完。
计策虽然有效,但平心而论这种方式并不光彩,甚至可以说是十分下作,以张良的智计无双,我不相信陈平想到的他会想不到,但为什么张良不提?因为曾经“五世相韩”的张良是贵族出身,虽然落魄了但还保留着贵族的骄傲和尊严,要击败对手就得堂堂正正,而平民出身的陈平就没这么多忌讳了,怎么有效怎么来,怎么狠毒怎么来,反正老子只看结果,不看过程。再加上倒在陈平手下的都是些叱咤风云的大人物,范增、项羽和韩信都有不少粉丝,陈平用这种计策把他们搞到,人们反而更同情无故受疑的范增,所以陈平怎么可能会招后世人的喜欢,恐怕他自己日后想来也会有愧疚之心吧!
真正没法洗的还有第二条:金蝉脱壳逃荥阳。
公元前203年5月,楚汉于荥阳对峙一年有余,外援粮道俱被断绝,眼看就要走向绝路,于是陈平再度出招。为了让项羽放松警惕,他先是让刘邦向项羽请降,双方约定好时间后,陈平又让纪信(刘邦的心腹之一,曾跟随刘邦前往鸿门赴宴)假扮刘邦前往楚军军营,眼见荥阳被围困的蚂蚁都逃不出去,区区一个纪信当然不注意吸引楚军的注意力,于是陈平在荥阳城内收集了两千女子,让她们穿着军装跟随纪信一起出城,趁着楚军都前来观看汉王投降的当口,刘邦马上带着张良、陈平等几十个人迅速从其他城门逃生。
喜欢刘邦的读者,估计看到这里松了一口气,既庆幸刘邦命不该绝,又感慨陈平巧计通神,而喜欢项羽的朋友则拍着大腿着急,到手的鸭子就这么飞了!但我们的关注点始终放在了刘邦和项羽身上,很少有人会去想着两千个女子,她们究竟是自愿(其实这是个傻问题,但凡有脑子的都不会主动)还是被迫?是陈平用金钱收买还是干脆拿着刀威逼?史书没有说,于是这两千个女子穿着军服,哆哆嗦嗦的拿着兵器,打开城门向着楚军军营走去。
(纪信是死了,死后也获得了刘邦隆重的追悼,而那两千个妇女呢?)
从历史记载来看,这场投降仪式并不和平,可能也是怕刘邦趁着投降逃跑,当纪信和两千多女人走出荥阳城时,楚军从四面八方一拥而上收缴了他们的武器—“汉军绝食,乃夜出女子东门二千馀人,被甲,楚因四面击之。”可当志得意满的项羽前来检视俘虏时,项羽呆了,投降的并不是刘邦,而是他人乔装打扮,楚军士兵们也呆了,因为他们俘虏的汉军兵士都是些女人。
(估计和南京城破后太平天国的女子们下场一样悲惨)
作为欺骗的后果,纪信很惨,忠勇的他由于不愿投降被项羽活活的烧死,而那两千个无辜的女子下场如何?我们不能想,也不敢想,在战乱的年代,女子只不过是一件物品而已,这不是我不尊重女性,而是一个残忍的事实。荥阳对峙一年,这些血气方刚的楚军将士早就憋的发疯,再加上霸王自反秦以来屠城杀降这事也干了不少(襄城、城阳、新安等最少五次),麾下的这些将士从来不是军纪严明、秋毫无犯的主,面对这些虽然持有兵器却没有任何防抗能力、任人宰割的女人,下场是如何恐怕都不用说了吧!
我们甚至可以再残忍的想一想:在四面包围的情况下刘邦带着几十个人就能急匆匆逃走,除了知道刘邦投降大家松懈纷纷前来东城参观外,这些女人恐怕是最大的诱惑,只要发生了一起兽行所有的楚军都会疯狂,而正当楚军将士争抢着蹂躏这些女人时,我们的汉王大人正打马扬鞭逃走,而发泄过后这些女人是会被充作军妓还是就地格杀,史书并没有提,她们就这样不声不响的消失了。
消失了又如何?楚汉争霸从来都是英雄们的游戏,而平民,不好意思,只是千秋功业下的累累枯骨而已,有一句话说得好“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王侯将相毕竟是少数,大多数百姓或被强招入伍死在了战场上,或者被诸侯们当成泄愤工具杀害(项羽屠城,刘邦也屠城)“天地为炉兮造化为工,阴阳为炭兮万物为铜。”万物为铜啊!也难怪张养浩要感慨:“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所以这才是陈平死前发出感慨的原因,他知道自己这辈子,实在是缺了大德了。
但实话实说,在那个动荡残忍,动辄屠城杀降的年代,陈平的所作所为并不算太过分,他如此自责不过是因为他还“要脸”,像刘邦这种手狠心黑的货色,连儿子女儿都可以不要,脸要来干嘛?而且他大可以不用这么自责,看看后世三国时期屠城多次的曹操,再看看拿人肉当军粮的程昱,陈平完全可以叹口气:我这辈子虽说做了不少阴损事,但好歹还有点人性,你们这是连一丁点都没有了啊!
作者:雨目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