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是先秦历史乃至整个古代史最凄惨的战役之一,凄惨的原因并不只是战况惨烈,更因为白起屠杀了四十万赵国降卒。四十万人同时被杀绝对会让壮美山河变成人间地狱,史载赵军被杀之地“血流淙淙有声,杨谷之水皆变为丹,至今号为丹水”,而这个噩耗传回赵国后,整个国家“子哭其父,父哭其子,兄哭其弟,弟哭其兄,祖哭其孙,妻哭其夫,沿街满市,号痛之声不绝”。可见长平之战赵国确实损失惨重。但是赵国遭受到如此惨重的损失不但没有迅速灭国,反而数次打败虎狼之师秦国,还至少杀了十几万秦军。赵国是如何做到绝地反击的?
我们先来看看赵国在长平之战后是如何打败秦国的。长平之战秦国之所以没有趁热打铁灭了赵国,虽然有秦国自身也损失惨重,丞相范雎小肚鸡肠向秦王进谗言的原因,但是赵国许诺给秦国大片领土也是重要方面。可是秦国退兵之后赵国反悔了,毕竟秦国杀了自己四十万将士,双方已经有不死不休的血海深仇,这时再把土地割让给秦国,赵国也太没有骨气了,于是赵国闭口不提割地求和之事。秦王一看这不是和我玩失忆么,于是再次集合大军攻打赵国,这次一定要让赵国在版图上消失。
为了达到目标,秦王派三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开往赵国。本以为损失四十万将士的赵国就是空架子撑不了几天,但是赵国的表现却令所有国家刮目相看。面对来势汹汹的秦军,老将廉颇把赵国40岁以上的老人和13-18岁的幼童组织起来当做抵抗秦军的主力,这些人在赵王的宫卫步兵和少量骑兵的带领下打响了邯郸保卫战。这支军队看似老弱病残,但是他们心底对秦军的恨意就是最有力的武器。即便素有虎狼之师的秦军不分昼夜攻城,一个月后依然没有任何进展,并且秦军已经损失了两万多人,不得不暂缓攻势。
秦王知道战场形势后马上派兵支援,可是十万援军抵达邯郸城下后再次发起进攻,依然被邯郸城内的老弱病残打的惨败。这时赵国已经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独立支撑了四个月之久,虽然城内粮草断绝但是所有将士同仇敌忾,最终依靠廉颇的英明指导和不屈不挠的意志等到了援军。当魏国八万援军楚国十万援军赶到邯郸外围的时候秦国面临三面受敌的局面,最终被迫撤军,之前在邯郸城南驻扎的秦军郑安平部约两万人更是直接投降。因此赵国人民的邯郸保卫战虽然打的艰难,但也消灭了秦国数万大军。
邯郸之战后赵国更是如有神助,首先是廉颇带领赵军围困了燕国首都又攻取了魏国的繁阳城,后来庞媛接过了廉颇手中的指挥棒不仅多次打败燕国军队,还指挥了赵、楚、魏、燕四国联军共五十万人攻打秦国,后来庞媛不仅射杀三万秦军,还成功杀掉了蒙毅的祖父蒙挚。
而这些事情还不算完,几年之后秦国将领桓齮率军攻入赵国后方并成功占领了赵国的赤丽、宜安两座城池,这时赵国名将李牧率军南下救援,一场大战之后桓齮所率领的十多万人全部被杀,就是桓齮都是狼狈逃离战场捡回一条命。
这样的赵国,真的可用战果辉煌来形容。可是长平之战赵国损失惨重,它是如何快速恢复国力并且实现短暂中兴的?
首先是任用良将,都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只要有地盘有良将,再给一点时间,赵国翻盘并不是不可能。当赵国上下陷入长平之战的恐慌中,名将李牧在边塞击退匈奴的消息就是一剂强有力的定心丸。几十万秦军围在赵国都城邯郸城下时,名将廉颇坐镇指挥临危不乱,他的镇定自若,使正处于风暴旋涡中的赵国臣民看到了希望。若是没有名将支撑,只怕长平之战后的赵国撑不了多久。
其次是民心齐泰山移。廉颇之所以能用一群老弱病残守住邯郸城,很大的原因是这些人与秦军之间隔着血海深仇。他们的父兄子侄以及夫君都是被这些人残忍杀害的,如今即便是死也不能投降。在这种情况下廉颇不用担心有人背后捅刀子,甚至他都不需要调动将士的积极性,全民皆兵同仇敌忾的力量绝对不可小觑。
最后我来说一下赵国的底蕴。长平之战虽然让赵国全国上下都陷入悲苦之中,但是这个国家是有底子的。 “长平之战决定了最终一统天下的是秦国而不是赵国”,这句话证明了长平之战的重要性,也能证明此战之前,赵国是可以与秦国掰手腕的国家。
当年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带领赵国走上了强军之路,长平之战虽说损失巨大,但是打仗的套路战法还在,百姓的军事素质还在,因此哪怕赵国的主力军是由老弱病残组成的,依然可以在名将的带领下打出成绩。这与后来的秦国是一样的。秦二世胡亥统治时期华夏大地狼烟再起,基建部长章邯之所以能带领一群囚徒又把山东六国虐一遍,一方面是章邯的军事能力强,另一方面也是秦国有全民皆兵的底子。
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实行军功封爵,想要成为人上人就得上战场砍人。哪怕这些人是囚徒从没上过战场,但是上了战场怎么杀人怎么摆队形怎么服从指挥都是娘胎里面自带的功能,只要上了战场这些东西都不用学直接就会了。因此章邯才能在短时间内解除咸阳之围又打败了复立的东方六国。
赵国也是这个道理,长平之战确实让这个国家元气大伤,但是此战之后国君脑袋清醒了,名将重新上战场了,骨子里有战争基因又瞪着一双血红眼睛的赵国人同仇敌忾一致对外,自然可以带领国家再度中兴。
只是后来赵国国君自毁长城杀了李牧,秦灭六国一统天下的整体环境又早已形成,赵国也只能在短暂的中兴之后彻底失败。
《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约撰稿人:帘外西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