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三国的具体时间是什么时间?许多朋友深受小说《三国演义》的影响,认为光和七年(公元184年)的黄巾之乱就是三国时代的序幕。那么是谁拉开序幕呢?诸葛亮在他《出师表》中就提到:“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他认为桓、灵两帝亲小人,远贤臣是拉开这序幕源头,而这些小人就是指宦官,其中最有名的当属张让,赵忠这两位。那么这两人又如何的祸国殃民?
讽刺的是蜀汉最后灭亡的原因却是黄皓这个大宦官弄权
大功之臣
赵忠安平人,张让颍川郡人。少年时都在宫廷中做事,桓帝时任小黄门。从这两位初始履历来看起步可谓是微小到极点,那又为何成为权倾朝野的佞臣呢?这要从宦官集团开始崛起说起,自光武帝创立东汉以来外戚势力是支撑帝国的重要力量。到了汉和帝时代,由于幼君登基,外戚势力可谓是如日中天。先是窦太后以汉和帝刘肇年幼临朝听政,后又因其兄窦宪立下“燕然勒功”进位大将军,成为大将军的窦宪不满足现状开始干政。汉和帝因不满窦氏干政准备密谋除去,但无法与内外臣僚密谋,此时宦官就成了汉和帝唯一信任的伙伴,在宦官们倾力支持下成功除去以窦宪为首的窦氏宗亲。不仅出现永元之隆这等盛世,还让宦官集团直接参与政事。从那之后外戚势力和宦官势力就进入拉锯战,时而合作时而对抗。直到汉桓帝时期,此时的外戚领袖是大将军梁冀,梁冀这人说话口齿不清,不学无术,游手好闲(冀字伯卓。为人鸢肩豺目,洞精目党眄,口吟舌言,裁能书计。少为贵戚,逸游自恣。性嗜酒,能挽满、弹棋、格五、六博、蹴鞠、意钱之戏,又好臂鹰走狗,骋马斗鸡。)典型的公子哥,这位公子哥即没有像窦宪那样大破匈奴的不世之功,更没有治理朝政的能力。却是一个十足的狠人,先是因汉质帝刘缵一句“此跋扈将军也”将其毒死,后又在众臣反对下强立汉桓帝刘志,大权独揽,皇宫内部安插自己的亲信监视皇帝,更甚者官吏升迁调动,要先到梁家谢恩,才敢到尚书台办手续。在这种情况下汉桓帝也只能像汉和帝一样借助宦官势力诛杀梁冀夺回政权。可以说由汉桓帝能够夺权离不开宦官们鼎力支持,如果没有宦官们的支持桓帝很就成了第二个质帝。因此在诛杀梁冀这事上可谓是有功于社稷。张让和赵忠位居乡侯,正当朝野上庆贺梁冀被除,一场风暴却逐渐袭来。
可以说宦官是平衡外戚的重要力量
第一次党锢之祸
梁冀被除之后,由于宦官功劳最大单超、左倌、徐璜、具瑗、唐衡五人被封为列侯。单超更被任车骑将军,位同三公,接收梁冀死后的权利。宦官专权之后并没有给东汉王朝带来焕然一新,相反比起梁冀来可谓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残暴专横,鱼肉人民,飞扬跋扈就不必说,更甚者出现买官卖官这种情况,桓帝虽有短暂打压这种势头,无奈宦官独揽大权已成事实。由于各种弊政让朝野上下苦不堪言,一些正直的士大夫阶级与外戚联合起来准备对抗宦官阶级,以李膺为首的反宦官派开始对宦官进行打击双方你争我夺大打出手,终于到延熹九年(公元166年),得势的宦官向汉桓帝进言诬告李膺等人“共为部党,诽讪朝廷,疑乱风俗。”桓帝不分青红皂白大怒下令拘捕反宦官势力,规定他们都终身禁锢,不得做官。史称“第一次党锢”。在此之后身为宦官集团的张让,赵忠黜为关内侯,食本县租千斛。可以说是风光一时,但这并不是他们的巅峰。
桓帝即不是明君,也不是昏君却是书写东汉王朝结局的操笔者
第二次党锢之祸
永康元年(公元167年)经历三立皇后之后汉桓帝刘志驾崩,因桓帝无子继位在外戚,宦官,士大夫三方精心挑选下汉章帝玄孙解渎亭侯刘宏脱颖而出,建宁元年(公元168年)正月刘宏在百官朝迎下继位,史称汉灵帝。朝廷大臣都希望新君能给微弱的大汉王朝带来一线曙光,然而这位皇帝让他们失望了。汉灵帝继位之后首先对迎奉自己的大臣是进行封赏,张让和赵忠也从原来关内侯升为中常侍封为列侯,正式迈入宦官集团的核心地位中(此时宦官集团领头的为曹节、王甫)灵帝对他们是信任有加。另一方面桓帝死后原本处于党锢期间的士人也因新皇登基纷纷大赦出来,这些人对宦官专权极度不满,终于在同年的九月以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及尚书令尹勋、侍中刘瑜、屯骑校尉冯述等人准备密谋除去宦官等人,由于事情泄露。宦官们打着皇帝旗号来拘捕这些忠臣良将,双方大打出手。原本护匈奴中郎将凉州三明之一张奂刚回到京城不清楚事情状况,以为窦武谋反进攻窦武。因张奂相助很快宦官集团取得全面胜利,知晓真相之后的张奂拒不受封。却无法改变宦强士弱的局面。在那之后宦官首轮王甫被杀,曹节病死,终于在光和四年(公元181年)张让和赵忠成为十常侍(张让、赵忠、夏恽、郭胜、孙璋、毕岚、栗嵩、段珪、高望、张恭、韩悝、宋典等十二个宦官)首领,成为首领之后他们可谓是牛气冲天,具体有多少牛呢?当时的孟佗与张让的监奴结为朋友,将自己所爱之物全送了。监奴很感动就问他有什么需求,孟佗就说只想你们为我一拜而已。后来孟佗上张让府上,监奴就率领各奴仆在路上迎拜孟佗,并且共同抬着他的车子进门。那些拜访张让的宾客以为这是什么大人物惊动张让附上的奴仆来接引他,纷纷向他送礼巴结,可见张让是如何的权高位重。以至于让当时年轻气盛的曹操私入张让的府邸进行行刺。正当他们享受着这种乐趣时候,一场浩浩荡荡的农民起义让他们吃了一惊。
宦官弄权下百姓苦不堪言最终爆发黄巾之乱
黄巾乱局
黄巾之乱不仅让汉灵帝大梦初醒,也让原本打的不可开交的宦官外戚集团暂时收手。这是我们熟知的大将军何进就此登场,要说何进这个大将军是怎么获得这还跟宦官集团有关系,熟读《三国演义》的朋友都知道何进原本就是一个屠户历史上也的确如此,靠着自家妹子进宫得宠生下汉少帝刘辩封为贵人何进也一跃成为皇亲国戚,为了巩固自己的位置将后来汉献帝刘协的生母王美人毒死全靠宦官求情逃过一劫,而后靠着宦官们帮助下在光和三年(公元180年)成为皇后,何进则拜侍中、将作大匠、河南尹。黄巾之乱爆发后又因这个契机进位大将军。要说何进在黄巾之乱的表现如何可以说纯属就是在打酱油来形容,除了识破马义元的密谋也就坐镇京城(实际就是挂个虚衔拿战功罢了)。在此期间,郎中中山张钧上书:“窃惟张角所以能兴兵作乱,万人所以乐附之者,其源皆由十常侍多放父兄、子弟、婚亲、宾客典据州郡,辜榷财利,侵掠百姓,百姓之冤无所告诉,故谋议不轨,聚为盗贼。宜斩十常侍,县头南郊,以谢百姓,又遣使者布告天下,可不须师旅,而大寇自消。”也就是希望给汉灵帝能将罪魁祸首的宦官集团斩杀给百姓一个交代,然而昏庸之极的汉灵帝竟大怒说道:“此真狂子也。十常侍固当有一人善者不?”而后张钧多次上书控告以张让,赵忠为首的十常侍。这下可把十常侍得罪坏人,干脆诬告张钧勾结黄巾军,最后张钧在狱中拷打致死,后中常侍封谞、徐奉与黄巾勾结的事败露被杀,汉灵帝质问张让缘由,而张让干脆推给已死的王甫,曹节。黄巾之乱暂时停止两大集团明斗,却无法制止期间暗斗。
双方虽暂时收手心中却恨死对方
媚主乱纲
黄巾之乱平定之后羸弱的东汉王朝却未迎来真正的平和,相应的一波波叛乱接踵而至。先是边章,韩遂联合羌人打着除宦官的旗号从西凉起兵,紧接着渔阳郡人张纯、张举联合乌桓在幽州发动叛乱东汉王朝进入危急存亡之秋,那么在这危机关头汉灵帝和宦官们在干吗?答案就是继续享乐,汉灵帝认为黄巾平定之后天下太平于是开始大兴土木,因此开始想法设法找钱,除了我们熟知的买官卖官之外,还让张让,赵忠等宦官干出一件荒唐的事,中平二年(公允185年),南宫遭火灾。宫殿着火需要修,以张让,赵忠为首的宦官怂恿汉灵帝加税以天下的田地每亩十钱用来修理宫殿,这下可真的苦了百姓。修理宫殿需要大批量的石料木料。这些木料来自并,凉地区可谓是运输遥远,到了京城之后黄门常侍以 不合格为由,强行拆掉并以低价卖给宦官,宦官收到这些材料之后并不能马上接收于是形成了宫殿一直在修就是修不好,材料消耗很大却不见踪影。靠着灵帝宠信宦官们就变得肆无忌惮,开始大规模修建宅院。宅院的规模可以跟皇宫相比,汉灵帝常登永安侯台,宦官怕他发现。干脆进言:“天子不当登高,登高则百姓虚散。”汉灵帝信以为真至此就不再登高。对于张让,赵忠如此尽忠侍奉自己汉灵帝感叹那句著名的“张常侍是我公,赵常侍是我母”。除了中饱私囊,宦官更想进一步打压以大将军何进为首的外戚势力。中平五年(公元188年)八月在宦官们的怂恿下,设立西园八校尉, 任命小黄门蹇硕为上军校尉(八校尉首位),可见有多荒唐。更荒唐的是上军校尉的管辖范围大到:“虽大将军亦领属焉。”此时以张让,赵忠真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这一切都在汉灵帝庇护下进行。中平六年(公元189年),灵帝驾崩。张让和赵忠的好日子也将要到头了。
十常侍也将迎来自己最终的命运
临终预言
灵帝驾崩之后,两大集团的矛盾随着汉少帝刘辩的继位日益凸显出来,先是上军校尉蹇硕以汉灵帝托孤大臣的身份想立刘协为帝,密谋除了何进,后因事情暴露写信于赵忠希望宦官们联合起来诛杀何进,或许蹇硕没想到宦官集团中郭胜与何进是同郡人,也是何太后与宦官集团合作的牵线人,在一系列利害关系分析之后张让赵忠最终支持何进。然而这一支持并未有让何进感恩,相反的让他觉得后怕,想想梁冀,窦武下场何进打算诛杀张让,赵忠。当时作为何进手下的袁绍认为:“今将军既有元舅之重,而兄弟并领劲兵,部曲将吏皆英俊名士,乐尽力命,事在掌握,此天赞之时也。将军宜一为天下除患,名垂后世。虽周之申伯,何足道哉!今大行在前殿,将军受诏领禁兵,不宜轻出入宫省。”也就是希望何进立刻马上动手。可惜的是何进虽为大将军,骨子里确是一个杀猪屠夫。先是进宫找自己的妹妹商量,听到计划何太后当然不干了,开始庇护宦官。而何进也有意向取消计划这下把在一旁的袁绍急坏了,干脆建议何进召集四方豪杰来逼宫太后,除宦官,或许何进没想到这个决定不仅要了他的命,更是断送了东汉王朝,收到消息后原本意见相左的宦官集团们统一意见,先下手为强打算先除掉何进。中平六年(189年)八月,宦官假称太后诏召进何进。不曾想这是一个陷阱何进进入坐禁闼。质问何进:“天下愦愦,亦非独我曹罪也。先帝尝与太后不快,几至成败,我曹涕泣救解,各出家财千万为礼,和悦上意,但欲托卿门户耳。今乃欲灭我曹种族,不亦太甚乎?卿言省内秽浊,公卿以下忠清者为谁?”就这样从作为东汉最后一位外戚大将军的何进消失在历史的长空中。何进被杀之后,袁绍这帮人急坏了干脆冲进宫去诛杀宦官,京师一片大乱凡事无须的男子都被当成宦官杀掉。赵忠在这场混乱中被袁绍所杀,张让则带着汉少帝刘辩和陈留王刘协向黄河边逃跑,前有追兵,后无退路。最终张让等宦官痛哭着向汉少帝告别:“臣等殄灭,天下乱矣。惟陛下自爱!”说完投河自尽。而后果然跟张让预言一样,天下大乱,至此三国大幕开始缓缓上演。
外戚和宦官两个集团最终与东汉王朝一起消失历史长河中
客观来说无论宦官集团还是外戚集团他们无法找到平衡点,宦官势力中虽有蔡伦,曹腾等明事理,顾大局的人在,但是绝大部分都为张让,赵忠之流。外戚集团也有同样的问题窦宪,梁冀何进等人无一都是权力过大架空皇帝,这种现象一直延续到蜀汉灭亡,因此两大集团不得不刀刀相见。讽刺的是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少帝被董太师毒杀之后葬于已故中常侍赵忠的墓穴,更令人讽刺的是当汉献帝千辛万苦从狼窝跑出来希望那些“忠臣良将”来接济自己的时候,只有宦官后代曹操来迎接自己。或许汉高祖没想到自己亲手建立的汉王朝结局跟他灭掉秦王朝是如此的相似,可谓:“兴于宦官,亡于宦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