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什么出卖孟达?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曹丕去世后,魏将孟达心中不安。正准备北伐的诸葛亮,乘机策反孟达,只因孟达大意消息走漏,最终被司马懿迅速平定。
然而,历史上的“孟达事件”却与小说中大不相同,而且疑点重重:
出卖孟达的不是申氏兄弟,竟然是诸葛亮!这是为什么?
曹丕在世时,孟达已私通诸葛亮,曹丕为什么视而不见?
司马懿迅速平定孟达,真的只是因为用兵神速吗?
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其实是毁在孟达手里?
李严的一次傲娇,为什么送掉了孟达的命?
疑点重重的会面
汉建兴三年(225)冬,刚刚平定南中叛乱的蜀汉丞相诸葛亮,率数万汉军,浩浩荡荡开过汉阳县,朝成都而去。一个在此等候多时、名叫李鸿的人,打破了大战之后难得的宁静。
在获得允许后,李鸿见到了诸葛亮。他自称是从魏国投降而来的降人,入蜀时路过孟达驻守的新城郡,正好遇到从李严那里投降到魏国的王冲。
当时王冲正在挑拨离间,说诸葛亮要杀孟达全家。可孟达根本不信,而且表示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简直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在李鸿说完这段见闻后,诸葛亮当即表态:“等回到成都,我要给孟达写封信。”
身边的费诗急忙劝阻,说孟达是个反复无常的人,给他写个毛线信?
对于费诗的肺腑之言,诸葛亮的反应是:沉默。
诸葛亮的葫芦里,究竟在卖什么药?(电视剧《军师联盟》中王洛勇饰演的诸葛亮)
细想起来,这个李鸿颇有疑点。
其一,李鸿是个名不见经传的降人,为什么没有安分守己默默生活,而一定要在诸葛亮回成都的必经之路上,等着见诸葛亮?
其二,众所周知,当年孟达为刘备攻打曹操的房陵时,曾杀死了诸葛亮的姐夫、出自荆襄大族的蒯祺。作为一个降人,李鸿见到诸葛亮,不但没有与孟达划清界限,反而急着为孟达说好话,表达孟达对诸葛亮的敬仰,这又是为什么?
倘若一个人、一件事不符合正常逻辑,那么其中必有蹊跷,这就需要我们换一种逻辑来看问题。
比如,如果李鸿是孟达派来“投降”蜀汉的,是孟达派来向诸葛亮探口风的,那么李鸿的一切行为就都变得合情合理。
然而,在魏国被曹丕宠上天的孟达,何以突然跑来向诸葛亮讨好卖乖?
孟达降魏的真相
这事还要从孟达在魏国的处境说起。
三国时期的蜀地,存在三个利益集团:益州土著的“益州派”;以三辅、南阳人为主,在刘焉刘璋父子时期入蜀的外来势力“东州派”;以荆州人为主、随刘备入蜀的“荆州派”。
在刘璋时代,孟达是东州派的一员,但不得志,因此与同属东州派的法正一起,各率2000人至荆州,迎刘备入蜀。
随后,刘备带法正西进,留孟达在荆州统率他们带来的4000人。建安十九年(214),刘备定蜀,孟达被任命为宜都太守。
对于孟达来说,一跃为二千石的太守,且宜都东西连接荆、蜀交通要道,北防曹操控制的东三郡(即西城、上庸、房陵),他手中又掌握着4000部曲。这不能说刘备对他不重用。
但是和成为刘备身边一号红人的法正相比,这个官职又颇尴尬。自刘备入蜀,孟达再未与刘备谋面,这就很难取得刘备的信任。更糟糕的是,刘备对孟达的任命,摆明是不让他入蜀。东州派离开西蜀,那就是个没根的“荆漂”。
刘备素来看人神准。如果说这次任命的背后,我们尚不能确定刘备是否看出了孟达的“反复无常”;那么五年后的安排,则充分显示出刘备对孟达的不信任。
孟达北伐路线,图为史君(老邪)自制
建安二十四年(219)五月,孟达奉刘备命自宜都北伐东三郡。这次北伐的成果是:房陵郡被孟达攻克;西城太守申仪、上庸太守申耽兄弟被迫投降;孟达与自汉中东来的刘封在上庸胜利会师。
申仪、申耽是当地土豪,投降后仍然担任太守,并封将军号。
刘封是刘备的干儿子,也从中郎将升为将军,显然是来领导孟达的。
被孟达攻克的房陵,太守由邓辅担任。此人在史书上的唯一一次露脸,就是半年后被吴国大将陆逊胖揍。
而孟达什么都没有得到。他先前担任的宜都太守被樊友接任;他本是东三郡战役的司令,此刻却被刘封夺了权。
也就是说,他打下东三郡换来的赏赐,是地方行政权与军事指挥权被剥夺殆尽。
有人说,这是因为孟达在攻打房陵时杀死了蒯祺,引起荆州派不满。为了安抚人心,刘备派刘封坐镇东三郡,压制东州派的孟达。
但孟达杀蒯祺,似出于无心。史言蒯祺“为达兵所害”,一个“兵”字道出了孟达的偶然与无奈。
在接下来的大半年里,刘封夺走孟达的军乐团,对他公开羞辱,孟达忍了。关羽北伐襄阳,招呼刘、孟支援,但是出于彼此间的不和及申氏兄弟的不稳定因素,二人并未支援,及至关羽败亡,刘备对刘、孟深以为恨,孟达也忍了。
孟达决定做一个好人。哪怕刘备不信任他,哪怕关羽死了,哪怕刘封欺负他,哪怕荆州派敌视他。他不想第二次背上“卖主求荣”的骂名。因为他相信,只要朝中有法正,这些误会也许还有挽回的余地。
孟达的第一个靠山:法正
可是老天爷并不给他机会。建安二十五年(220),法正以45岁壮龄突然死亡。
东州派在朝中的另一位代表人物,与诸葛亮共同主持刘备幕府事务的董和(董允之父),也在此年病逝。
算了……跑路吧……
这年七月,孟达带着那硕果仅存的4000人部队,正式降曹。
刘备对此的应对措施,是急调远在牂牁郡(在今贵州境内)当太守的向朗接任房陵太守(此据《向朗传》记载及当时空间、时间形势推论)。向朗曾在宜都地区主持工作,对东三郡不算陌生;更重要的是,他是荆州人。
在这种关键时刻,刘备能够信任的,除了当年起家时的那帮哥们,就只有荆州人了。
只是牂牁太远了,向朗没有足够的时间走到房陵。魏王曹丕不顾神算子刘晔和老谋子司马懿的阻拦,毅然任命孟达为散骑常侍、建武将军,封平阳亭侯。又合房陵、上庸为新城郡,以孟达为太守,假节,委以西南之任。
这年冬天,曹丕称帝,任命夏侯尚为荆州战区总司令,全力支持孟达夺取东三郡。
此后的事情大家很熟悉了,申氏兄弟复叛降魏,刘封败走成都赐死。动荡了一年半的东三郡,终于因为荆州派和东州派的隔阂,得而复失。
孟达“挟蜀自重”
假节钺的关羽已死,当时蜀汉假节的,就只有张飞和马超了。一夜之间,孟达在魏国的地位,与蜀汉的开国名将旗鼓相当。
曹丕过度宠信孟达,直到今日都遭人诟病。其实,这正是曹丕的手腕所在。
一方面,他要把孟达打造成西蜀降将的标杆;另一方面,他要利用孟达在西蜀的特殊地位搞“统战”,把东州派、益州派那些不满刘备和荆州派的人,统统“统”过来。
据田余庆先生考证,夷陵战败后黄权降魏,孟达出力颇多;华歆、王朗、陈群派去给诸葛亮、许靖送招降信的信使,所走的“上庸—永安”小路也要经过孟达的防区。
一时间,东三郡成为魏国招降纳叛、瓦解刘备集团的重器。而孟达,也逐渐找到了挟蜀人以自重的生存之道。
可是这样的好日子并不长久。
孟达的第二个靠山:夏侯尚
魏黄初五年(224),孟达的靠山夏侯尚,因爱妾被曹丕所杀,变得神情恍惚。这不是一个好兆头。
魏黄初六年(225),曹丕东征,入徐州,下广陵,处于半独立地位的“青徐豪霸”被彻底解决。
曾几何时,曹操将青徐之间的广袤领土,委任给这些豪霸们,他们在对袁绍、孙权的作战中起过重大作用。如今袁绍早已入土,孙权却跳得更欢。狡兔未死,曹丕已经开始烹狗了。
孟达怕自己就是下一条狗。但这还不是最糟糕的消息。
这年冬天特别冷,冷到淮河以南的河流都结了冰。在天气与情感双重严寒的摧残下,夏侯尚一病不起,被抬回洛阳。
辛辛苦苦熬五年,一朝回到解放前。孟达可能面临的,是再一次的靠山病死,再一次的君主不信任。
所以他再一次准备跳槽。
这就有了这年冬天,李鸿与诸葛亮那次疑点重重的会面。
诸葛亮“依依东望”
与费诗想的不同,诸葛亮此刻正在谋划大事——北伐。
东三郡是一个非常敏感的地带。它夹在蜀汉与魏、吴中间,西接蜀汉门户汉中,东邻魏国重镇南阳、襄阳,南通吴国边区宜都和蜀汉边镇永安。在中国的版图上,再也找不到这样一块三国势力交叉、彼此渗透又控制薄弱的土地。
诸葛亮考虑将孟达纳入北伐的整体规划。孟达手中有兵,必要时蜀汉也可派出援军,出东三郡进可威胁襄阳、南阳,甚至直接威胁魏都洛阳;退可据山险而守,牵制魏军兵力。而且此地可以有效调动吴国的荆州部队,甚至可以在荆州局部形成二打一的局面。
所以孟达靠不靠谱已是其次,只要孟达肯来,哪怕只是牵制了魏军的兵力,都善莫大焉。
因此,诸葛亮刚一回到成都,就立刻给孟达写信。在这封信里,诸葛亮把孟达称作“孟子”,把当年孟达降魏的锅都甩给了死无对证的刘封。并说出了贯穿电视剧《军师联盟》的四个字:“依依东望”。
诸葛亮一开始,确实想策反孟达(电视剧《军师联盟》中王洛勇饰演的诸葛亮)
汉建兴四年、魏黄初七年(226)初,这封信如愿以偿地送到了孟达手上。这年四月,夏侯尚病故。孟达暂时跑在了时间前面。
夏侯尚的死,使孟达在魏国空前孤立,也使孟达在魏国之外空前有市场。
为了进一步拉拢孟达,诸葛亮决定带上李严。
李严虽是荆州人,却是一位颇具影响力的东州派。当年由于李严投降刘备,导致刘璋的北线防御彻底崩溃。李严干练,又会来事儿,终于取得刘备信任,被任命为中都护,作为顾命辅政大臣协助诸葛亮。
李严还曾受命随同孟达北伐东三郡,虽因故没有成行,但二人也算颇有渊源。
在新一轮书信中,诸葛亮和李严互相抬举。李严说自己“与孔明俱受寄讬,忧深责重,思得良伴”,表示自己虽是东州派却混得极好;诸葛亮说李严“部分如流,趋舍罔滞”,对李严十分赞许。
蜀汉朝中两派的矛盾看起来已经缓和,又有李严这样位高权重的新靠山,且蜀汉最有权势的两个人如此看重自己,这让孟达颇为动心。
不仅是诸葛亮和李严,连孙权也打起了招揽孟达的主意。孟达的自我感觉越来越好,他趁机跟曹丕提了个小要求:请曹丕给自己添兵。一来,夏侯尚挂了,孟达需要自保;二来,他也要试探一下曹丕对自己的态度。
这就好像你在一个公司混不下去了,还没等投简历,另外两个公司的老板都来亲自招你。这时候你跑去跟原来的老板说,快给我升职加薪。
孟达忘了,公司老板不爽你,最多是开了你;可是皇帝不爽你,他可以宰了你。
由于孟达与汉、吴两国私通的事,早被报入洛阳,因而一贯反对重用孟达的司马懿坚决反对给孟达添兵。曹丕依然不听。
因为曹丕病了。
曹丕并不是纨绔子弟,他解决了许多曹操解决不了的问题(电视剧《军师联盟》中李晨饰演的曹丕)
不是说曹丕得了不听劝的病,而是他的身体真的病了。去年的严寒要了夏侯尚的命,同时也搞垮了曹丕。
他好不容易收拾完青徐豪霸,又在寒风中临长江阅兵,身心俱疲。这年五月,曹丕也进入弥留之际,此刻最重要的,是把皇帝的权力,平安地交给那个自己并不怎么熟悉的儿子——曹叡手里,绝对不能节外生枝。
孟达为什么要兵,曹丕一清二楚。可这时候不同意增兵,孟达恐怕会因疑虑生变。只要孟达现在不反,其他的都可以慢慢来。以后的事情,就交给儿子和顾命大臣去处理吧。司马懿不是一直死盯着孟达不放?
安排完后事,曹丕驾崩。
日渐膨胀的孟达,并没有看懂曹丕的深意。他把魏国对他的羁縻,当成了软弱无能。曹丕死了,孟达最大的靠山彻底倒了。现在,他没有理由再对诸葛亮们不冷不热。他与蜀汉政要的书信往来更加频繁。
孟达不禁又想起了李严那句话:“思得良伴。”
他却不知道,正是这句话,要了自己的命。
李严“思得良伴”
一辈子都在找靠山的孟达,正在诸葛亮、李严、曹丕、孙权之间眉来眼去;诸葛亮则在全盘考虑蜀汉的政治和军事问题。
就在给孟达送出第一封“依依东望”的招降信后,诸葛亮命李严从永安调往江州。
一来江州比永安大、也比永安距离成都近,这多少对李严是个安慰奖;二来改派陈到驻守永安,可以控制“上庸—永安”的通道,避免李严与孟达、吴国之间产生不稳定因素;三来要看看李严的反应,为日后调兵做准备。
对诸葛亮而言,即将开启的北伐之战,尽管是他此生第三次统兵、第二次独立主持的战役,但毕竟是首次独立面对魏国——这个强大到无以形容的对手。
他很希望获得李严的兵力支持。这或许是出于信心不足,北伐的士兵当然多多益善;也可能是为了在北伐中分兵——比如打通东三郡,支援孟达。
诸葛亮想办大事,而李严只想搞大事(电视剧《新三国》中的李严)
李严对调动很配合。但到了江州后,他就开始建筑大城,一副老子死也不走的架势。对于诸葛亮提出的派兵请求,李严坚决抗拒。
这些兵是他的根本,在刘璋刘备时代,李严能够维持地位,跟这些兵有重要关系。要让他挖掉自己的根,除非再生出一个根——李严提出分江州等郡为巴州,自己任巴州刺史,把自己与诸葛亮分陕的局面扩大化、合法化。
大战在即,居然搞起了分裂!这是诸葛亮万万不能接受的!
三年前刘备去世时,南中高定、雍闿反叛,李严插手南中事务,反激起朱褒跟着造反。虽然没有证据表明,李严是想通过加速南中叛乱,利用自己有过在南中平叛的经历,把自己掌军的权力打成实锤。但眼看现在的李严又来这套,不禁让人怀疑他的动机。
诸葛亮想的是怎样巩固国家实力,李严想的是怎样巩固自己权力;诸葛亮想的是怎样让荆州派、东州派融而为一,李严想的是怎样让两派分陕而治。
“思!得!良!伴!”李严思得的是什么良伴,他得了良伴想做什么!
李严腹有鳞甲,孟达反复无常。这两个人,都是能为了自己的前程,不顾兴汉大业的人。如果这两个东州派绑在一起,合兵一处……
诸葛亮倒吸一口冷气。
据《晋书》记载,后来孟达败亡时,曾有姚静、郑他率领的7000汉军降魏。孟达与诸葛亮之间隔着申仪的魏兴(即原来的西城郡,申仪降魏后改为此名),这支部队恐怕不是诸葛亮所派。那么他们就只能是李严通过永安到达上庸的小道,派往孟达处的。
李严想把力量渗透入东三郡。显然,他也开始为“搞大事情”做准备了。
司马懿洞若观火
汉建兴五年、魏太和元年(227)三月,诸葛亮正式入驻汉中。
孟达开始堂而皇之地通过申仪的领地,与诸葛亮频繁地互通有无。他给诸葛亮送了一顶白纶帽,又送了玉玦、织成、障汗、苏合香。
申仪与孟达素来不和。孟达的轻蔑举动,简直视申仪如无物。
但申仪要刷自己的存在感,于是一直跟朝廷打小报告,说孟达联络诸葛亮。只可惜他既没有人证,也没有物证,曹叡也表示不信。
其实已经不需要证据了,早在曹丕时代,孟达与蜀汉、吴国勾勾搭搭,就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
曹叡需要的不是申仪的捕风捉影,而是司马懿的洞若观火。
司马懿:我与孔明的战场不在陇西,而在东三郡(电视剧《军师联盟》中的司马懿)
在魏国的朝廷里,司马懿是最坚定的讨厌孟达者。
曹丕启用孟达,他反对。
曹丕给孟达添兵,他反对。
曹叡不信申仪的小报告,他派人去观察。
于是,东三郡的西面来了诸葛亮,东面来了司马懿。这年六月,司马懿入驻宛城,继夏侯尚之后,正式成为荆州战区总司令。孟达压力山大。
如果孟达就此下定决心跟随诸葛亮,出于公心,诸葛亮仍会善待孟达。
可惜“反复无常”这个词,深入了孟达的骨髓。在局势如此不利的情况下,孟达仍然犹豫不决。
有人说他投蜀汉怕诸葛亮和荆州派秋后算账;有人说他是在观望魏国朝廷的态度;还有人说他在等着汉、魏、吴三方竞价,谁出价高就跟谁。
孟达坐在上庸的高山上,俯视着三国的豪杰们。曹丕、曹叡、司马懿、夏侯尚、诸葛亮、李严、孙权这些一时的人杰,现在都被他耍得团团转。有人开价也好,有人提防也罢,就是不能把他孟达怎么样。
当世最厉害的人物,都将成为孟达走向人生巅峰的铺路石。
夹在魏、汉、吴三国之间的东三郡,图为史君(老邪)自制
只是孟达忘了,他屁股下面的山不是土堆的,而是干柴搭的。他脚下那些围着他转的英杰们,随时可能点把火,把他烤熟。
玩儿火者,必自焚。
上庸之西,诸葛亮愤怒如火!北伐不能无休止地拖下去,何况是在孟达如此高调的秀优越中拖下去。
他开始相信费诗的劝告,他开始记起蒯祺之死。孟达,既然你这么愿意玩儿火,那我就给你烧把大的!
上庸之东,司马懿心平如水。天要命其亡,必先命其狂。孟达,我就在宛城,等着为你收尸。
魏延“子午谷”寝废
筹划北伐的诸葛亮,驳回了魏延兵出子午谷的请求。
本来诸葛亮入驻汉中,已引起魏国注意。要不是被机要秘书孙资拦下,曹叡早就发兵伐蜀,先发制人。
显然,在魏国军政要员眼中,并非如《魏略》所云“国家以蜀中惟有刘备”。那么接下来,魏国要做的,就是猜测诸葛亮何时从哪条谷道出秦岭伐魏。
在蜀汉从北方翻越秦岭、攻入魏国的道路中,子午谷在最东面,离长安也最近。
决定子午谷计划胜算的因素很多,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保密。魏延镇守汉中多年,他的战略规划,都是从蜀汉单方面作战来着手的。但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在汉中东面,鬼使神差地,出了一个欢蹦乱跳的孟达。
(电视剧《新三国》中的魏延)
魏国早已知道孟达通蜀,魏兴的申仪、宛城的司马懿一直防范孟达。加之诸葛亮驻军汉中,魏国人脑子就是再不灵光,也会对东面的谷道严加监视。何况子午谷中有一大段在申仪的魏兴境内,这秘密还怎么保守?
既然魏国的注意力,都被孟达带到了东部,那很好。孟达,你就把这个任务做到底吧。
这年十二月,诸葛亮派郭模诈降魏兴太守申仪。申仪终于有了孟达交结诸葛亮谋反的人证物证,马不停蹄地将消息送入宛城。
玩火者,必自焚
孟达坐在柴堆上,跟当世最聪明的一群人玩儿火(电视剧《军师联盟》中的孟达)
后面的事情,可谓摧枯拉朽。
司马懿一面给孟达写信,说郭模这事不靠谱,我根本不信;一面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带兵8天狂奔1200里。
孟达一面给诸葛亮写信,说司马懿先去跟朝廷汇报,再来打我,得折腾1个月,那时候我早把城防巩固好了;一面把吴国先前入援的部队派去打魏兴东面的木阑塞,以期打通自己与汉中的道路。结果8天以后,司马懿杀到,孟达傻了。
诸葛亮一面读着孟达惊讶司马懿用兵神速的书信,一面派出部队攻打魏兴西面的安桥装装样子。
安桥和木阑塞当然是打不掉的,魏兴也是打不掉的。其实就算打掉也没用,因为16天之后,孟达就被自己的侄子和属下出卖了。
玩火的孟达,脑袋被砍下来,送到洛阳的“四达之衢”当众焚烧。
司马懿手起刀落,打了一场干净利落的胜仗,正式从一个坐在许昌城里带兵的高级保安,跻身于魏国的战区方面大员。
孟达灭掉了,诸葛亮出援兵了。魏国完全有理由相信,如果蜀军入寇,重点一定在东面。
所以当赵云兵出箕谷时,魏国上下丝毫未感到违和,曹真急匆匆赶去郿城。没有人注意到,诸葛武侯明出安桥,明出箕谷,却早已暗渡祁山。
于是天水等三郡望风而降,陇西震动。
此刻,一脸懵逼的李严也老实了。数年后,李严虽然也叫嚣着要开府,但终究还是服服帖帖地带着两万人跑去汉中,给诸葛亮的北伐事业增砖添瓦。
孟达死后,李严再也没有得到壮大自己实力的机会。东州派作为一个独立的政治派别,除了来敏这帮逐渐边缘化的老人外,早已不知不觉与荆州派融为一炉。
这本是一出天衣无缝、声东击西的连环计;
这本是一出一箭双雕、内外兼顾的连环计;
这本是一出足以让诸葛亮不再承受“应变将略,非其所长”争议的连环计。
行文至此,竟不知何以结尾。只是刘备去世前的那句话,犹在耳畔:
“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