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封建社会统治阶级,为了树立自己的权威,对凡是敢于冒犯自己的人,一律施以严酷刑罚。除了起到惩罚的目的外,还有一个关键的作用就是杀鸡儆猴,震慑那些敢于触犯自己权威的人。而这些刑罚大多数都残忍异常,但如果评选刑罚之中最酷烈的,那无疑要数凌迟了。
凌迟号称千刀万剐,而且按照不同的级别,判罚的刀数也有限制,数量稍微少一点的,差不多能割个1500多刀,如果数量最多的,差不多能割3000多刀以上。而且凌迟不像是斩首这样的刑罚,对于人来说,也只是一瞬间的痛苦,或者只是脖子一凉。凌迟则是受刑人看着自己身上的肉一刀一刀的被割下来,一边承受痛苦,一边还死不了的情况,内心的恐惧加上肉体的痛苦,不仅是给自己,也带给围观者心里上的压力。
那么凌迟是起源于那个朝代的呢?历史上有哪些人被处以凌迟的刑罚呢?西瓜视频创作人【青史说】在作品【酷刑之《凌迟》:千刀万剐的极刑】中就为我们讲述了凌迟酷刑的由来,同时还列举了历史上一些较为出名的被处以凌迟刑罚的人,让我们一起去西瓜视频看一下吧。
凌迟的起源
其实凌迟相对于斩首等一些常见的刑罚,算是比较年轻的,在唐代以前,根本就没有凌迟这个说法。五代时期军阀割据,彼此混战,而这一时期凌迟开始作为刑罚出现,并在辽代被列入到法律之中,成为正式的刑罚。其实从凌迟这个称呼上,也能看出来,汉人是不这么叫的。
所以可以发现,这种刑罚是少数民族结合中原法律之后创造出来的。凌迟虽然代表千刀万剐,但是从这个词汇上根本就看不出刑罚本身应该是怎么样的,也有可能是在古代传抄中,出现了异体字造成的结果。从古代汉语的解释来看,凌迟有刮平土坡的意思,后来引申意义为维护法度。但后来提到凌迟以后,基本上人们只想到了刑罚,而忽略了它本来的含义。一般情况下,除非是犯了极其严重的罪行,才会被处以凌迟刑罚,那么究竟有哪些罪行会被判处凌迟呢?
够得上凌迟的“罪行”
一般情况下,在古代罪行有很多,一般针对普通人的犯罪,上升不到这样的酷刑,除了清末时期最后一个大盗康小八,此人从级别上论,其实是够不上凌迟的,但由于统治者认定他罪大恶极,所以“格外关照”了他,他才享受到了普通罪犯所没有的待遇。
在康小八之前,实际上凌迟非常少见,甚至清朝已经很多年都不用凌迟这样的酷刑了,而能上升到凌迟的,基本上都是谋反。比如清朝时期被捕获的太平军将领,如石达开、林凤祥等,都是被处以凌迟,因为他们犯的是谋逆的大罪,是封建社会时代敢于挑衅皇帝权威的人,对于这样的人统治者自然不会心慈手软。
但也有个别特殊的例子,一些极个别用严刑峻法统治的君主,比如朱元璋时期就曾制定严酷刑罚,一些本不该被凌迟的罪行,也统统都列入其中。甚至于在朱元璋时期,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个村里的闲汉到处骗吃骗喝,原本只是个无赖,打几板子就可以,但偏偏以狂悖罪名被判处凌迟。
被处于凌迟的名人
其实这个人大家也不陌生了,此人就是正德年间的大太监刘瑾,刘瑾在明朝时期可以说是相当出名,不仅仅是因为其权势熏天,更在于他最终被处以凌迟酷刑。不过明朝虽然也是太监掌权,但是相较于唐代,明代的太监其实所能倚仗的恰恰只能是皇权,一旦皇帝不支持他了,被拿下也是相当容易。刘瑾被拿下以后,被举发十七条大罪,都是谋逆的死罪,正德帝因此下旨,处刘瑾凌迟三日,一共割3357刀。
但割的过程也有讲究,因为要割三天,犯人不能提前死,不然施行的人就要倒霉。刘瑾被割的时候,每十刀就要休息一下,缓一缓,接着下刀,每刀割下来的肉有拇指那么大小的圆片,第一天下来,刘瑾被割了300多刀,仍然神完气足,带着满身伤痕回到监狱,喝了一碗小米粥,这也成为了他最后的晚餐。
西瓜视频创作人【青史说】在作品【酷刑之《凌迟》:千刀万剐的极刑】中就为我们详述了古代凌迟酷刑的发展史,也能看出来凌迟作为残酷刑罚的代表,实在是有些深入人心。我们一般特别恨一个人的时候,也会诅咒他被千刀万剐,就是这个道理,但随着文明社会的到来,封建时代的一些残酷刑罚也都陆续被废除。最后,如果你是一个对古代刑罚感兴趣的人,不妨上西瓜视频搜索【酷刑之凌迟】,get更多历史冷知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