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总理平易近人,他经常深入到群众中去,他走访千家万户,了解百姓生活疾苦,解群众燃眉之急,赢得了亿万人民的爱戴。
周恩来在深入农村考察调研时,经常与普通百姓聊天,有时还到困难户家中实地走访,他通过这种形式来了解农民生活的真实情况。
在周恩来考察走访所遇到的众多群众中,一个叫张二廷的普通农民,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个张二廷性格直爽,敢讲真话,他说的一句“狠话”更是感动了周总理,赢得了周总理“一针见血,对我教育很大”的高度赞扬。
响应毛主席号召,周恩来亲赴农村调查,遇敢讲真话的农民张二廷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党和国家领导人时时刻刻在牵挂着六亿人民的吃饭问题,这个问题也是时常令他们感到头痛的问题,粮食问题几乎逢会必讲。
六十年代初期,粮食告急的有关报告不断送到毛泽东与周恩来等领导人的办公桌上。
1961年3月10日,毛泽东主持“南三区”(中南、华南、西南)会议,讨论农村人民公社问题。在会上,毛泽东再次强调了调查研究,特别是干部亲自作调查研究的重要性。
3月13日上午8时,毛泽东给刘、周、陈、邓写了一封信,号召大家亲赴农村基层实地调查。毛泽东在信中说:
“一些领导同志至今对农村平均主义的问题不甚了了,其原因是忙于事务工作,不做亲身典型调查,满足于在会议上听或者看地、县两级的报告,满足于走马观花的调查,希望从此改正。”
为响应毛泽东的号召,周恩来和邓颖超决定到河北邯郸去,去那里实地调查一下农民生产生活的情况。
5月3日,周恩来与邓颖超与随行工作人员来到武安县伯延村。
武安县伯延村在抗日战争时期曾是八路军晋冀鲁豫军区所在地,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抗日战争时期,当地群众为支援八路军、抗击日本侵略者做出过重大贡献。刘伯承、邓小平等率部带领人民群众在这里抗日。解放战争时期,刘伯承曾在这里会晤国民党爱国将领高树勋,揭开了著名的“邯郸起义”序幕。
伯延地区于1961年建立了伯延公社,伯延公社有十几个村,人口不多,但这里公共食堂办得很早。周恩来此次到伯延针对集体食堂、大公社、供给制等问题展开调查。
在伯延调查期间,周恩来首先与公社、大队、小队干部们进行了座谈,在与公社干部座谈时,公社干部们对周恩来说:“社员们能放开肚子吃,虽吃得不好,但能吃饱。”
但周恩来在随后到农户家中走访时却发现,很多农民家中根本没有存粮,很多社员面黄饥瘦,面带菜色,还有人患上了浮肿病。周总理觉得公社干部们没有完全讲真话,于是,他决定召集社员座谈了解真实情况。
座谈会上,召集来的社员们团团围座,他们有的低着头,有的若有所思,大家都很沉默,没有人愿意发言。
周恩来主动发问,与大家唠家常,气氛逐渐轻松起来。
但在聊到和吃饭有关的问题时,社员们要么回避,要么干脆不吭声。问到几个老乡时,他们只简单回答说,食堂好,能吃饱,然后就低头不再言语。
周恩来见老百姓心里有顾虑,有怕“官”畏言的心理,他转回身指着墙上挂着的毛泽东和他本人的画像风趣地说:
“我叫周恩来,就是墙上的那个人,你们看像不像?这次来,就是要听听你们的心里话。你们有什么话只管说,有问题只管提,说错了也不要紧。”
听到周总理的这番话,大家笑了起来,气氛又变得轻松,但还是无人愿意站起来先发言。
这时,坐在角落里的一个50多岁,一直闷头抽烟的农民引起了周总理的注意。他始终显得很严肃,大家发笑时,他的脸上也没有一丝笑意。周总理问他:“你叫什么名字,怎么不说话?”
这个沉默不语的人叫张二廷,张二廷原本在村里以性格直爽而闻名,他说话不绕弯,直来直去,是村里有名的炮筒子。按说,他这性格是憋不住话的,但来之前,公社和大队干部再三交待过他,“总理可是大首长,千万不能乱说话。”
于是,被再三告诫的张二廷今天显得分外的沉默,但满肚子的话憋在心里,使他觉得很难受,现实的状况也使他感到很焦虑,所以,别人笑时,他笑不出来。
周总理用和蔼的目光注视着张二廷,有着丰富与人打交道经验的周恩来看得出来,面前这个一脸忠厚的农民有满肚子话憋在心里。
周恩来问了问张二廷的名字,和大家简单聊了几句后座谈会结束了。
散会后,周恩来走访了几户村民家,和他们交谈,了解他们的情况,打消他们的顾虑,要他们在第二天座谈时放心大胆地说,说出心里话。
当来到张二廷家时,一进门,周恩来就亲切地叫道:“是张二廷家吗?二廷,在家吗?”
正在炕上呆坐的张二廷听见是周恩来的声音,他赶紧躺了下来,头面向墙里,装成熟睡的样子。
周恩来面带微笑,走到炕前,轻声对张二廷说:“二廷睡了吗?疲劳了?打扰你了。”
张二廷忙坐起身,连声说:“不疲劳,不打扰。”
“我是来请你开会的,明天会上请你发言,请你放心大胆地说。”
第二开会时,张二廷却没有来,他让别人捎信说,他下地干活去了。周恩来让人去把他找来。
不一会工夫,张二廷来到了会场,他在角落里坐下来,点上烟闷头吸了起来。
这时公社干部正在讲公社食堂办得如何好,如果符合国家的农村政策。
干部们的发言结束后,周总理点了张二廷的名,周总理说:“张二廷同志,请你发言”。
被周总理点名的张二廷,显得有些为难,他迟疑了一下,然后说:“我感冒了,讲不了太多。”
周总理直率地说“你没感冒,你是有话不想说,不敢说,是有了糊涂思想。”
张二廷说:
“糊涂就糊涂吧,你叫我说,公社、队里干部都在哩,我说了,你把他们职撤了,对我有啥好处?你走了,我咋办哩?说错了,人家把我逮起来,你在北京也不知道。”
周恩来笑着说:“你大胆说,说错了也不要紧,你说得不对也不逮你,我每年都派人来看你。”
受到鼓励的张二廷,再也憋不住了,他脸色涨得通红,腾地站了起来,问道:“总理,你真想听我说真话?”
“当然。”周恩来用鼓励的目光看着张二廷。
张二廷被打动了,他突然提高了音量,大声说:“那我就说说,刚才有人说食堂好,那都是假话。食堂不好,食堂吃不饱。”
“总理,你算算,一共几两指标?司务长、炊事员多吃一点,他们的老婆孩子和爹娘多吃一点,到我们社员嘴里才三四两,能吃饱吗?我们这些大人吃不饱可以忍一忍,可孩子们不行啊,如果让我们在家自己做,汤汤水水的总能填饱肚子,别看我死了老婆,一人拉扯几个娃娃,但我还是愿意自己做,冬天还可以用余热取暖。”
张二廷忽然重重地叹了口气,然后说道:
“这两年生活是一年不如一年了。”
见张二廷打了头炮,在场的其他群众也放下了思想包袱,他们忍不住你一言,我一语地说起来,会场一下热闹起来。
“总理啊!如果再这样下去,过两年,连你也会没有吃的!”
张二廷向着总理的方向,满脸焦急地说。
周恩来示意张二廷说下去。
张二廷接着说道:
“我们吃不饱,人浮肿,干活没劲儿,就连牲畜瘦得都能被风刮倒,地里打不出粮食,打的那点粮,还不够我们自已吃,哪有余粮交国家?你们征购不到,当然会没有吃的!”
张二廷接连放炮,使在场的地方干部们感到非常紧张。一位地委干部又急又气对周恩来说:“这个人是个落后分子,不要听他胡说”
周恩来摇了摇头,他严肃地对这位干部说:
“你这样看不对。张二廷说的是真理啊,他把我们看作是自己人,才会说这样的话,他说的一针见血的啊。”
会后,周恩来再次来到张二廷家,与他亲切交谈,面对和蔼可亲,坦诚相待的国家总理,张二廷把伯延遭受的灾情和公社食堂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向总理作了如实的报告,张二廷还对总理说,希望以后他还能来伯延。
周恩来对他说,有机会一定来,如果自己脱不开身,也要派人来。
周恩来还对张二廷动情地说:
“张二廷同志,你是一个敢说真话的人,你批评得对,我很难过。你们生活困难,我这个当总理的怎么能不难过?”
他站起来拉着张二廷的手,真诚地说:
“我周恩来走南闯北,很少有人说住我,今天你算说住我了,二廷,咱们交个朋友吧。”
周恩来提出帮助抚养张二廷的两个孩子,大了再让他们回来,张二廷没有同意
张二廷忠厚直爽的性格给周恩来留下了深刻影响。在此后不久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周恩来谈起了张二廷所说的“如果再这样下去,过两年,连你也会没有吃的!”这句话,周恩来说:
“那句话对我教育很大,我很受感动。这是我在调查中所听到的最生动的一句话。”
通过与张二廷的几次交谈,周恩来了解到张二廷的家庭情况,张二廷的妻子于1960年因病去世,给他留下了四个孩子,最大的13岁,最小的只有3岁,他家里十分困难,让孩子吃饱饭,拉扯孩子们长大是个问题。
看着挤在炕上的四个孩子懵懂的眼神,周总理对张二廷说:“抚养这么多孩子,对你来说很困难,让我领走两个吧,大了再让他们回来。”
周恩来、邓颖超夫妇虽然自已没有生养子女,但他们把关爱寄予了全国千千万万的少年儿童,每月他们夫妇都要拿出一部分工资用于资助抚养烈士子女。这次,他们又提出帮助普通农民张二廷抚养孩子。
张二廷激动地说:“总理,你每天要管那么多国家大事,不能再给你添麻烦了。”
后来,每当提起这件事,孩子们就会埋怨张二廷,埋怨父亲当初不让总理把自己领走。
周恩来没有失信,从1961年到那段特殊岁月前,每年都派人到伯延村来调查,并代表他看望他这位敢说真话的农民朋友。
根据实地调查与听取农民们的意见,国家提出办不办公共食堂完全由社员讨论决定
通过对伯延公社的实地调查,周恩来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他将调查中发现的四个较重大问题,于5月7日凌晨3时向毛泽东作了电话汇报,这四个问题是:
“一、食堂问题。绝大多数甚至于全体社员,包括妇女和单身汉在内,都愿意回家做饭。我正在一个食堂搞试点,解决如何把食堂解散好和如何安排好社员回家吃饭的问题”
二、社员不赞成供给制,只赞成把五保户包下来和照顾困难户的办法。现在社员正在展开讨论。
三、社员群众迫切要求恢复到高级社时评工记分的办法,但是已有发展。办法是:包产到生产队,以产定分,包活到组。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多劳多得的原则。因此,这个办法势在必行。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四、邯郸专区旱灾严重,看来麦子产量很低,甚至有的颗粒不收,棉花和秋季作物还有希望。目前最主要的问题是恢复社员的体力和恢复畜力问题。
毛泽东立即对周恩来的意见作了批示:此报发给各中央局,各省、市、自治区党委参考。周恩来此后还到涉县进行了调查研究。
5月底,武安县全县农村食堂解散。
随后在6月底,河北省全省农村食堂解散。
之后,经中央工作会议讨论,正式取消了部分供给制和公共食堂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