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何振虎
山崖嶙峋、飞鹰翱翔、静谧的沟壑、黄土、林木、原野……在《走山梁》的旋律中,37集电视连续剧《区小队》拉开帷幕。河北是敌后抗日的主要战场之一,发生过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该剧的故事发生在抗战形势最艰难的时候,区小队隐藏于太行山东麓一个叫作风铃渡的小山村,会同北平大学生建立秘密兵工厂,提炼炸药制作地雷,同日本侵略者斗勇斗智。复杂的山区环境,敌强我弱的战争态势,基本处于地下状态的区小队,凶残狡猾的日军头目,勇猛而又莽撞的区小队长,曾经胆小软弱的青年学生……一个似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一次次险象环生的较量,一场场威武悲壮的厮杀,演绎了一曲慷慨激昂的英雄壮歌。
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慷慨悲歌”有着丰富内涵,慷慨主要是激昂之气,悲歌则为悲壮之声。当外敌入侵、民族危亡之际,侵略和反侵略、奴役和反奴役的斗争中,燕赵儿女遗传基因里所蕴含的慷慨悲歌精神便被赋予了全新的含义,发展为刚烈悲壮的爱国情怀和坚韧执著的抗争精神。《区小队》的特色,首先在于歌颂赞扬了这种精神,高扬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旗帜,让人们在对历史的回望中汲取新时代前行的力量。
作为一部剧情戏,英雄主义情结是最为打动人的全剧之“核”。英勇牺牲的县大队长张蒙、区小队指导员郭海棠是英雄,行为莽撞的刘大强也是英雄,据点夺枪的果敢,持地雷炸日军装甲车的勇猛,山洞化装脱险的机敏,失败后主动承担责任的磊落,他的慷慨悲歌使一个燕赵硬汉形象在荧屏上立了起来。由软弱胆小变得意志坚定、千方百计制造炸药的佟大川,表面冷漠、关键时刻义薄云天的王五爷,视死如归的李玉凤,脾气乖张而终于合作抗争的李金豹,绝望之际参与行动的抗战老兵“老烧饼”……这些不同境遇、不同结局的人,均以自己的方式完成了慷慨悲歌的英雄壮举,在这曲英雄主义的大合唱中留下了他们高亢浑厚的音符。这些英雄并不是头戴光环、飞檐走壁、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侠客,而是生长于燕赵大地的凡夫俗子,真实可信,朴素可敬。
近年来,抗战剧中“神剧”“雷剧”频现,令人对其真实性心存疑虑。《区小队》的艺术特色就在于坚守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力图突破和摒弃那些“泛娱乐化”的套路,追求真实的力量。
《区小队》的故事架构依托于史实,基本内容框架既参照了抗战年代平山县东回舍大枪班的原型故事,也吸收了北平大学生参加抗战的历史资料。剧中的晋察冀军区兵工厂、晋察冀画报社、护送干部到延安等,都能找到有案可稽的历史材料,电视剧创作以此为依托,而不是凭空编造。但是,来自外乡的区小队长和稚嫩的青年学生,硬是要在鬼子眼皮子底下开铁匠铺,还用那么简陋的设备制造炸药做出地雷,这个核心情节能否成立,是剧作真实性的基础。为此,编导在相应的环境营造、条件预设和人设配套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形成情节的可能性和合理性。
剧中的日军头目都不是怂包笨蛋,铃木、侯藤、小野等智商并不低下。铃木通过抓捕郭海棠测试刘大强身份时的处心积虑,胁迫佟江的学生假逃脱企图骗取佟大川相认的精心设计,以侯藤苏醒的假消息引刘大强上钩的环环相扣,设伏于据点包围区小队欲一网打尽的老谋深算,以抓劳工引诱区小队决战的一箭双雕,可谓机关算尽。较量中,以刘大强为首的区小队也为自身的莽撞付出过沉痛代价,但最终还是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了胜利。除了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之外,更得益于正义抗争的“得道多助”,得益于人民群众支持参与的全民抗战。这些情节,既描述出战争的残酷性,又保持了历史的真实性。
这种真实性体现在人物的生动鲜活上。剧中的主要人物都有一个成长和成熟的过程。刘大强据点夺枪顺手抢米却暴露了行踪,接应北平大学生被狼夹子夹住的狼狈,几次上当受骗使区小队处于险境等内容,都反映了刘大强的成长过程。大学生佟大川的成长经历就更加明显,胆小软弱的他困于山村铁匠铺半夜逃跑未果,因条件艰苦不能洗澡又第二次逃跑,直到在山洞里为救“老烧饼”搬起石头砸死鬼子,才完成从文弱书生到战士的转变,其后在险恶环境下炼炸药、制地雷,并不卑不亢当面与敌人周旋。其他次要人物,包括李玉凤、李金豹,甚至杏花、叶菊华等,都有一个真实的变化过程。反面人物王大虎由胆小、贪婪到堕落为汉奸,剧中也可找到其演变的轨迹线。
这种真实性还体现在纪实细节上。带有鲜明特色的大山外景,标志性山区村落,地域色彩鲜明的影像,保定曲阳的地域口音,以及台词里那些颇有意思的方言,汇集出浓郁的太行山特色,提供了故事的真实环境。李玉凤的狼夹子、铁匠铺的打铁声、夜壶地雷、红围巾信物等细节,也成了情节叙事的重要支撑。区小队转为正规军集合出发时,闪回出一长串牺牲烈士的图像和介绍字幕,还有片尾叠化晋察冀根据地抗战的片段纪事和人物,都使电视剧增添了纪实性色彩。
但电视剧毕竟不是纪录片,艺术化叙事是电视剧的基本要求。该剧在人物塑造方面的最大特色是人物性格鲜明,带动情节展开。这在一定意义上冲淡了某些战争剧桥段的似曾相识,把“做什么”的老桥段变成了“怎么做”的新故事,试图拍出一些新意。更为可贵的是,人物成长成熟之后,其性格底色并没有泯灭,人物依然不是“高大全”。
战地黄花分外香。该剧还以细腻的笔触,见缝插针地描写了爱情之花。张蒙和郭海棠是一对并肩作战的夫妻,剧中笔墨虽不多,但描摹了革命夫妻的“亲人加战友”之情;刘大强和李玉凤是一对“欢喜冤家”,在战火中慢慢绽开爱情之花……编导者试图演绎战火中的青春之歌,但战争又是残酷的,郭海棠目睹了丈夫张蒙的壮烈牺牲,李玉凤也惨死在刘大强面前。爱情被置放在悲壮的叙事情节里,其基调化为“你走你的山梁哎我走我的沟”那旷远激越的主题歌旋律,而这无疑又是一重意义上的“慷慨悲歌”。(何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