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映于2005年的《暗算》,改编于麦家的小说。讲述了《听风》、《看风》、《捕风》三个不同的故事,既相对独立,又互为回响。
“听风”是监听敌台,“看风”是破译密码,“捕风”是密室游戏,在诡异和肃杀的气氛之中,《暗算》演绎了三段深刻的关于天赋与信仰的故事。
有人把《暗算》看成了关于天才不为人知的一面:
天赋过人的阿炳,仅凭耳朵就能帮助国家破获敌特的电台,天赋应该被讴歌,被推崇,被渴望拥有。
也有人把《暗算》看成了爱情信仰和国家信仰的冲突:情执的数学家黄依依飞蛾扑火般追求完美的安在天,而以国家利益至上的安在天一方面欣赏和保护着黄依依,一方面却又欲拒还休的折磨着黄依依。
而《暗算》最令我震撼的是却是:它既突出了天赋过人对革命作出的特殊贡献,更强调了有信仰的组织人在革命成功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用任何脱离时代和政治背景的眼光看这部剧,都只是看到冰山一角。这部剧的真正意义就是告诉我们:作为有信仰的组织人是如何区别于普通自然人的。他们的思维逻辑,他们的信仰和自我牺牲精神,让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中国革命者的精神追求。
就像《捕风》中钱之江对唐一娜说的那段话“有信仰意味着你为那个更高的东西献身;有寄托意味着某个更高的东西为你服务。”
与其他谍战片不同,《暗算》的叙事和思索早已超越谍战故事,而进入人生哲学和时代困厄的解析。这是绝大多数谍战剧无法企及的,也极少有同行者。好看的皮相外,还有形而上的建树。我想这就是《暗算》历经这么多年仍高居豆瓣8.9分的原因吧!
接下来让我们通过剧中三个故事来看怎么诠释关于天赋和信仰的。
一、《听风》天赋是把挥向敌人的大刀,亦是自伤的利器
阿炳是个瞎子,既单纯,又有超常的听觉。曾经,母亲是他唯一相信的人。而安在天的出现,为阿炳打开了新的世界,也成了他在这个新世界里唯一的依靠。
对于安在天来说,阿炳就像是701的一根救命稻草。从欣赏他的天才,到接受他的缺陷,安在天一直对阿炳有超常的耐心。他用各种方法引导他辨别敌台,同时小心翼翼地保护这个脆弱的少年。
阿炳连破敌台,戴着大红花接受表彰,但心智仍旧是个孩子。阿炳一直是听着别人的指令走过来的,就连结婚,也是母亲给他的一个任务。他不知道怎么面对荣誉,也不知道什么是爱情,更不知道怎么做一个父亲。
阿炳从孩子出生的第一声啼哭中,就听出了这是个“百爹种”,进而崩溃、自杀。安在天没能阻止悲剧的发生,却最终理解了这起悲剧的成因。阿炳想要一个孩子,但他没有生育能力,药房老李乘虚而入。于是,悲剧发生了。
时代让阿炳这样一个天残地缺的人成为英雄,让他活在了云端之中。有一天他突然落回地面,整个世界变得如此狰狞,生无可恋。怀着对当事人深深的怜悯,安在天收养了林小芳的孩子,并最终让他和生父团圆。
阿炳有超人的天赋,他凭借这种天赋成为了英雄,但也因这种天赋,成为了最可悲的人。他的可悲在于因成长环境的影响,他虽有过人的天赋,却是一个天然是非标准下普通人。
这种天然是非标准下的他只相信自己的直觉:自己的母亲和安同志是好人,惟有信赖好人,自己的生活才可靠、安全。正是这种直觉,他不相信其他人。不深谐正常生活的方式:怀疑照顾他的人要杀他;不懂男女关系,却逼迫对方马上生小孩。这些如他所言“生活中充满了暗算”。
二、《看风》勇敢的追求自由的爱本没有错,只是没有遇到那个对的人
剧中的黄依依也是个悲剧人物。
在工作中,她出类拔萃,是国家的栋梁之才。
对爱情,她那么执着,如飞蛾扑火,不顾一切,
可偏偏碰上了那么一个永远像一块石头一样冷峻的男人。
对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中国人来说,黄依依的衣着、行动、思维方式都太过超前。她勇敢地追求所爱,特立独行,石破天惊。
在数学研究所的时候,“作风问题”就一直和她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然而,身处流言的漩涡中,黄依依仍旧大胆直白、我行我素、富有侵略性。就像安在天说的,“人言可畏”四个字,放在她身上是不适用的。
黄依依爱安在天,安在天态度模糊。黄依依非常清楚自己的美,也清楚自己的才华。但像安在天这样一个人对她的欣赏,却正是她一直等待的,别人以为她“疯”不是疯,是勇敢过猛。
安在天心情复杂。一直沉着冷静的他,面对黄依依的进攻,也有乱了阵脚的时候。他会因为黄依依突然和他保持距离而怅然若失,也会在知道黄依依有了新的男女关系后发怒,跑到她房里当面指责她。直到很久之后,他依然不了解他对黄依依是怎样一种情感。
两人的距离或许是源于成长环境的差别。安在天从小就在组织生活中成长,他的每一步,都严格地走在纪律框架之内。黄依依却一直是自由的,即便在701,她也是自由的。只是为了这份自由,她付出了高到不可承受的代价。
数学天才黄依依破解了光密,但她是不受群众欢迎的。《看风》里有一个泼妇刘丽华,在黄依依与她没有交集的时候,她就无端地恨着这个不符合她的价值观的女人。而在最后,也是由她完成了对黄依依的致命一击。
然而,黄依依的悲剧并不是由一个刘丽华造成的。黄依依也是英雄,一个被孤立和怀疑的英雄。在黄依依倒地变成植物人之前,她已经完全没有了刚来701时生机勃勃的样子。
黄依依不仅有过人的天赋,还有智慧过人的才华和出类拔萃的外貌;纵使这样,与其说是被时代扼杀了的天才,不如说是逃不过“生活的暗算”。
三、《捕风》没有坚定的信仰,任何的智勇双全对革命事业都是空谈
最后一个故事《捕风》将时空倒转回1932年,以安在天的回忆视角,讲述了他的英雄父亲钱之江的故事。
钱之江是中共地下党,潜伏在国民党上海警备司令部里任总破译师,代号“毒蛇”。他曾经多次在危急时刻拯救党组织,他一个人的威力至少能顶五个师。他有知识、有胆魄、也有坚定的信仰。在和敌人的交锋中,钱之江至死没给他们留下一点有用的线索。
《捕风》的故事如同一场“杀人游戏”。重大情报泄密后,所有嫌疑人被关在一座楼里接受审查。上峰的密令是,如果不能找到内鬼,就把嫌疑人全部杀掉。尽管只有短短的三天,但其中的刀光剑影让人觉得仿佛过了几个星期,甚至更久。
钱之江的对手是南京来的代主任,他外表儒雅,内心阴狠。在确定人选和造型时,导演柳云龙甚至希望代主任看上去是一个慈祥的老人。为此,他让演员王奎荣戴上了眼镜,并剪短了头发。
在七号楼紧张的氛围中,阴阳怪气的童副官是喜感人物,骄纵蛮横的大小姐唐一娜是搅局人物。童副官仿佛一个小丑,拿着鸡毛能当令箭,却还是逃不过被射杀的命运。而唐一娜单纯直率,就像是一股清流。她和钱之江一起,示范了军装和探戈之美。
钱之江以死送出情报,而她的妻子负责从遗体中取出情报。罗雪流着泪拿出菜刀和剪子,慢慢解开钱之江衬衫纽扣的一幕,令人震撼。
震撼到我们的是,革命者是真实存在过的。面对死亡,他们是那样的心定神闲、举重若轻、不温不火、恰到好处。如果没有强大的、坚定的信仰,纵有万般的智勇双全,又怎能抵过为崇高精神信仰献身过程中的种种“暗算”?!
编者的话:
不得不说《暗算》是一部设计精巧的作品,三段故事的主人公都不走寻常路。如果不是天性残缺,阿炳不会走上绝路。如果不是个性偏执,黄依依不会早早陨落。如果不是参透了人生的机密,钱之江不会坦然赴死。
如果说一般文艺作品都习惯性的讴歌具有自然情感的人,比如《暗算》中的阿炳和黄依依,尽管他们身上有着这样那样的个性和缺点,但依然通过自己的天赋为革命事业付出了自己的一切。
同时《暗算》也塑造了安在天、钱之江这样的具有崇高信仰的组织人形象。他们在个人情感和信仰感情有冲突时,不会感情用事,一切以组织目标为前提;即使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如果没有一大批把信仰放在生命之上的组织人,就不会革命的成功,更不会有我们今天和平、幸福的生活。
我们永远不要忘记那些曾经存在,和正在存在着的英雄。就像这个国家,就像支撑他的信仰,就像热爱她的人民。任何意图诋毁他们的文艺作品和言论,不论是苦口婆心的长篇大论,还是循循善诱的口口相传,到最后的最后,都只会变成一撮永远无法提起的垃圾废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