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电视剧,上9分,难。
特别是老剧新评加之观众越发挑剔的眼光,
李少红导演的《大明宫词》算是其中出挑的一个。
诞生于2000年(豆瓣2005年开发,之后慢慢盛行),现评分9.1。
考究的台词,有内涵的故事,如今已成了封神之作。
是演技综艺舞台上的常客,也是观众心中难以忘怀的佳作。
所以,2018年,当李少红决定拍摄《大宋宫词》时的消息一放出,就引起热议。
熟悉的名字配方,可以领略宋朝的风情与独属于那个年代的故事。
熟悉的阵容,导演李少红。
归亚蕾在《大明宫词》中饰演一代女皇武则天,在《大宋宫词》中变成了辽萧太后。
曾经在《大明宫词》中误终生的薛绍赵文瑄也参与演出。
(左赵文瑄↑)
满怀期待在开播以后碎成一地。
如果说《大明宫词》有多令人惊艳,那么《大宋宫词》就有多么令人无语。
期待伴随着争议,开播一天就出了4.7的评分到现在4.4不断下降,就是赤裸裸的大翻车。
翻翻短评,观众的愤怒已经溢出屏幕。
从经典之作到被众人唾弃,《大宋宫词》究竟拉胯到了哪一步?
01.
《大宋宫词》讲了啥?
一个以爱情故事串联起的时代故事。
以刘娥和宋真宗赵恒的爱情为主线,“咸平之治”与“仁宗盛世”为历史背景。
讲述了公元985年到公元1033年间,北宋真宗时代,名臣、宗族与周边国家的故事。
要说剧情本身,足够引起观众好奇心理。
听着北宋,或许对于历史知识欠缺的人会很害怕。
但纵观这几年的电视剧,都能找到梦幻联动。
《清平乐》中,始终不肯放权的大娘娘,就是《大宋宫词》的女主角刘娥。
唐嫣《燕云台》中的萧燕燕,就是辽传奇人物萧太后。
以及耳熟能详的杨家将的故事,也是宋朝的著名典故。
按理说是融会贯通的传奇故事,为何开篇就被骂惨?
刘娥一生太具有传奇色彩,从蜀地孤女一步步走向执掌整个国家政权,背后必然有着令人咋舌的经历。
要说,服化道不过关?
坦白讲,这还是《大宋宫词》的一大亮点。
衣着还原。
无论是刘娥的太后服,
还是萧太后的太后服,都是有真实历史可查据的。
片头就散发着浓浓的古风味道,就像是一副画卷徐徐在观众面前展开。
就连剧中画面都能感受得到是在努力还原时代。
秦王赵廷美(赵文瑄 饰)举办晚宴,沉迷声乐,仿照的《韩熙载夜宴图》。
每一个镜头调转都能隐约对照出古画的场景。
赵恒的王妃郭清漪柔弱的坐姿更是充满了韵味。
道具也是颇用心,不断出现的打茶点茶的手艺等。
场景在还原,服化道在用心,按理说就算封不了神,总能及格才对。
它的评分却从开场的4.9降到了现在4.4。
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错?
太快!太乱!太俗套!
02.
着实没想到,国产剧还有因为节奏快被骂的一天。
《大宋宫词》就像是踩在二倍速上的发展。
不墨迹。
刘娥和赵恒相识相知相爱的过程,三场戏交代清楚。
第一场戏战乱中偶遇,
第二场戏一起跌下悬崖同生共死,私定终身。
第三场戏刘娥跟着赵恒进王府。
这样缩短恋爱戏码不好么?
好,叔还真生怕俩人宫外相遇演个五集。
简短叙述爱情线的同时,是不是可以在权谋上多费点心思?
答案是无。
斗争戏毫无铺垫的说来就来。
一个例子:逼秦王谋反。
秦王是皇上的弟弟,彼时皇上一心想让赵恒做太子,但秦王心有不甘。
怎么做的呢?
在赵恒和德昭喝酒时,给德昭酒杯中下毒,第一次出场的德昭就这样死了。
他死的糊涂,观众也糊涂。
德昭是谁?他对于赵恒来说有什么威胁?
剧情未交待的很清楚,观众要依历史知识自己辨认。
德昭一死,赵恒被下狱,秦王趁着皇后生辰发动政变。
但还未开始,就已经结束。
什么激动人心,什么惊心动魄,不存在。
只有满脸懵的问:究竟发生了什么?
如果所有剧情都上赶着轮番上演的话,那就不叫快,而是离谱。
离谱到让人混乱,分不清主次情节。
仅第一集就塞了赵恒出征、郭清漪产子、发生地震、刘娥与赵恒相识并进府、刘娥进府前的经历、郭清漪孩子祈福时被杀、刘娥进入大牢以及刘娥被救。
赵恒抗洪更像是上了发条似的往前推进,他抗洪的难度还不如寻找离开的刘娥困难。
抗洪的困难在快节奏的剪辑下,更像是为了完成业绩目标。
为了困难而困难。
到了抗洪现场,许王不分青红皂白就直接斩杀了治水好官,深夜就引起民愤。
作为襄王的赵恒站出来负荆请罪,解决了一切。
大水不退,空有淹城之灾,想要退水就得引流。
刚刚提出引流的想法,下一秒就选好了地址准备开动。
情节变成了提出问题,立马解决问题,没一个悬念能撑得过三个镜头。
寻找刘娥还懂的推拉隐藏呢,怎么到了正经事上就这么直白?
留伏笔、设悬念、增加观众的沉浸感才能把观众拉入情境中去。
走马观花式的放送,主次难辨。
如果说节奏快,只是让观众沉浸困难,但最起码还顾虑到了近几年观众的观剧习惯。
只是在节奏感上并没有把握得当。
那么肆无忌惮的剧情更像是压死观众的最后一根稻草。
所有的怒火来源于快节奏的剪辑,最终爆发于落了俗套的剧情。
03.
必须说,当看到片头出现的硕大提示时,剧中任何根据喜剧效果做的改动都能理解。
也是在告诉观众这不是历史剧,勿当正剧看。
只是对于戏剧创作观众可以理解,但不能接受。
为什么?
可以说是口味被养刁了,也能说是剧情过于俗套。
一口气看完八集,每个人的人设都没有立稳。
除了玛丽苏的女主。
纠结于谋反的秦王。
一边劝退谋臣,纵情声乐,立誓要和皇权划分干净。
一边又在媳妇的三言两语下,决定发起兵变。
到底是忍气吞声等待时机,还是被逼上位?
前者忍的不够,后者又被逼的不够。
过于神经质的皇帝。
一心看中赵恒为接班人,但又不满他对刘娥的上心程度。
为了考验赵恒,最终让赵恒三兄弟互相残杀。
固然,皇帝都是多疑的性格,但所有的多疑都是有立场的。
但他迷信到,看到郭清漪儿子在他面前哭,他瞬间觉得未来没有接班人了。
让人抱着孩子出门祈福,竟然是让全城百姓前来轮流摸孩子的脑袋。
看到刘娥的孩子对着他笑,所有的怒火立马烟消云散。
对于皇帝来说,真相和判断不重要,重要的只有子嗣。
刘娥,传奇大女主活脱脱变成了玛丽苏女主。
蜀地孤女,家人丧夫又小产。
战乱中无家可归遇上了出征的襄王,俩人同生共死,坠入爱河。
进了王府,无名份还不被皇上喜欢。
因为没有保护好郭清漪的孩子,被下入大狱,又被同乡相救。
偶进秦王府,成为了秦王妃的心腹。阻止了秦王对皇上的刺杀。
独享襄王宠爱,觉得这样不行,做了落跑王妃,结果刚出门就发现有了身孕……
然而,经历过种种磨难的刘娥仍旧善良阳光。
对不想理她的王妃,恭敬有礼。
对瞧不上她的皇上,尊重有加。
对不能给她名分的襄王,满眼是爱。
这……盛世白莲的人设该被淘汰了,这消息没人通知编剧么?
在这些剧情的加持下,观众的忍耐到了极限。
毕竟,对于传奇女性观众都是有着格外高的期待。
但我们的作品总是再三的把传奇女性,塑造成局限于情爱的傻白甜。
换句话说就是格局小了。
第一位太后芈八子,在《芈月传》中变成了依附于男人上位的女性
传奇的萧太后在《燕云台》中成为了没点技能、莽撞跳脱,两集赶走观众的萧燕燕。
而同样具有传奇意义的刘娥前半生也逃脱不了玛丽苏的魔咒。
这种爱情模式,或许放在十年前还很受用。
但现如今的市场早就变了。
观众对历史和权谋更有追求,要求对待历史认真,对待权谋不敷衍,对女性角色也更有追求。
要求每个女性都具有独立的人格,独立清醒,不依附于任何一个人。
观众的口味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变化,显然《大宋宫词》并没有追上观众。
4.4冤么?
在小编看来或许偏低,考究的服化道,已经偶然展现的小伏笔...只是这些都败给了令人迷惑的剪辑与令人发笑的剧情。
经典不是说复刻就能复刻的。
《大明宫词》的成功也不仅仅是因为导演一栏写了李少红,就不离开超前意识和宏大的格局。
而这,也该因为这次的惨败,重新重视并找寻的国剧立足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