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至今,人们对武则天向来褒贬不一。
孰不知,就连她身边的人对她也是如此。
李世民用赐名之举说出了对她的评价:媚。
李治就不用说了,每一个行动都是真爱:从感业寺幽会,送昭仪,送皇后宝座,就连她废除妃嫔制眼都没眨……
王皇后先利用她达到目的后视为死敌,态度也很明确。
外甥女兰儿说她:姑姑你老了,兰儿还年轻,有的是机会……
可是,无论别人怎么说,她从来不畏惧,绝不拿别人的话找自己的麻烦。
这么说吧,她这一生仿佛从来没有服输,从来没有自怨自艾。大有一种“走好自己的路,让他人酸去吧”的劲头,这是她成为女皇的原因所在。
而历经三次绝地重生所带来的隐忍、不甘、坚持等,更是为她成为女皇奠定了夯实的基础。
网络图片,侵删
第一次绝地重生:切忌让仇者乐
武则天,今山西省文水县人。
出身成长属于长抑后扬再抑再抑再扬扬扬扬的那种。
出生时,比普通百姓略好,较官宦家族低许多的武氏家族,按今天的话说就是土豪。
与当今有钱人自带光环鼻孔冲天出气不同的是,在那时“士农工商”等级森严的时代中,有钱并不代表着“有地位”,是典型的“除了有点钱外,啥也没有”的家庭。
所以尽管父亲武士彟腰缠万贯,但并没有因此被人高看一眼,甚至还遭受了不少白眼。
后来,随着父亲与李渊成为好友,买官,又娶了身兼弘农杨氏、隋氏宗亲双重身份的杨氏后,从此家族到达了顶峰。
而武则天跟随父亲四方为官,更是读了万卷书走了万里路,无论见识还是学识,均优于家中的哥哥姐姐。
可令人唏嘘的是,在她十二岁时,父亲因病去逝,没了父亲的疼爱,武则天迎来了人生第一个灰暗而绝望的时光。
看到父亲去世,同父异母的两个哥哥终有了威风施展之时,一言不合就欺负她们娘几个,撑不起武家没能力不说,还处处挑错找她们麻烦。
无奈,母亲带着她们投奔了大伯家,本以为是逃离虎穴,谁料又入狼窝。
借住在亲戚家本来就不易,奈何大伯家的两个堂哥更是禽兽不如,凌辱,殴打等等已经成了家常便饭。
简直生不如死的日子好不好?
如果换成我,或许早就自我了断了。这不是假设,曾借助在同样是大伯家时,仅仅大妈的辱骂就让我数次有过这种强烈的想法,还好没做傻事。
不然也不会坐这里用蹩脚的文字丢人现眼了,就算被喷,也感觉比大妈眼皮子底下幸福许多。
可是她不这么想,活着至少还有机会数一下他们对自己的伤害次数,万一不死,总有翻身回来算帐的一天。
如果自己死了,没机会报仇不说,还反倒让他们乐了,这好事儿不能给他们,要乐也得自己乐。
都说原生家庭环境的不健康会对人会造成两个后果,要么成长为讨好型人格,以保全自己;要么成为强大型人格,以活出自己。
显然,对于原生家庭加之亲戚带来的影响,武则天选择了后者。
如果说人生如闯关的话,那么,14岁时,此生的第一个难关伴随着武则天被选入宫终于结束,她胜了,胜在了隐忍,胜在了不甘,也胜在了不屈服。
网络图片,侵删
第二次重生:世间没有不可能
有史书记载,当武则天准备上车进宫时,看到母亲满脸焦虑,便回头安慰母亲:“见天子庸知非福?”
她从小熟读诗书,跟随父亲尝尽人间冷暖,对于陪伴在帝王身边这事,同样心知肚明。
伴君如伴虎,一入宫门,不亚于两脚跨在生死门之间,幸运的话,颤抖少一点,不幸的话,连颤抖的机会都没了。
进宫后,事情确实如她所预料那般,初进宫时,李世民确实很喜欢,并因此还为她赐名“武媚娘”。
但这不代表她就是例外啊,要知道,皇帝一时开心赐个名,说句长得美,跟我逛街时看到漂亮的衣服没什么不同,一时喜欢脱口而出很正常,这不代表我会买啊,就算买来也不一定天天穿,抛除四季更迭不说,钱包万一不答应呢~
李世民不一样,他有的是钱,有的是权,可这也恰恰证明了他也并不会专宠她一人。
何况,“唐三代之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流言四起,又将武则天以及整个深宫全部推到了风口浪尖。
与此同时,武则天也渐渐明白,受宠是不可能了,这辈子在李世民这里都不会受宠了。
可那怎么办?总不能坐在这里等死,等着陪葬,等着被处置吧?
这可不行,酒香有时还怕巷子深呢,既然别人发现不了自己,就自己出头好了。
一个大活人,总不能因为别人不认可就郁闷死吧?这根本就是违背命运本意好么?
于是,她自愿去做了李世民的侍女,研磨,照顾他起居,值勤等等,陪在他身边除了学了一身本领外,李世民压根没再看她一眼。
一计不成,她又生一计。
当看到李治眼里透露出来对自己的喜爱时,她突然发现了另一条路。
真是应了那句话,有时候不是你不优秀,而是你的优秀没遇到对的人赏识。
可是,在常人看来,这可是违背人伦的事,一个是李世民的妾,一个是李世民的儿子,这不可能好吗?
但她偏不,她认为没有什么不可能。
然而,正在此时,随着李世民驾崩,她人生的第二个难关也及时到来,她被迫去了感业寺出家为尼。
且不说感业寺虽为佛门也是鱼龙混杂,还有防止死灰复燃意欲对她赶尽杀绝的长孙无忌,希望、前途全部化为乌有,至于出路更别想,一进寺门就没了后路,此生只能青灯古佛,了却残生。
这直接意味着,即使李治再欣赏她,抛除背后的道德问题,登基为帝后也会把她忘得一干二净,至于进了感业寺再出来的可能性也成了负数。
她不信。终于,在费尽了周折,从见到李治,到续前缘,再到回宫为婢等等后,硬是把不可能的“不”字给去了。
做自己想做的事,哪儿有那么难?何况,再难,只要想做就能做成。
只要想了,就没有不可能。不可能的结论,完全是否认自己罢了,别人可以否认你,你不能否认自己。
看来,这话用到她身上一点不为过。
第二次绝地重生,她拼尽全力,换来了自己想要的结果,由此也彻底扳倒王皇后,并一举坐上了皇后宝座。
网络图片,侵删
再遇危机 李治废后
再次入宫直至当上皇后,她吸取伴君如伴虎的教训,为了不再次受到李世民那时随时可能被冷落被无视的待遇,她开始了两方面准备:
第一是,凭借出色的政治才华辅佐李治管理朝政,以此证明,自己不只是一个皇后,还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帮手;
第二是,迅速拉拢朝臣建立自己的势立,稳固自己的地位,毕竟,这些事儿不自己做,没人替你着想,就连亲姐姐不一样也只是为自己么?
然后主动屈尊与太监、宫女打成一片,有好处先给他们,处处为他们着想,从而顺利收买了人心,成立了自己的耳目团队。
好的人脉,不分贵贱。
她笃信,因此也轻松化解了她人生中的第三个危机——李治废后。
因为武则天插手朝政,李治一直对此不满,加之众大臣纷纷游说,时间一长,李治废后的想法越来越强烈。
终于,有一天按捺不住了,直接把上官仪宣进宫内,代拟废后圣旨。
话说宫内武则天耳目众多,她怎么能不知道?
看到主子即将被废,宫女太监急坏了,一路小跑急传,不好了,皇上要废后了……
倘若真的废除了皇后,武则天肯定不能忍,废了自己,就等于东山再起遥遥无期,而且很有可能立即被处死也不是没可能;
废了自己,这也表示前功尽弃,自己的一切努力都将付之东流,她绝不允许这样的事发生。
于是,第一时间得到消息的武则天就冲进来了,一把撕了召书后逼问李治想干什么,李治结结巴巴说不出什么,只好伸出手指向上官仪,是他,是他,就是他,我们的大唐宰相上官仪。
武则天明知是李治所为,但依然给了他台阶下,而是转脸立即下令以逆反罪名,果断处决了上官仪,在朝廷内树立起了自己的威势。
这里我倒有个无聊的猜测,那就是废后之举不过是李治削弱上官仪势力的借口罢了。
原因一,上官仪宰相,位份在这,势力自然小不了,未免有些左右朝廷之举,这是皇上所不能忍的。
何况在此之前,长孙等手掌重权的大臣也被李治给清除了。
原因二,李治与武则天夫妻已多年了,又何尝不了解自己的媳妇是什么性格脾气?
连妃嫔制都给自己取消了没辙,能是一纸召书就能废得了的?
所以,这不过是借武则天的手除了隐患而已。
不管过程如何,结果反正是武则天想要的。
而这三次,第一次靠隐忍,第二次靠坚持,第三次靠协力等也奠定了她在朝廷中的基础,树立了威望,逐渐地巩固了自己的势力,以至最后成为一代女皇。
纵观这一生,作为一个“嫁两代皇帝,生两位皇帝,本身又是皇帝”传奇女性,她的成功完美地诠释了成功所需要的七大要素:
坚韧不拔:少年时受堂哥侮辱,进入感业寺为尼,成为王皇后的婢女,任何困难想阻止我的脚步,都是不可能的,想都别想。
自我控制能力:大臣反对立后,没事,你们继续,我不急不躁不骂人;外甥女仗着皇上宠爱对自己出言不逊,您高兴就好……反正什么事,她都不会当面刚,只要自己笑着总有一起坐下慢慢算帐的时候。
社交合群能力:拉拢大臣,想他们所想,急太监宫女们之急,舍出自己的利益,换来他人的真心。
对生命持久的热情:命运怎么折腾没事,反正我要活着,要活得很好,只要今天不死,明天又是一个艳阳天。
感恩能力:支持自己的大臣,加官进爵从不拖延一分钟;帮自己的太监宫女,进贡的珠宝总有他们一份。
乐观精神:甭管在哪儿,婢女也好,感业寺也罢,《希望》张口就唱,闭上嘴就在心里哼。绝不“唉声叹气”,无能的人才用这个表达情绪呢。
好奇心:譬如今天批了个奏折,决定了一件事,明天什么结果呢?不好?错误不止是别人,肯定自己也没考虑周到啊。
认真改一下,明天再看,哟,不错。然后不断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