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丰富多彩的“哭”不能不说是《三国演义》中精彩的一笔 ,对之进行分析有助于理解和把握刘备形象,也是鉴赏和评价《三国演义》所不应忽视的一点 。话说回来,刘备也的确不容易,江山岂是那么好打下来的?“上报国家,下安黎庶”的美好理想又岂是那么容易就可以实现的?可怜刘备苦苦奔波,从公孙瓒的帐下,到曹营之中,后又投到袁绍之处,最后落脚荆州投奔刘表,亏得诸葛亮运筹帷幄,才依靠“赤壁”一战大捷,借得荆州之地,算是稳住了脚跟。为了这块立足之地,刘皇叔的眼泪可没少出力。
处在这样一个乱世之中,刘备也是具有枭雄所有的种种狡猾、伪诈与雄图大略,具有出众的军事、政治才能,还具有一套收买人才、消灭异己的韬略。,别说扩张地盘、统一天下,恐怕连立足之地也不可能会有的。
刘备的哭主要有四种原因:
1.为立业而哭。在那样一个战乱频繁、人民流离失所的年代,各路领袖皆视民众如草芥,而刘备却能处处表现出以民为本、社稷轻之的思想, 当那些习惯了命比草贱的黎民百姓们,看到刘备作为领袖人物能为将士牺牲而哭,能为百姓生存而泣,哪个不是拥护爱戴,奉为天子呢?得民心者得天下,如此爱民的刘皇叔恐怕想不建立一番大业都难。
2.为求才而哭。有人说刘备最大的才能便是善于用人,这话不假。如果没有诸葛亮,没有关羽和张飞,哪还会有三国鼎立的局面。刘备始终将物色人才笼络人才放在首位。而刘皇叔是如何招贤纳士的呢?用的绝招还是“哭” 。公孙瓒引赵云与刘备相见。这一见, “玄德甚相敬爱,便有不舍之心。”而后, “玄德与赵云分别,执手垂泪,不忍相离,云叹曰:‘某曩日误认公孙瓒为英雄,今观所为,亦袁绍等辈耳。’玄德曰:‘公且屈身事之,相见有日。’洒泪而别。”他这一哭,可谓是慧眼识人才,泪眼招英雄,虽有惜才之痛,但也是为了笼络将心,为着日后收服子龙打下了基础,既保住了自己的美誉,又收买了人心,不能不说技高一筹。
3.为求生而哭。哭”为他赢来民心,赢来悍将,赢来谋士,更赢来了机遇、爱情和生命,为了活命,也为了挑拨孙权、周瑜与吴国太之间的关系,堂堂的皇叔竟屈膝跪拜在吴国太面前,以求她的怜悯与同情,最后终于依靠女人之力逃出死亡魔爪。
4.为兄弟而哭。刘备重情重义,自开篇第一回中与关羽、张飞在桃园盟誓结义,虽未同生,但愿同死,兄弟之情便占据心中的第一位,为兄弟而舍江山,古往今来,刘备堪称第一人。如果说为立业为求才而哭,是刘备作为一代枭雄的虚伪, 因关羽遇害而哭, 则是实实在在的真情流露。 而后在刘备又痛失张飞这位三弟的时候,也是极为悲恸,不“放声大哭,昏厥于地”,还要“以头顿地而哭”。当刘备“见张飞首级在匣中面不改色,放声大哭”。“大哭”暗淡了刘备帝王的神圣光环,突出了血性可感、情义可亲的一面。刘备痛哭关、张之死的描写在整部《三国演义》中也是十分精彩的一笔,它使整个刘备呈现出高度情绪化的状态,愤激而执拗,也使刘备的整体形象更加饱满立体 。
刘备为兄弟而哭
也正是刘备爱哭、重情重义的性格,导致了他最终败于曹操之下的命运。当刘皇叔哭来了人才,哭来了江山,哭出了人生事业的顶峰,但却因报兄弟之仇,痛哭伐吴,结果大败,大伤元气,以至于根基松动,使诸葛亮再怎么神机妙算也是枉然。所以由此看来,即便是刘备在立业的整个过程中有那么几次稍掺虚假的哭泣,也无法影响他在百姓、读者心中的
位置,仅仅是“为兄弟而舍江山”的义举也足够让读者忘却那小小的假泣,依然尊他为“仁爱宽厚”的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