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又叫《春秋经》属于儒家的五经之一(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春秋经》本来是各国史官对本国历史事件的记载,应该有晋国春秋,齐国春秋等等……
不过最后只有鲁国春秋流传下来。 其它战国的时候就已经失传。
所以今天我们说的《春秋经》严格来说应该叫《鲁国春秋经》。
作者:鲁国史官集体创作。
最后定稿人:孔子。
《春秋经》本身只有1.6万字,记录了大约240年的历史。 平均一年不到70字。 十分简练。
如果新手读,跟没读一样。
为了帮助大家理解春秋的内容,一些没事做的雷锋给《春秋经》加了详细的注释,其中最著名的是五位老人家: 左丘明,公羊高,谷梁赤,邹大哥,贾大嫂。
分别对应《左传》30卷;《公羊传》11卷;《谷梁传》11篇;《邹氏传》11卷;《贾氏传》11卷。
不过邹大哥,贾大嫂的版本也早以失传,如今留下了的只有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也叫榖梁传)。
也就是春秋三传。
大家可以看到左传是三十卷,说明左传的内容最多,所以后来左传的成就自然也是最高的。
作为开始读春秋的人来讲,肯定是读左传为好,否则不知道转到哪里去了。
为了做个比较,让大家了解为什么左传是如此的重要,咱们拿最著名的长勺之战做个例子。
这个历史事件发生在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
春秋经里头是这样记载的:
十年春王正月,公败齐师于长勺。
十分简练,就是说鲁庄公在位第十年春天,鲁庄公在长勺打败齐国的军队。 完了。
左传里头添加了很多详细的描写。
左传从春秋经里头抄过来的后来叫经(就是从春秋经里头来的)。
左丘明取其糟粕,去其精华添加的叫传。
为什么说是左传,自然是因为姓左的大哥添加的。
左传里头是这样记载长勺之战的:
【经】十年春王正月,公败齐师于长勺
【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问何以战。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大家可以看到多了二百多字。 成了一个十分详细具有文学特点的描述。
以后太史公写史记的时候当然也要学习前人的经验。否则破釜沉舟就没有了。
这就是为什么大家看春秋一定要从左传开始。 否则真的枯燥无味。
那么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各自是什么特点呢?
大家其实可以这么理解。
《左传》是将文学手法加进去,增加趣味性、增加吸引力,相当于改编;
《公羊传》是作者自己对历史事件的独家解读。
公羊高,旧题《春秋公羊传》的作者。战国时齐国人。相传是子夏(卜商)的弟子,治《春秋》,传于公羊平。
而《谷梁传》是为了方便推广,进一步地加入了戏剧冲突手法,这也有利于春秋的大范围传播。
战国谷梁赤撰儒家著作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小岩再次举例说明,让大家看看在《春秋》里记载的同一件事,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分别是怎么说的,又有哪些不同的特点。
第一个示例我们从鲁庄公十年里来看。
,
《春秋经》鲁庄公十年里头只有一句
冬十月,齐师灭谭,谭子奔莒。 很简单, 阴历十月(阳历十一或者十二月), 齐国军队灭亡谭国。 谭国国君(子爵)撒丫子到了莒国避难。
而《左传》则详细地讲了为什么齐国打谭国。
齐侯之出也,过谭,谭不礼焉。
及其入也,诸侯皆贺,谭又不至。
冬,齐师灭谭,谭无礼也。
谭子奔莒,同盟故也。
左传这段的白话版就是:
齐侯(齐桓公)当年出国留学的时候,谭国对他不礼貌,轻视他,等到齐桓公即位,谭国又不祝贺。
这些梁子结大了。
对大哥不礼貌,还能活多久?削不死你!
为什么谭国的君主撒丫子跑到莒国呢?
因为谭国和莒国是同盟国,而莒国是齐桓公的舅舅家,比较安全。
《公羊传》是这样记载的:
冬十月,齐师灭谭,谭子奔莒。何以不言出?国已灭矣,无所出也。
大家看公羊就是公羊,比较喜欢加入自己的独特理解,细细地思考,为什么不说是出?而是奔呢?
原因是谭国灭亡,根本没穿裤子就跑出来,自然没有脱裤子的行为。
第二个示例:同样在鲁庄公十年,秋九月,荆败蔡师于莘,以蔡侯献舞归。
《左传》蔡哀侯娶于陈,息侯亦娶焉。
息妫将归,过蔡。
蔡侯曰:“吾姨也。”止而见之,弗宾。
息侯闻之,怒,使谓楚文王曰:“伐我,吾求救于蔡而伐之。”楚子从之。
秋九月,楚败蔡师于莘,以蔡侯献舞归。
《谷梁传》秋,九月,荆败蔡师于莘,以蔡侯献武归。荆者楚也。
何为谓之荆?狄之也。何为狄之?圣人立,必后至,天子弱,必先叛:故曰荆,狄之也。
蔡侯何以名也?绝之也。何为绝之?获也。中国不言败,此其言败何也?中国不言败,蔡侯其见获乎?其言败何也?释蔡侯之获也。以归,犹愈乎执也。
原著里《春秋经》说秋天九月,楚国在莘打败蔡国军队,把蔡侯献舞装在麻袋里头带回楚国。
《左传》就详细的多,说蔡侯调戏自己的小姨子(当时的第一美女),被连襟出卖给楚国。
《谷梁传》为了方便推广,就加入了戏剧冲突写法,将什么楚国叫写作荆?
因为荆是狄。
狄就是小人的意思,这自然就有了天然的戏剧冲突。增加吸引力,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增强粉丝的粘粘性。
圣人出现,最后祝贺,天子虚弱,首先叛乱。
为什么提蔡侯的名字?就是完胜的意思。
为什么是完胜?因为俘虏了蔡侯。
为什么用归字?不是执蔡侯,原因是抓出蔡侯比抓一头猪还容易,大家可以想想,猎人抓了一只野猪回家,农民赶着家猪回家的区别。
结束:小岩认为,正是因为《左传》《公羊传》《谷梁传》提前几百年运用了文学改编写法、独家解读手法,以及戏剧冲突写法,才对《春秋经》的传播、文化的推动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