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档的院线可谓是水深火热,来势汹汹的电影已然有《英伦对决》《羞羞的铁拳》《空天猎》和《追龙》等等;
但在此之前,有一部好片悄然上映;
相比起其他几部,这部电影其实更契合国庆档,也不容错过——
《捍卫者》
Defenders
说他不容错过,首先是电影上映之后口碑相当不俗;
豆瓣评分7.5,在国产片里实属上乘。
与同档期的影片评分相比更显突出:
而不容错过的另一方面,是电影的题材;
《捍卫者》改编自真实的历史故事,讲述了第一场中日大型会战淞沪战争里的第一场战争:宝山保卫战。
这场战争的重要性,和敌我兵力的悬殊又尤为巨大;宝山之后便是上海,宝山守军只有区区的六百人,而日军呢?
军舰30艘,分列吴淞口,空军支援,2000多陆军配以大炮坦克;
这场战能不能打,怎么打?
七十年前,当时年仅28岁的姚子青带领着第98师583团3营的六百名战士给出了答案。
他们把来势汹汹的日军拖住了整整7天时间,日军为占领宝山耗费价值便在10万美元以上。
第68联队联队长鹰森孝大佐也被守军掷弹筒击中,受了重伤。
9月1日至9月7日,宝山城记录下600余壮士的慷慨悲歌。
电影把这一切真实地在屏幕上展现出来,壮阔而震撼。
宝山保卫战的绝对主角是姚子青,《捍卫者》对他也是着墨颇多。
姚子青(白恩饰)是广东平远人,黄埔军校的高材生,年纪轻轻便被委以重任;
姚子青的陆军步兵少校任官状
与以往大部分雷厉风行的军人形象不同,一出场的姚子青气质尤为独特;
带着个黑框眼镜,斯斯文文,比之军人其实更像古时候铁骨铮铮的书生。
但书生也有“书生意气”
斯文的形象背后,他同时具备作为军人的冷静与铁血。
面对数倍于己的敌军,借由宝山县城死守然后主动出击,首战便击杀日军200余人。
影片中,军官在后方备战的画面尤为精彩;
众人探讨着如何抵御日军的进攻,而姚子青在桌面上的象棋棋盘上,一边以棋子布局,一边有条不紊地下着命令。
书生意气与军人铁血两种气质在这一刻,是最好的体现。
但影片又没有落入俗套地将姚子青塑造成不接地气的大英雄,而是将他更真实地展现出来;
优秀的军人背后其实是“不负责”的家人。
战争打响之后,他远离妻子和一双年幼的儿女,留下令人动容的嘱咐后,孤身投入抗战的大军:
“保家卫国是军人的天职,此去倘能生还固属万幸,如有不测亦勿悲戚,但好好抚养儿女,孝奉翁姑。”
国难当头,寥寥数语间一个有血有肉的形象冉冉升起。
这也是电影《捍卫者》真挚而强烈的情感表达:
死守宝山的六百壮士其实都是平凡但伟大的普通人;
他们或许性情不同,或许有的还在害怕地尿裤子,但国难当头时候,却都是义无反顾。
因为身后就是自己的故土,自己的家人:
“我们身后,就是你的浙江,你的贵州,你的江西,我们的广东和你们的四川。”
所以表面上有些桀骜不驯、不服管教的李大成(赫子铭饰),毫不犹豫地抱着炸药包与日军坦克同归于尽。
看起来柔弱无力的洋学生曹素君(吕星辰饰),也始终不肯离开自己出生的地方,坚持到底。
最触动烧麦的是城破之后;
姚子青默默拒绝了上司宣布撤退的命令,郑重写下每一个在这场保卫战中牺牲的好男儿,然后亲手炸掉了指挥部;
鱼死网破,不给日军任何的机会。
倾盆大雨中,宝山县里3营的最后一次列阵,整整600多个好男儿只剩下最后24人;
而这“24”在最后巷战的到来也终究会变成“0”,变成中华的脊梁。
正如前面所说,《捍卫者》上映之后排片与票房虽然不够理想,但高口碑绝对是毋庸置疑;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影片在化妆、服装和场景的设置都很是用心,满是废墟的宝山县更彰显出战争的残酷。
战争场面的特效也绝对合格。
另一方面,是电影正面的历史价值观。
没有手撕鬼子,没有裤裆藏雷;
只讲述真实的英雄和平凡人,也踏踏实实的讲述这场少人知道,但尤为壮烈的战争。
豆瓣短评中不乏对影片的赞赏与敬意,用户孔鲤对电影的评价尤为独到:
“文字和影像都太单薄,根本反映不出真实历史的万分之一。但哪怕只是撕开它的一个小口子,也足以令人动容了。”
“撕开一个口子”是《捍卫者》的态度,也是我们应该有的,对历史真诚的态度。
而这种真诚的态度也从电影里延伸到电影外;
出品方决定将《捍卫者》的分账票房比例下调至10%,而这10%的分账票房将捐赠给“《捍卫者》关爱计划”;
计划用于改善老兵们的生活状况,关爱祖国曾经的捍卫者们。
历史不能遗忘,《捍卫者》也开始为造就历史的“捍卫者们”给予回馈。
而这样的电影,能不去支持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