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跟本不了解消防员”
这是电影中,侯勇饰演的指导员,给了油罐区负责人一耳光之后,对其怒吼的一句话。因为这个老小子隐瞒险情,他觉得如果消防队员知道真实情况(手动每个阀门需要80000转)的话,很可能不去了。因为每个人都有“畏险”心态。
我想,这句话就应该代表了《烈火英雄》这部电影的所要表达的主题了。
记得在美国电影《勇往直前》(就是那部描述2013年亚利桑那州大火中消防队“格拉尼特山高手队”真实事迹的电影)的评论中曾经说,我们关于消防员的影视作品,实在太少了,那部电影中,我们都知道了美国消防队的英勇事迹,但我们呢?我们很多消防战士的事迹大家是不了解的。
影评▕ 《勇往直前》因为真实所以震撼,那些最应该被铭记的战士和故事
没想到才过了两年就被打脸了,不过这个脸,被打的很开心。
不夸张的说,《烈火英雄》是国内第一部如此详尽描述消防队员事迹的电影。无法回避该片的商业诉求,但本片实则用了大量镜头语言和群像化的角色特征,来让更多观众了解和理解我国消防战士的故事。
我们或许无法深述大型火灾现场的情况,这些情况甚至觉得任何关于生死的感悟一说出来都失去了光泽。我只是知道,悲壮的现实场景即使犹如史诗般辉煌与动人,却仍然需要视觉化的力量。
电影的镜头,将那些无畏的生命定格成永恒。将细节的,渺小的,容易忽视的,都交给电影。几句台词,几个镜头,纵然朴实平凡,却因为真诚真实而能触到人心里最柔软的地方。
所以,这篇文章,在评述电影的同时,也给各位普及一下关于消防队员的故事。不是“消防知识”,而是“消防队的知识”。
和平年代的战士
“畏险者或不敢度。然山之可观者,知识则亦穷矣。”——朱熹的《百丈山记》
每个人都有“畏险”心理,消防队员也是一样。但并不是说你害怕就可以不上,你干的工作的就是这个,要保护广大老百姓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烈火英雄》根据鲍尔吉·原野的长篇报告文学作品《最深的水是泪水》改编,虽然改编自文学,但是我们不能忽视原文学真实的事件基础和背景,就是“7·16大火”真实事件。作家鲍尔吉·原野走访了188名官兵,历时四个月撰写了这套长篇报告文学。
有着真实事件为基础,作为商业片,本片自然会进行一些艺术上的加工,这也是该片为什么一直在强调改编自文学而非事件的原因,为的就是堵住喷子的嘴。因为键盘侠们可以随时见缝插针,说电影XXX处不符合事件、胡编乱造等等,都什么年代了,还有人搞不清故事片与纪录片的区别也是醉了。
即便如此,原文有多少朋友看过不得而知,但最起码,但电影中的几个情节和桥段,是以真实事件为基础,这一点查阅事件资料就可以了解。
PS,本文隐去了全部真实事件背景和角色原型姓名,因为电影是电影,事件是事件,不要混淆,二者有着不同之处,尤其是对于消防员这个职业。
黄晓明饰演的江立伟,就有真实原型,每一个阀门需要手动关闭8万转才能关闭,也是源自真实情况:
“身上的防火服被炙烤得发烫,皮肤也像被火燎一般灼痛。手掌被磨出了水泡,水泡又被磨破出血,手上的伤口又被火烤得滚烫的阀门给烫平了。”
电影在有限的时长中,突出表现了环境的恶劣和险情,不过并没有具体表示黄晓明一行人关了多少时间,手动8万转是一个什么概念?我们或许不了解,但真实情况是,当时攻坚组几乎连续关了近10个小时。
“在关闭阀门的时候,由于烈火不断烘烤导致昏昏欲睡,这时身边的爆炸竟然成了提神的闹钟。”
这些都是真事,电影中对其进行了艺术化的呈现,直接反映了消防队员的行为。而且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细节,就是当时战士渴了没水喝,就打开消防水带喝里面的水。电影真实还原了这个细节。
另一方面,杜江饰演的马卫国守卫化学罐的情节,也是基于真实事件:
“从到达这片阵地,消防车就没有后退一步,泡沫补给不断的被送到这里。”
此外,印小天饰演的工人最后逃跑,那位负责人谎称关闭阀门“只需二三十分钟”等等,也是源自真实事件,这些内容查阅当时资料就可以了解,这里不再赘述。
所以,《烈火英雄》在电影拍摄技法上,采用了很多蒙太奇手法,也进行了相应的艺术加工,也有不少煽情。这一点与《勇往直前》用写实的手法记录事件不同,虽然我更喜欢后者那种写实感。
但本片电影化增强的好处,就是情绪渲染。比如谭卓那条主线,火场以外的城市描写,完全陷落的城市,不得要领不得秩序,一座荒城,拍得也是很大胆,很有灾难片的感觉。看到这些情节,我们就能明白,这是虚构的电影,不是纪录片。但火场以内的部分,才是写实的地方。
消防队员“畏险”吗?我想肯定有的,但遇到险情,他们必须第一个到达现场,因为这是职责,他们是战士。
他们是军人吗?
看过小弟《勇往直前》那篇文章的朋友应该了解,我一个哥哥是消防队员,我从他口中听到了不少故事,所以对这个职业也相对比较了解。
我这个哥哥表亲,说是表哥,但“一表三千里”,他应该是我老姥爷哥哥他家的,这一下就隔了不少代。而且从我姥爷那一辈,我妈他们家就已经离开了故乡,来到现在居住的城市,很少回故乡。原本我们之间是没机会交集,但正因为他从老家来市里当兵,反正都在一个城市,我老爸当年也在部队,所以我们家就挺照顾他,他也是赶着节假日的时候也会来我家,这样一来走动的也就多了一些。(本来想找一张老哥的照片,但实在找不到了,见谅)
他比我大不少,我当时好像刚小学,人家都是消防战士了。老哥面相很好,因为长了一副笑脸,怎么形容呢?就是那种整天都笑呵呵的表情,但他不是在笑。正因如此,他始终有一种平易近人的感觉,这也是我跟他能聊得开的原因。老哥来到部队后,迷上了打乒乓球,我们也经常切磋,期间他跟我讲过很多他遇到的事件,什么KTV着火啊,XX饭店煤气罐爆炸啊,他也被临时抽调去救过大型山火,而且最夸张的一次,是去过小型飞机失事的现场,那飞机直接掉人家饭店里了,之前都以为是煤气爆炸,直到消防队去了现场,才知道是一架飞机。。。
很多事件我迄今为止都记忆犹新。我小时候就觉得,消防队员都是英雄,他们是在和平年代始终“战斗”在第一线的,他们的敌人是无情的火焰,这是我从小对“消防官兵”的认识。
老哥是武警,也是消防队员,没错,这也是当年我一直搞不懂的地方,都说“去当兵”,基本是义务兵,结果老哥是消防队员,消防队员是“兵”吗?
在2018年“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消防部队”改革之前,消防队员算是兵,而且是有着历史传统。
下图为昔日中国消防徽章,如今已成过去式
估计很多朋友不了解,世界上最早的专业消防队,诞生在中国宋朝,叫做“潜火队”
《东京梦华录》“防火”条记载,汴梁城内,“每坊巷三百步许,有军巡铺屋一所。铺兵五人,夜间巡警,收领公事。又于高处砖砌望火楼,楼上有人瞭望。”
《武经总要》里也记载了潜火队的专业装备,比如云梯:“以大木为床,下施六轮,上立二梯,各长丈余,中施转轴”;唧筒:“用长竹,下开窍,以絮裹水杆,自窍取水”水袋:“水袋以牛马杂畜皮浑脱为袋,贮水三四石,以大竹一丈去节缚放袋口。若火焚楼棚,则以壮士三五人持袋口,向火蹙水注之。”
由于宋朝没有义务兵,都是实行职业军人制度,当兵是志愿入伍,再加上“潜火兵”以灭火为职业,平日里就像打仗的军人一样,必须经过严格的训练,所以“潜火队”是军队的编制。
可见我国一开始“消防队是军人”的传统,根源在这里。
到了近代,尤其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国消防迎来严峻的考验,因为战事的缘故,火灾不断,而且军人也不够用了。这个时候,义务制便在此时逐渐拓宽。
1941年6月3日《新华日报》记载:“敌机滥炸重庆市区,投下巨量之烧夷弹,战时消防总队全体人员之英勇服务与有力焉。渠等均来自民间,且大半为义务职,其勇于工作之精神,实值敬佩……”
新中国成立之后,公安部于1955年10月成立了消防局,由于当时条件困难,公安消防队伍自1965年5月1日起实行义务兵役制,服役期限为5年,单独编成公安消防部队。至此,消防部队,正式进入现役。
1982年,武警部队成立,消防部队自此纳入武警体制,这就是现如今我们所熟知的武警消防部队。只不过由于之前消防部队隶属公安的缘故,这其中的隶属关系也是比较复杂。
比如,消防属于武警序列,享有武警官兵同级别的待遇,是军人。部队工资和费用与武警一样,都是来自于国防经费,中央军委发工资。但消防不接受受武警部队的领导,属于公安现役部队,而且所有消防器材和车辆,还有消防官兵的各种福利待遇,也是来自于地方经费,这一点跟公安一样。
说白了,消防部队是公安部队,消防官兵是武警官兵。武警消防官兵的衔级叫警衔,但是设置上和军衔基本上没什么大差别
上述是2018年10月9日改革之前的隶属。如今不一样了。
特勤中队里的义务兵
“泵房爆炸的时候,一股火浪像红箭沌上天空,巨大的冲击波撂倒了地面上所有的人”——《最深的水是泪水》
《烈火英雄》的故事背景是2010年,那个时候消防部队还没有改革,所以他们是武警官兵,是他们的肩章和头衔上,我们能够看到“特警中队”的字样,队徽也是旧的。
“特勤”说白了就是特殊任务,有点类似军队中的“特种”,但特勤部队与特种部队有区别的,特勤战士并非是特种兵,而是普通军队的特殊任务执行者。
比如武警内卫特勤部队,是武警部队的主力部队,受武警总部的直接领导。主要担负的任务主要有两个:值勤和处突。比如保护外宾啊,处置社会事件等等。
消防部队特勤中队,就是应付越来越复杂的社会关系成立的综合性消防队,是消防队的拳头部队,具有救火、救援、防化等多方面功能,一般一个消防支队有一个特勤中队,有些较大的城市的消防支队会有几个特勤中队或者特勤大队。主要有三大特色:
★消防队里面使用先进设备和管理经验的实验型消防中队。设备和管理经验先在特勤中队实验后才会大规模列装。
★针对特殊区域,例如偏远地区,有争议的地区,危险地区等专门设立消防队。根据不同特点编制也大小不一。少的40人,多的有100人。
★经常会去执行一些火情危机,危险系数较高的艰巨任务,工作的艰难性和队员自身的危险性都比一般消防中队要高。
可见,特警中队中,包括装备、人员素质等都是比较高的,电影中也有相应的展现。
PS,支队与中队
省一级的消防部队都叫总队(正师级建制),市一级的叫支队(正团级建制),县级的是大队(正营级建制),大队下面有中队(正连级建制)和特勤中队。所以说电影中黄晓明与杜江的职位是连级。
很遗憾,咱老哥当年并不是特勤中队,实际上连一线消防官兵都不算,我记得问过家里人,老哥当年应该是从事通讯、调度一类的消防官兵,具体什么职位我也不太清楚,只记得需要出任务,但真正进火场的次数不多。有点像电影中,杨紫那类职位,负责联络和汇报。
我哥是义务兵,我们的义务兵的征兵制度想必大家也比较了解,基本体检过关就可以入伍,文化水平要求基本没有,年龄方面有时候也是有猫腻,我哥就是高中没毕业就去当兵了,用他的话来说,队里还有14、15岁的孩子。
《烈火英雄》中,也有义务兵的存在,至少郑志那个角色就是义务兵,因为之前杜江饰演的中队长还教训过他:“是不是快退伍了,就可以混一天是一天?”
改制之前的消防部队,是义务兵制、志愿兵制、士官制、干部制相结合,这是从抗日战争到新中国成立时期,近代百年的历史传承,就是最大限度保持部队的稳定和战斗力。
可见,义务兵制度最大的功能是不缺人,但是义务兵役只有两年,很多新兵刚刚手练出来了,就退役了。部队人员的流动性太大,不利于保持战斗力。所以又有了志愿兵。兵役期,志愿留下来继续服役的,很多成为了一线消防救援力量的重要部分,尤其是消防这种特殊工作,经验最重要,并不一定是军校出身。
《烈火英雄》中,郑志这个角色的安排,目的性很明确,当然电影肯定不能过于直白。别看平时人五人六,一到出任务的时候,什么也不顾,就是冲在第一线。片中的郑志,憨憨的一个小伙子,最后一个人扛起100多公斤的消防水带,也是无所畏惧,最后就这么消逝了,令人痛心,更是值得深思的地方。
生死线
“海水并不深啊,人怎么就死了呢?”———《最深的水是泪水》
《烈火英雄》中,欧豪饰演的徐小斌,也是有原型的,是一名烈士,2010年刚刚结婚。上面那句话,是角色原型的妻子,站在他殉职的海水里说得。原著报告文学的书名,大概也是来源于此。
PS,电影中有一处没有表现出来,就是当时厂区的蓄水池由于电力系统烧坏无法打开,战勤保障大队只能赶到距离火场三公里之外的渔村海域取水,一共为前方输送了6万吨的水源。
有一处还是比较真实,就是原油泄漏到海面之后,浮油厚度达40cm,使得战士们每隔一个小时就要潜水清理供水浮艇泵海草和原油。但角色原型是在清理水泵的时候被海水卷走,电影中改成了被脚腕被缠住无法脱身。
生与死就在一线之间,是这个角色的真实反映。火场就是这样。
老哥当消防员的那几年,见证了很多生死,其中最让他难以忘怀的,就是一个18岁的孩子,死在了他的面前。
有一次他出任务,高楼着火,中队里面,一位孩子,真的是孩子,只有18岁,火场中不知道什么爆炸,气浪把那孩子直接从楼梯间冲出楼外,活活摔死在他面前。每次说这些的时候老哥都很动情,都是战友啊,生命的转瞬即逝,来得这么突然。
用老哥的话来形容,每次火场,基本都是指挥员坐镇,老兵带着一群新兵蛋子进了火场,有的新兵连水枪都不会用,碰到液化气、燃油甚至一些其他化学物品的时候,直接用水来灭火,不出幺蛾子才怪,但这些你能怪这些新兵吗?所以如今消防部队迎来了改革。
想起了《给爸爸的信》中于荣光对李连杰说的那句话台词:“(公安)一个月几百块,你玩什么命啊!”
职责所在啊,你不知道火灾中是什么,但必须第一时间进入火场。你不进去?你是消防员,你不进谁进?
仅过去十年,全国就有300余名消防战士牺牲在救援一线,平均每月3名。
再见了,消防官兵
“老百姓和火之间,还有我们!”——《烈火英雄》
随着时代的进步,高层建筑不断拔地而起,这时武警消防部队就会面临更严峻的考验。技能已经由单一的灭火任务的兵种转变成能执行多任务的兵种了。大到灭火救援、抗洪抢险,小到防虫治害、跳楼开锁、上树救猫应有尽有。
这事比不稀奇,随着火灾安全科普的不断加深,火情在119报警比例中已经大大减少,这在全世界的范围内都适用,所以如今的消防队,是多元化的。但唯一不变的就是快速反应,所以称如今的消防部队,为“快速反应部队”更合理。
而面对如今更加多元化和专业化的消防任务,消防部队改革已经势在必行。
所以,2018年,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消防部队,划归国务院应急管理部,应急管理部消防局。改革方案明确写着,是行政单位。
至此,武警消防,成为了历史。“武警官兵消防战士”的称号作古,他们从军人变成了公务员。
改革的好处,专业性和体系更强。以往的义务兵制取消了,现有士兵变成了合同制,招生也更加规范。说白了,不再是义务兵打天下,而是职业化了。虽然,改革之初,也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退伍军人的福利没有了,而且之前我就看过报道,消防车救完火,下高速的时候要收费的情况。但我相信,一切都在缓慢的更迭,未来一些政策也会落实,拭目以待。
因为崭新的中国消防员,荣誉感是不会变的,“消防战士”的称号,依然在。
所以,我认为《烈火英雄》这部电影,就是一部科普电影,真正让大家了解这些可歌可泣的故事以及动人事迹,这就足够了。
让我对过去这支在和平年代,伤亡最大的兵种,致以最高级别的敬意,也让我们对未来改制后的“消防战士”,愿所有的消防人都得到善待,愿每一次“逆行”都不会孤单。
老哥早已退役,没有赶上改制。如今他离开了服役的城市回到了老家,我也来到了北京,所以跟他的联系也就就不多了,只知道他退伍之后想留在城市,去过书店工作,但不知何故还是回到故乡,因为这个还离了婚。
他在家开了一个小门脸,新嫂子我都没见过。我琢磨着今年国庆有必要回去看一看,上次我给他推荐的《勇往直前》也不知道他看了没有,这一次,我当然要给他推荐这部电影了!
对消防员多一点了解,也就多一份理解。
彩蛋,武警部队改制
武警消防改制是武警部队改革的一小部分,按照“军是军,警是警,民是民”的原则。
以往武警职能大致分为金(矿业)、木(护林)、水(水电、交通)、火(消防、边防)、土(内卫、警卫),再加上边防,其中消防、警卫与边防归公安部管辖。
下图为武警部队改革之前的肩章列举
如今武警消防退出现役,与其一同退出现役的还有公安边防、警卫部队;武警水电(改制为企业)、森林(和消防部队一同并入应急管理部)、黄金(改为事业编制)部队,而交通部队司令部被裁撤,另外跟边防有血缘关系的海警部队正式转隶武警部队。
至此国家给这些部队的定位是:
★武警内卫部队(包括机动部队)、被降格的交通部队、海警部队是“军”。
★公安边防、警卫部队是“警”。
★武警水电、黄金部队是“民”。
★消防和森林部队现在还不好定位,因为涉及到应急部和公安部职权划分的问题,是“警”是“民”还需未来考证。
“乌鸦火堂”授权发布